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学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念摯友張至雄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趙世棟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挚友 耄耋之年 列山中学

    几春;一生端著铁饭碗,走北闯南倍艰辛。在家排行是老四,退休自嘲四老人[1];重温儿课三百千[2],洪山脚下度余生。」他能有此雅兴,写出文情并茂,感人心弦的绝妙佳文,显已心境开朗,精神愉快。健康长寿,期颐可得矣。至雄兄,枣阳兴隆鎭人,是我列山中学的老学长,早在六十年前,他崇尙儒学,言必忠、恕,爱人如己,助人为乐,……,被众朋辈尊为「龙头」,暱称「张老夫子」而不名,可见彼此相知之深,相交之诚,远非泛泛所能比。民国二十九年秋,至雄兄偕同好友王昌增远赴重庆,拟

  • 文章浠水中学旅台校友会纪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2期  作者:姚嘉符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浠水县 浠水中学 浠水中学校友会

    长江东流去,何时再回头,一把相思泪,寄向故鄕流。来台三十余年,缅怀故鄕,常有感触,想起古人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深有无限的感慨!三年前,适有几位同鄕同学偶遇,谈及有许多的同鄕,或昔日靑少年时期的同学,大部份自军中退役,有的转业为公务员或敎职员,有的从事工商业,分散各地,在台三十多年,未谋一面者颇不乏人,商议由台北地区的几位浠水中学校友,发起浠中校友会,藉以集会联谊。去年,(七十二年)元月间,住在台北市的高觉非,台北工专敎官何洪寿,艺通企业公司

  • 文章民国初期(元年至廿六年) 武昌文华中学的校园文化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4期  作者:劉源泉  出版时间:2012-07-10
    关键字: 民国 武昌文华中学 校园文化

    本文所探讨的「武昌文华中学」,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于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十月二日创办的男童寄宿制学校文华书院;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分为两馆:正馆(大学部,即华中师范大学前身)、备馆(中学部);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呈请美国政府立案,正馆命名为「文华大学校」,备馆称为「文华大学校中学部」,文华书院之名停止使用。民国十三年,大学部与另两所大学合并,改名为「华中大学」,中学部改名为「文华高级中学」;民国十六年春由于时局动荡,文华高级中学宣布解散;当年秋天

  • 文章湖北聯中校友會幹事會成立——並推選金唯信校友主持本屆會務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4期  出版时间:1975-01-10
    关键字: 校友会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校友会,经年余之筹备,已于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堡垒厅正式成立,并选出第一届干事会干事刘勉文、吴开美、夏辉耀、李鄂生、屠炳春、屈德培、喩可象、邵伯才、金唯信、雷亨利、周起祥、何泽浩、胡振培、马淸秀、赵新民等十五位校友为干事;郑昌文、熊启放、汪士玉等三位校友为候补干事,已志上期(三十三期)本刋。嗣该会之第一届干事会于六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在信义路中心餐厅召开首次会议,一致推选金唯信校友为常务干事,并遴聘吴开美校友为秘书,胡振培校友

  • 文章《枣阳第一中学校志》序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枣阳第一中学 校志 序言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在书房打开电脑,看到枣阳市第一中学历史老师赵军先生传来的电子信,他说:「我是您故乡枣阳市第一中学的一名老师,……目睹先生著作《湖北枣阳乡土志》,……翻开之下,感觉此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先生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二〇〇四年秋我受命参修《枣阳一中校志》,校志有关先生的一些细节尚须先生指正。……先生城关镇人,又是我校校友,如果能为校志作序,幸甚!」又说:「曾……读过《枣阳文献》杂志,为这些居住台湾的枣阳人对家乡的赤忱之心感动。奉恳

  • 文章熟悉的悸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2期  作者:杜承翰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考入建国中学 心想事成 奖金买书 枣阳子孙 血脉相传

    去年很高兴如愿考上建国中学,今年又初次获得奖学金,真的很开心,以前都是看别人上台领奖,一方面钦羨,另一方面也砥砺自己用功读书,才能够领取这份奖学金,哈!心想事成,我将有多余的钱可以买一些书,来充实自己学业上所需。非常感谢枣阳同乡会颁发的奖助学金。以前我只知道我的祖藉是湖北枣阳,但对枣阳毫无概念与认识,想起四年前我跟爷爷第一次回到枣阳,真是感触多多,随着一行人步上枣阳的土地上,新奇浏览著四周人、景、物,有一片刻,内心不禁渗出既陌生又熟悉的悸动,这时完全明白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