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典故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陽諸葛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诸葛庐 诸葛亮 名胜古迹 历史典故

    諸葛亮雖然離開我們現正,已經兩千二百多年了,可是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他好像還活着,對於他的崇敬,甚至於超過了人,而把他當作神。關於諸葛亮的傳說和故事,多得數也數不淸;現在我們要介紹的,就是諸葛亮沒有做官以前,隱居「躬耕」的地方;也就是後來劉備「三願草廬」—一連三次到那裏,請諸葛亮出來幫他作事的地方。正因爲諸葛亮這個人太出名了,很多地方的人,都想跟他拉上點兒關係;因此河南人說「臥龍岡」在河南省的南陽縣,湖北人說「隆中山」在湖北省襄陽縣。現在這兩處都留着諸...

  • 文章氾水與汜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9期  作者:張哲  出版时间:1972-09-25
    关键字: 氾汜之异 历史典故 地名考证

    讀七月十日中副藍定坤先生漫談三國濱義一文,其中有云:「據我從前熱記的『五關斬六將』,是氾水關不是沂水關。………找遍册籍,河南境內那有沂水關。但在滎陽以北,洛陽以東,倒有一個氾水關。」其實藍先生說的也似有誤,因爲氾水在山東,汜水才在河南呢?史記漢高本記:「五年,乃卽皇帝位氾水之陽。」康熙字典水部「氾,音汎,水延漫也。」前漢高祖記:「漢王卽皇帝位於氾水之陽。」註:張曰:取其汎愛弘大而潤下也。師古曰:「據叔孫通傳曰:『爲皇帝於定陶,則此水在濟陰是也。』」史記索...

  • 文章洛陽伽藍記中的白馬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王更生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 历史典故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大修寺廟,一時伽藍之盛,甲於天下。後遭永熙之亂(西元五三四),城廓頓成廢墟。當時期城太守楊衒之,行役洛陽,感念滄海桑田,世變無常;乃摭拾舊間,追敍遺跡,作洛陽伽藍記五卷。書中第四卷記白馬寺綦詳,除敍述建寺經過外,對寺中奇花異物,名僧故實,多所涉及。據他說:白馬寺座落於洛陽西陽門外三里(指故城),東漢明帝夜夢金人飛空而至,遂遣郞中蔡諳、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尋訪佛法,摩騰與竺法蘭二僧適以白馬馱經而來,於是創建此寺。寺中存有騰譯四十二章...

  • 文章文獻足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趙介民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文献足证 历史考据 历史典故

    嘗聞馬不守閭,筱不爲檻,其性旣異,所用亦殊,強而使之,則柄鑿而相斁矣,誠然,例如本人,幼而不學,長而無術,胸無半點成墨,一旦握管,等於逼鴨子上架,所幸現在不講究什麽駢四儷六的洋八股,只要以條文式的寫出來就派司過去,基於此余鼓起餘勇將這件文獻由來,簡略的報告于后。民國三十七年余軍駐防商邱,聞當地有一家藏書甚多,慕其名,一夕前往參觀(藏書主人姓名已忘記)閣樓裡,各種書籍陳列的滿滿的,有金閨名著,亦有草澤新語洋裝線裝,中外史册。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以及天文地理...

  • 文章洛陽女兒莫愁與南京莫愁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顒齋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莫愁湖 历史典故 风景名胜

    金陵莫愁湖在水西門外,一泓湖水,四週嘉木,相傳六朝時代有女子莫愁居此,故名。沈洤期「獨不見」云:「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坫催木葉,十年征戌憶洛陽。」莫愁本屬洛陽女,梁武帝有歌詠之曰:「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作廬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今湖畔之鬱金堂,卽本沈洤期詩而置。「樂府」之「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所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舊唐書」之「音樂志」云:唐石城女...

  • 文章鄢陵吳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趙公民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鄢陵县 吴三桂 历史典故

    河南鄢陵,乃豫省的大縣,巿街整齊,商業繁榮,風淳俗樸,物阜民豐,眞乃人間樂土,城西北約三四十華里,有一龐然大土邱,屹立在荒郊野外,當地人稱謂吳塚,據附近老一輩的人傳說是這樣的:遠在明朝末年,流寇李闖(自成)攻陷北京,把崇禎皇帝逼死煤山,並逮捕明朝所有大臣,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吳襄者,他的兒子是吳三桂,現任山海關總兵,李逼襄寫信勸其子返京投降,三桂不從,李將殺襄,襄乘機逃匿,喬裝至河南鄢陵境,以醫牛爲生,襄年老多病,不久就死在這裡,當地人憐其孤苦無依,醵資...

  • 文章邯鄲古蹟觀賞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趙竹亭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邯郸古迹 武灵丛台 历史典故 七律石碑

    武靈叢臺是古城邯鄲的象徵,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在位於公元前三二五—二九九年)距今已二三〇〇多年,因樓臺眾多,連聚非一,故名叢臺、臺南門前,有明萬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立的碑,有趙武靈王叢臺遺址:「楷書大字」,古人曾用:『傳說宮苑似蓬萊,叢臺高聳雲宵外,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這首詩來讚美叢臺的壯觀,在漫長的歲月裏,武靈叢臺歷經興衰枯榮,歷代維修重建,已非原貌,仍不失爲名勝景觀,現在的武靈叢臺佔地三五〇〇平方米,高二十七米,分上中下三層,下層南...

  • 文章范蠡三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0-01-01
    关键字: 范蠡 人物传记 范蠡三徙 历史典故

    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戶人,左傳哀公四年:「以畀楚師於三戶。」三戶今爲宛西淅川縣,周屬鄀國,有淅川出土之鄀公鐘鼎彝器以爲微。併於楚,楚南公曾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預言。後來劉邦拜奉楚命,西攻關中,初失敗,繼得韓人張良策動,由陽翟(禹縣)趨南陽,經鎭平,過內鄕,入淅川(三戶),至關中。趙高殺李斯,弑二世,立子嬰,取消皇帝名稱,劉邦兵至霸上,子嬰投降而秦亡。南公辨陰陽,識廢興,審知三戶爲秦楚之要害,故其預言有靈驗。范蠡居鄕,佯狂倜儻,初不見重於桑梓,楚...

  • 文章中原上古居民共工氏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9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共工氏 上古居民 地理位置 历史典故

    淇水出此山』,地理志曰:『淇水出共』是沮洳山即共山也。共山北出淇水,南有沮洳,沮洳即今之百泉也,百泉东南之共城,即今之辉县。②左传闵二年『狄人伐卫,卫溃,狄入卫,及河宵渡卫之难民男女七百又卅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这五千难民,除了由卫国城内逃出的七百卅人,其余的四千六百七十人都是由共城滕城逃出的。狄人是由潞温而来,共滕受其扰害向河东逃避,共城有如此众多之人逃难,可见共城是很繁盛的,共城之盛,盖以源远流长,共工氏原居其地,开辟久远之故。[2]③水经注

  • 文章迎接馬年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3期  作者:魯泰民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毛色 速度 德行 历史典故

    壹、前言: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博大輝煌。單以「干支紀年」來說:干者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者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傳為「天皇氏」所創,「黃帝」時始以干支相配作甲子,如甲子、乙丑、丙寅……十配十二,至六十為一循環;東漢以前,只以紀日,「建武」年後,始以紀年、月、日、時。(辭海·頁一〇三四)以後將十二支又配以十二肖屬,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