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铭文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論「婦好」墓的年代及有關問題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學勸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妇好 妇好墓 分期断代 青铜器 铭文

    其本义是子妇,与「姑」对称[12],见下列青铜器铭文:妇作文姑日癸尊彝。。《三代》3,20,3鼎等陆妇作高姑尊彝。《陕西》96簋「妇」字的引申义则是妻子(这和现代些地方把妻子称为媳妇是一样的),如:作母辛尊彝,锡妇,曰:「用于乃姑。《三代》13,37,2卣子作妇彝,女(如)子母庚祀尊彝。颐和圆旧藏卣妇、妇是、子二人的妻子,她们所以称妇,是对其夫之母而言,正符合《穀梁传》宣公元年所说:「其曰妇,缘姑言之之词也。」卜辞的妇。如:戊辰卜王贞,妇鼠,(意为分娩

  • 文章中華文化及世界文明的光輝證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李鐘聲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青铜器铭文 中华文化 学术价值 铭文研究 历史研究

    有形方面的文献与文物,文献包括经、史、子、集等典籍之多,如同浩瀚无涯的海洋,水天一色,鱼跃鸢飞;文物更属触目琳琅,光华四射。其中有钟鼎等靑铜器,我们向来认为是传统国宝中的国宝;有很多靑铜器上面还镌刻着铭文,都是些古代文字记载当时事蹟的原始记录。今天来说,这些靑铜器铭文是文物又是文献,二者合一,成为实物文献,在中华文化中最具特色,不仅能够象征我国的器物文明,即客观文明,并且更能象征我国的精神文明,即主观文明,充分显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优秀。笔者际此

  • 文章石窟造像與龍門二十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于凌波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石窟造像 佛教传入 碑记铭文

    帝先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营造石窟二处,其后宣武帝更造一处,乃为龙门开凿石窟之始」。按宣武帝公元五〇〇年即位,而石窟造像的碑碣铭文,最早有太和七年(公元四八三年)的,例如「龙门二十品」中的第十一品,「孙秋生刘起祖等二百人造像记」文称:「太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刘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由此可见,早在北魏迁都之前,龙门的凿窟造像就已经开始了。三龙门古名关塞山,是伏牛山的支脉,大禹治水时,凿山为口,以疏伊水,改名伊阙。水经注

  • 文章由「婦好」考古觸摸商代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鄭振香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妇好墓 钻探夯土 随葬品 铭文 考古学

    要的一件事情,是判断这个墓主是谁?郑振香:这个时候,时代和墓主人是最主要的问题。在我们开始刷洗的时候,发现大鼎上有司母铭文。这就跟司母戊联系起来了,说明这个墓可能不是一个简单人的墓。「司母辛」是祭祀时用的庙号,根据历史科学家对1939年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的考证。「司母戊」是商代一位国王的母亲,那么「司母辛」会不会也是一位王后呢?郑振香:后来,我们整理时,发现有铭文的物品共有210件,其中有妇好铭文的有109件,占了57%。器物上的铭文是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

  • 文章甲骨文無十四月辨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金祥恆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十四月 合文 铭文 甲骨卜辞

    犹存留西周之铜器。倘使无人能提出明白强碻之反证,以证明周雝公缄鼎之为伪器,则商人之有十四月也,自理之所当然者矣。(燕京学报弟十七期一一三—一一四页)金文雝公缄鼎,一载于王俅啸堂集古录(四部丛刊本影宋本)摹录于后:一载于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〇券五页)摹录于后:二器铭文全同,文字体势有异。薛氏云:惟十有四月,古器多有是文,圆宝鼎云十有三月己酉,戊命尊云十九月,方宝献亦云十有三月,疑嗣王居丧,虽踰年未改元,故以月数也。据薛氏所云「惟十有四月古器多有是文」,然

  • 文章商王武丁與后婦好盛世報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吳曉筠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酒器祭祀 武丁 妇好 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

    美丽容貌的天性外,也同时是建立对外形象的方法。甲骨卜辞显示,妇好很可能是当时各界妇女的领袖。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的一片甲骨上写着「贞:乎(呼)妇好见多妇于。」,便是武丁命妇好在这个地方接见「多妇」。图三 玉梳 河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妇好频繁的社交活动还可充分体现在妇好墓中带有铭文的器物上。按铭文内容及类型,他人送给妇好的器物至少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王室成员赠送的器物:如司辛石牛、司母辛铜鼎;(二)贵族赠送的器物:如子束泉铜器群;(三)方国或族贡奉的器物:如

  • 文章「亚若癸鼎」及相类铭文试释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0期  作者:張桂光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亚若癸鼎 字形分析 铭文 宗族行第

    亚若癸鼎」及铭文相类的簋、尊、觚、方彝等的着录,散见于《西周古鉴》、《愙斋集古录》、《愙斋集古录释文賸稿》、《缀遗斋彝器考释》、《续殷文存》、《小校经阁金文拓本》、《三代吉金文存》、《美帝国主义劫掠之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中国艺术展览》诸书,收入《殷周金文集成》的,即有十器之多,其着录号分别为2400、2401、2402、3713、5937、5938、7308、7309、9886、9887。诸器铭文均有明显的晚商气息,其为晚商铜器学界向无异议,但对

  • 文章從商周銅器看上古時代的文化藝術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故宮博物院 器物處處 長張光遠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商周铜器 上古艺术 新石器时代 铭文研究 毛公鼎

    的廿分之一,若欲计其精品,当有九百件之多。商周铜器自清末民初开始大量流散国外,其以美国、日本、英国、瑞典、法国、德国及加拿大较多,另如丹麦、瑞士、澳洲等国也有,各国之藏大多已归各主要城市的公私立美术馆所有,其多者每馆至少拥有百件之数。四 铜器的研究范围中国学者研究铜器首重铭文,这项研究已有数百年的累积成就,尤其近五十年来最具卓越;研究铭文以考释文字着手,由此与古文字学息息相关,铭文既释,铜器本身赖以断定所属年代,同时考得商周史料,亦可探究上古的书法艺术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