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习俗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郷的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81-04-25
    关键字: 树木 思乡 植物志 风土习俗

    童年結夥作爬樹遊戲比賽,繼之箭射「馬知了」(蟬),或扒鳥巢捉小鳥及收鳥蛋,個個爬樹動作如小猴,胸部與肚皮有時與樹皮摩擦,幾乎擦出血來,故鄕最高的樹莫過於大楊樹與楡樹,村頭或大路的兩邊,樹木都是高聳入雲,鳥巢佈滿樹枝,傍晚烏鴉、喜鵲……陣陣旋的歸災,一片鳥音,幼年入私塾,后老岸村的何冬嶺(秀)與郭柳凹的楊守仁(雅齋)兩先生,是我的啓蒙師,先讀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雜字本,再唸四書,那時留着一根長辮子背書,老師要求學童必須把唸過的書,背得滾瓜爛熟,若背不出...

  • 文章杞縣風物與縣志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70-04-01
    关键字: 杞县 县志 风土习俗 名胜古迹

    一大陸變色,違難來臺,瞬已廿年。來臺所生下一代,均已靑年玉立,行將成人。每談故鄕,多瞠目無以對,蓋其目未曾識,僅有耳聞,難怪未有具體之印象也。新正偷閒,整理故錄,翻閱縣志,僅擇要簡介,以爲關心者閱覽。他日收京,庶對桑麻故居,祖宗廬墓,有深刻印象而易於有所復員建設也。河南杞縣,古稱雍邱,位開封東一百一十華里,東臨雎縣,西接陳留,南鄰太康,北壤蘭封,方七十里,境內平原沃野,無名山大川。產麥、豆、高梁、榖等,氣候冬冷夏熱,秋爽春暖,四季分明,人民古樸誠實,安土...

  • 文章客家人與客家民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1期  作者:陳建中 出版时间:1979-11-25
    关键字: 客家人 客家民歌 客家文化 地区民间习俗

    客家人原是中原古老之漢民血族,其先民自中原數歷遷徙分居南方,至今仍能保持傳統之語言、禮俗、習慣,在徙居地另成一系,南方人遂稱其爲「客人」,亦稱「客家人」。根據學者考證,客家人的先民,早在秦朝就有少數戍卒南來,之後東晉五胡亂華、唐末黃巢事變、宋室南遷、元兵入主以至滿淸犯境及淸朝廣東西路事件、太平天國起兵等影響,而有多次的大遷移,成爲再由南方分遷東南、西南,以至國外各地區,而遍及世界了。客家人秉性保守,語言、生活、禮俗、志節,猶多中原古風,由於迭經離亂,更養...

  • 文章老漯河·說漯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張福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漯河历史由来 康熙字典 漯河高跷舞 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 漯河馓子 沙河纤夫

    漯河的由來中國的漢字有多少?《康熙字典》收集的最多,是四•七萬餘字。但不管它們有多少萬,都具備三個共同的形態:形狀、音名、意義。這個漯字也不例外。漯字從什麼時間發生的,怎麼個讀法、什麼意義,我想作爲漯河人很有必要探究一番。中國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我們的老鄉許愼著的《說文解字》,這部書的出世離我們已經有一千七八百年了。在這部書裡,漯字的原型是「濕」。據清朝人王筠撰的《說文解宇句讀》解釋,「濕」或作漯。新出版的《漢語大字典》說漯是從濕簡化而來。還可以解釋爲潮濕...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