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辉县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辉县百泉记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儒公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辉县百泉 名胜古迹 教育实验区

    百泉位於河南省輝縣城西北五里的蘇門山南麓,山上的紅牆綠樹,與湖中的碧波淸流,交相輝映。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景色明媚如畫,素有河南「小西湖」之譽。春秋假日,遊人踵接,尤爲炎夏避暑勝地。自魏晉以還,卽爲學士名流,達官顯宦遊息流連之所。如魏之高士孫登,晉之名士阮籍、嵇康,唐之名將薛仁貴,宋之哲學家邵康節,元之賢相耶律楚材,明之名士袁宏道,名儒孫夏峯,志士彭了凡,以及淸之名臣湯斌等,均嘗讀書,講學,或遨遊,隱居於此。蘇門山爲太行山之餘脈,百泉爲衞河發源處,山脚下...

  • 文章辉县八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9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辉县八景 河南名县 名胜古迹

    辉县乃古之共伯故国,为古共城之地。山川秀丽,苏门百泉之胜,甲于中州,晋孙登、嵇康辈尝啸咏其中,流寓最久。元则有姚雪斋、许鲁斋倡明理学,先后辉映。至清朝孙征君奇逢,以高年硕德来自容城,讲求性命之学,其道实足以继往开来,直接尼山正脉,四方来学之士子,翕然宗仰,于是苏门一席之地,遂为海内理学渊薮,不仅以山川名胜称之,而文献之征,亦较他邑为尤重之。辉邑境内百泉饶山水之胜,湖光山色,遐迩共闻。有句谚语说;获嘉县有七十二冡,辉县有七十二景,其数之多可以槪见。邑人重视

  • 文章辉县景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范功勤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辉县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辉县在抗战以前,只要是中国的大药商,不管是住在山南海北,如果每年不赶马家桥的大会;他在国药界就夸不得海口,出不得风头。从平汉铁路上的新鄕车站下车,沿着两排垂柳紧夹着的紫檀木似的柏油路,往西北走四十里,就到一座小城—辉县。太行山从西南分出来一支,由城的西北面弧形一样的绕到东北;这座城就正筑在弧形的中心。城市虽小,历史上却很有盛名,在殷周以前,因为是国都的郊区,所以古蹟,名胜特别的多。殷朝时封为百衞国,周厉王封为共伯国,秦始皇时齐王建国来这里,定名为「共

  • 文章跨海東來·落地生根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1期  作者:柏楊 出版时间:1991-07-03
    关键字: 辉县 台湾 探亲 人口 联谊 春节

    河南省辉县位于河南山西交界,西面是高插入云的太行山,北面是「周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的山区,只有东南方是外出的管道,这说明辉县人的鄕土性浓厚的原因,因为我们很少离开故鄕。在辉县,嫁女儿嫁到二十华里以外,便算远亲。抗战时候,很多女孩子嫁给驻防辉县的湖南阿兵哥,家里的人都会哭得死去活来,认为湖南远在大地尽头,触目蛮荒,女孩子如被当地野人吃掉,家人都得不到信息。至于北京、南京,或许听说过,至于台湾,连听说过都没有,只有学堂里的学生才有模糊印象:台湾是一个被日本

  • 文章離亂中原一浮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2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1-10-03
    关键字: “张骞屯” 辉县 家庭 白云寺 百泉

    我乃河南省辉县冀屯乡张骞屯人,辉县西南距县城廿二公里,位于太行山之南,衞河以北,东接石门河,西临峪河,属古冀州之域,河内河朔之区。据传说,西汉时张骞领兵屯驻于此,故村名「张骞屯」。张骞为历史上名将,原籍陜西城固,汉武帝派其出使西域,为丝路之开拓者,我村名「张骞屯」,当有其历史意义。又据相传,我村居民是在明代洪武初年,由山西洪桐县大槐树迁移而来,惟今已无可考。「马」姓为邑中望族,历代均以耕读传家。我家早年拥有田产两百余亩农田,房舍五十余间,家丁兴旺,忝属

  • 文章(中原文物)重印河南輝縣志序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0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3-10-03
    关键字: 河南辉县 重修县志 辉县志 方志学 礼制

    河南辉县,地处豫北边陲,毗连太行。远古时期为共工氏族居地,地以人传,古代称共。夏为冀州之城,殷商时属畿内地,周初属鄘,后并于卫。卫僖侯之子共伯余、共伯和先后封于此,古称共国。春秋时属卫,后属晋,战国属魏,秦属三川郡,自汉以来,有共县、共城、山阳、凡城、河平、苏门诸称。金宣宗贞祐四年(西元一二一六年)因百泉卫源庙有清辉殿,改苏门县为辉州。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一三六八年)设府并州,隶属卫辉府,遂将辉州改为辉县,沿用至今,已逾六百余年矣。洎至一九八八年十月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