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豫剧艺术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活动报导)安阳豫剧团来台访问演出志盛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9期  作者:愚夫 出版时间:1996-01-03
    关键字: 刘海燕 胡升堂 同乡会 郭建军 豫剧艺术

    点名上台清唱,使全场气氛带入最高潮,生旦净末丑展现了不同的唱腔音调,加上琴声掌声融为一体,眞正表达了情份的交感,心灵的共鸣,珍惜今日暂时的离别,盼望明日再次的重逢,也说明了离别不是情感的分散,而是鄕亲力量的集中,愿我全体鄕亲共同为我豫剧艺术而努力,为我中华文化而发扬光大吧!(愚

  • 文章名伶馬金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马金凤 河南豫剧 戏曲艺术

    马金凤是代表为「马派」,其声调玉润珠圆,委婉缠绵,真是余音绕梁,久久还在耳际之中,民间盛传,「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不胫而走。一九五八年被上海电影制片厂为舞台艺术,多次在北京演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郭沫若等,大为欣赏。梅兰芳亦曾三看马金凤的「挂帅」而不厌。民国八十二年,张天佑理事长,为肆应群众所渴望,迳邀请马金凤率团来台公演。民国八十六年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为求精益求精,尊重马金凤为师特邀请她再度来台互相切磋合作公演,豫籍大老及各位乡长,阎振兴

  • 文章懷舊難忘馬金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马金凤 豫剧艺术家 河南乡贤 河南文化

    「長了一臉枯樹皮,又長一頭白毛羽,南的北的找女婿,外人聽了啥道理…」這是河南梆子戲「對花槍」女主人姜桂枝自怨自艾的唱詞。這幾句唱詞,外人聽來沒啥感覺,在河南人聽來,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尤其遠處異鄉的遊子們,聽在耳裡,笑在嘴裡,痛在心裡,因為鄉音的傳送,而激起了無限的鄉愁。就像二十來歲便隨夫出來,如今已逾古稀的田老太太說的,前天在康樂廳聽了王海玲這幾句唱腔之後,當晚躺在床上時哭時笑,翻來覆去,徹夜未眠。這就是鄉土氣息的可貴,因為它具有強烈的親和力和濃濃...

  • 文章聚鄕誼 話鄕情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胡相民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同乡聚会 豫剧 安阳文化艺术学校 来台公演 文化交流

    的光荣。酒过三巡,菜上五味,理事长张天佑先生站起来说话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杂志—中州剧艺,他翻了两下,指著其中一篇文章对大家说:「这是一篇介绍安阳文化艺术学校的文章,今天刚印好,我拿来给大家看看。中州剧艺是张金鉴委员当年提议创办的。豫剧是咱中原文化之一,特别是对基层的各界人民,具有教化的功能。大家要对中州剧艺给予鼓励和支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豫剧能不断改进,发扬光大豫剧文化。」掌声不断,干杯声不断,张理事长是海量,来者不拒。会长请庞将军讲话,庞将军婉谢

  • 文章欢迎中国豫剧第一小生——王希玲莅台公演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張廷魁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豫剧公演 王希玲 艺术魅力 王希玲生平介绍 名剧风流才子 电影巧配鸳鸯

    去国返台,闻悉大陆豫剧名伶、王希玲、马金凤、王清芬小姐等卅余人行,已应邀请准来台公演,甚感欣喜,伫候光临,谒诚欢迎。由于返鄕探亲,曾有幸承新闻文化界友人,邀晤正在河南艺术大赛中之王希玲小姐,幷观赏其演出之「风流才子」名剧等,演艺确实非凡。今能莅台公演,鄕亲们得能一饱眼福,听到鄕土之音,何其幸也。王希玲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郑州市豫剧团名小生。她拜师豫剧名坤伶常香玉,幷博采众家之常,形成了沈稳、含蓄、洒脱、儒雅的艺术风格。她主攻小生,但戏路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