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名都鼎城話安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王革勛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安阳市 殷商时代 历史发展 行政规划

    郭老詩讚:「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舉世聞名的安陽,歷史悠久,文化豐厚,是殷商王朝中晩期的都城,乃全國八大古都之一。殷墟是司母戊大鼎的故鄉,是華夏文字的搖籃,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安陽之名始於戰國,見於《史記》,因趙將廉頗攻魏安陽而得名。戰國當時的安陽城,史稱安陽故城,位於今安陽巿東南四十三里(實際五十餘里),楚旺西南三十里,地處古黃河、漢淇水之北,山南水北日陽,明代教育家崔銑解讀,因於「淇北」,故稱安陽。安陽邑先屬魏國,後入趙國改名寧新中邑,...

  • 文章商城縣沿革考(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6期  作者:熊秉純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商城县 行政区划 地理沿革

    肆、设县期南北朝时期的地方政系统是州、郡、县三级制,隋文帝开皇三年(五八三年)废郡,成为州、县两级制,开皇九年(五八九年)平陈,中国重新统一。汤帝大业三年(六○七年)改州为郡,成为郡、县二级制。(注五六)唐高祖改郡为州,太宗贞观元年(六二七年)省并州县,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增为十五道,(注五七)安史乱后,节度使权柄渐大,天下纷置四十余道。(注五八)五代虽为割据时代,但所有制度大约都因袭于唐,重分天下为十道,(注,五九)直到宋朝,政区划才再改动

  • 文章宣王中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宣王中兴 周宣王 共和行政 历史事件

    周朝代殷而兴,历太王、文王、武王三位圣君,以及太姜、太任,太姒三位贤妃的辅助,至周公辅成王创立基业,礼乐教化,均为后世典范,十传至厉王,暴虐无道,诛杀谤者,人民群起反抗,厉王逃跑。幸有召公存孤,保护了太子,与周公同心合力,共理国事,故称共和政。及厉王之子姬静立,是谓宣王。宣王因有贤臣辅佐修政,有文武成康之遗风,任贤举遗,拨乱反治,诸侯复宗周,史称「宣王中兴」。宣王青年掌权,宠爱皇后姜氏,经常贪睡不早朝,幸姜后是个贤妇,乃脱去王后的装饰,待罪于永巷(宫内

  • 文章鄢陵縣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鄢陵 沿革 行政 地理 风物

    。献帝建安廿一年,曹操有子名彰者,少善射而勇猛,数从征伐,因功亦封为鄢陵侯。东魏时由郑隶之颕川郡改属于许昌郡,自宋起改隶于开封府,元、明、淸各代均沿之。民国元年,国制废府立省,即隶于河南省政府。惟在县政督导方面,民国五年改属豫东道,廿年改属许昌第五政区,列为三等县。等位虽小但在中原文化发展史上确为荟萃重地。贰 疆域与政鄢陵位于开封以南八十公里,东西狭窄(平均约廿公里),南北深长(平均约六十公里),周围约两百公里,东距扶沟县城廿二点五公里,西距许昌县城四十七

  • 文章一個偉大的留學僧玄奘(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幻生 出版时间:1982-04-30
    关键字: 玄奘 生平概述 西行求法 通晓三藏

    印度戒日王朝之主——戒日王(Siladitya),为当时印度各邦之盟主,统一全印,他是一位虔诚笃信的佛敎徒,当他听到玄奘的声名遍满全印,特地礼请玄奘法师到钵罗伽耶(现在阿拉哈巴Allahabad一带),与小乘佛敎学者论辩,玄奘写成一部一千六百颂的「破恶见论」,驳斥小乘学者的「破大乘论」,发挥大乘佛敎的精义,显示大乘学的特胜,使小乘学者无以反击。他的这部论典,赢得戒日王的激赏与赞佩,流全印,而为小乘佛敎学者及其他哲学家所畏服。后来,玄奘快要囘国之前,又应

  • 文章鄢陵县政区情况统计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01-15
    关键字: 鄢陵县 行政区 资料统计

  • 文章幾部重要辭書對河南縣名的錯誤註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1期  作者:王慶泰  出版时间:1986-11-30
    关键字: 县名 辞书 行政区划 注释 勘误

    检视河南省政区域表,河南辖有一百一十一县。可是细翻中华书局在台续版的「辞海」,或中华学术院六十二年出版的「中华大辞典」,河南现有的一二十县却不被「承认」了。——并不是这两辞书将该等县名漏列,而是将县名下列为「旧县名」,或划归河北省。民国二十四五年时,河南政区曾有一个调整方案。内容是这样的:洧川长葛合并改置宛陵县。兰封考城合并改置东仁县。宁陵睢县合并改置葵丘县。荥阳广武氾水合并改置成臬县。原武阳武合并改置博浪县。孟津裁撤,分隶偃师洛阳铁门三县。新安渑池

  • 文章商城縣沿革考(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5期  作者:熊秉純 出版时间:1984-05-30
    关键字: 商城县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壹、前言商城县位于淮河以南,大别山以东,今河南省的东南隅,其东南与西南分别和今安徽、湖北两省接壤,因此历代划分政区划时,它并不全属黄河流域体系,而且因地处中原黄淮流域,每为兵家构衅的疆场,野心家盘据的基地,所以治权不容易划一。隋文帝开皇初年,设殷城县,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九六〇年)改殷城为商城,商城之名才正式出现。目前可见的商城县志有两种,一为淸康熙二十九年徐全学所纂修的商城县志八卷,(注一)一为淸光緖八年武开吉所重修的商城县志十四卷。(注二)其中对于

  • 文章河南省第一政区所辖各县沿革志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3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87-01-03
    关键字: 河南 行政区 开封县 中牟县 荥阳县

    前言河南省第一政区,原共辖十三县,迨抗战初省府于豫东民权县增设第十二政区将通许县划归十二区管辖后,尙有十二县。在全省十三个政区中,仍属辖县较多之区。十二县为开封县、中牟县、郑县、荣阳、广武、氾水、密县、禹县、长葛县、洧川县、尉氏县、新郑县等。其中开封县为河南省省会所在地,全省政治文化人文荟萃之区;郑县则为有淸自辟商埠之一。为专员公署所在地。同时又为平汉、陇海两铁路之交叉点,四通八逹;并有飞机场,空运频繁,允为河南全省交通枢纽;不但工商辐辏,且为军事

  • 文章滎陽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蔣荆斧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荥阳 行政区划 沿革 物产 山川

    小河砦北会合来自密县圣水峪曾在下田河入境,汇集西南来之田家池、李家池与西来之横河相会之汴水,过小京水至河东湾入郑县境,向东北流至河村始与索(京)须水合流称贾鲁河。三、区域:东至郑县界西至汜水县界长六十二里(华里)南至密县界北至河阴县界宽五十七里(华里)东南至郑、密界西北至汜水界六十八里(华里)东北至荥泽郑县界西南至汜密界七十里(华里)概括言之,辖区面积六十里耳。起科田赋,三千七百二十三顷八十四亩『四舍五入』全县人口,民国三十五年三十二万余人。四、政区共分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