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由来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陳姓的潁川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5期  作者:彭桂芳 出版时间:1973-05-25
    关键字: 颍川堂 陈姓 姓氏由来 陈国 支派 陈姓家族

    明证正跟每一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样,当初周武王赐大舜的嫡裔姓妫,也是有源有本,而不是心血来潮随便胡诌的。这段渊源,可以在不朽的「史记」一书中找到明证,该书指出:「舜为庶人,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后因为氏。」由此可见,周武王之所以赐妫满姓妫,眞是由来有自。所谓「妫汭」,指的是妫水的隈曲之处,妫水,是在今山西省永济县的南方,向西流入黄河,也是中华民族所发祥的黄河的不计其数的支流之一。本省民间有一部「妫汭五姓大宗谱」,便详细记载着源自大舜的五个大姓——姚姓、虞姓

  • 文章禹縣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禹县 地理位置 名字的由来 禹县历史沿革 城池街衢 禹县煤市口

    县名、州名之由来禹之为地,在往代或曰栎,或曰阳翟,或曰钧,或为县邑,或为州,至民国又改为县,其名称不啻屡有更变,在未叙述其建置沿革之前,为便于了解起见,特将县名州名之为禹者,略加说明如下:㈠禹县县名之由来:禹县为古之夏国,禹以治水功成,封国于夏,为方伯(殷周时一方诸侯之长,即州长)时之初封地。竹书纪年曰:「颍川阳翟,禹所都。盖禹始封于此为夏伯,帝启即位居此曰夏邑。」水经注曰:「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是以司空受封于夏,故至是改称为夏后。」钢鉴前编

  • 文章老漯河·說漯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張福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漯河历史由来 康熙字典 漯河高跷舞 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 漯河馓子 沙河纤夫

    漯河的由来中国的汉字有多少?《康熙字典》收集的最多,是四•七万余字。但不管它们有多少万,都具备三个共同的形态:形状、音名、意义。这个漯字也不例外。漯字从什么时间发生的,怎么个读法、什么意义,我想作为漯河人很有必要探究一番。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我们的老乡许愼著的《说文解字》,这部书的出世离我们已经有一千七八百年了。在这部书里,漯字的原型是「湿」。据清朝人王筠撰的《说文解宇句读》解释,「湿」或作漯。新出版的《汉语大字典》说漯是从湿简化而来。还可以解释为潮湿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