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艺术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梨圓奇葩——内鄉宛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李強 范應龍 羅其書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宛梆 渊源及历史 艺术特点 艺术成就

    盛极一时。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原大地的风起云涌,宛梆剧种日渐衰微。至30年代,多数班社相继解散,艺人流失。40年代,仅有极少数戏班,时演时停。四九年以前,由于自然灾害和连年战乱,加上新兴剧种豫剧传入,对宛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宛梆艺术奄奄一息,趋于消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内乡县人民政府在原师岗宛梆班底的基础上(原属民国时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师岗驻军第八团团长聂国政的私人剧团),恢复组建了唯一的宛梆剧团,后因种种原因,剧团一度解散,停演

  • 文章故鄉固始之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絮清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杂耍 猴戏 童年往事

    说唱艺术」,据说起源于唐代的「变文俗讲」,是僧侣将佛经故事加以演义,用「流水辙」唱腔渗夹入冗长的叙述中,调剂气氛,引起听众兴趣,扩大传播功能,渐渐地被普遍采用,衍生了孟姜女、伍子胥等变文,不仅口耳相传让不识字的人也能接受史书公案的片段,其间忠孝节义的事蹟具有功于社教,经宋代演为评话、鼓儿词和诸宫调,元明则为词话、鼓词,到清季更因地制宜,各从其便,北方流行京韵大鼓,梨花大鼓(其实「梨花」二字本是犁铧,乃生铁铸造之农具,长约廿余公分,后端中空装于木制犁头上,前端

  • 文章漫谈绘画艺术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4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92-04-03
    关键字: 绘画艺术 李剑晨 欢宴 讲话 发展过程

    欢迎李剑晨大师餐会纪要河南同乡会艺文活动委员会,于辛未年十二月廿九日,假台北市中国大饭店宴请河南籍大陆名画家李剑晨大师,讲绘画艺术,并即席答问,立论精辟,颇多创见。出席有河南同乡会理事长庞靖宇全体委员及来宾百余人。由秘书长卢博文主持,介绍报告后有画家李沛、陈霖、宋国璋、彭全德、刘达运等就艺术问题发问,李大师均深入浅出,详细阐述,行家会心,深得教益。于鎭洲乡长即席亦作生动之讲话,略谓:「李大师不惟为河南艺术之宝,亦为全中国艺术之宝,以九一高龄,远道来台,宏

  • 文章(活動報導)安陽豫劇團來台訪問演出誌盛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9期  作者:愚夫 出版时间:1996-01-03
    关键字: 刘海燕 胡升堂 同乡会 郭建军 豫剧艺术

    点名上台清唱,使全场气氛带入最高潮,生旦净末丑展现了不同的唱腔音调,加上琴声掌声融为一体,眞正表达了情份的交感,心灵的共鸣,珍惜今日暂时的离别,盼望明日再次的重逢,也说明了离别不是情感的分散,而是鄕亲力量的集中,愿我全体鄕亲共同为我豫剧艺术而努力,为我中华文化而发扬光大吧!(愚

  • 文章我記憶中的家郷戲(戲條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王立忠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戏曲艺术 人物回忆 河南梆子

    甚么名来求甚么利?一家人团圆度日强似神仙,但愿奴夫早囘转,免得为妻心中挂牵。」尾语关于「戏条子」,不单是上面所写的十种,还有很多,如:「元戎曲」、「过街景」、「书房景」、「好媳妇」等等,都是常听到的;相信很多我记不起来的,鄕亲们中,一定也会知道很多。不过,我个人的主张,编剧时,依剧情编写新词,尽可能不要套取旧词,不要完全用过去的「戏条子」,可能会使戏剧艺术进步;不然,唱来唱去,还是那些老词,似乎没有多大意思,不知鄕亲们与戏剧界专家与前辈们,以为然否?敬请敎正。

  • 文章名伶馬金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马金凤 河南豫剧 戏曲艺术

    马金凤是代表为「马派」,其声调玉润珠圆,委婉缠绵,真是余音绕梁,久久还在耳际之中,民间盛传,「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不胫而走。一九五八年被上海电影制片厂为舞台艺术,多次在北京演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郭沫若等,大为欣赏。梅兰芳亦曾三看马金凤的「挂帅」而不厌。民国八十二年,张天佑理事长,为肆应群众所渴望,迳邀请马金凤率团来台公演。民国八十六年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为求精益求精,尊重马金凤为师特邀请她再度来台互相切磋合作公演,豫籍大老及各位乡长,阎振兴

  • 文章中原地区的艺术瑰宝,南阳鼓儿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李燕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南阳鼓词 民间艺术 唱腔特点 代表剧目

    南阳鼓儿哼,也叫南阳鼓词,是中原地区一种古老的曲艺表演形式,它不仅在豫西南,而且在河南省内及鄂、皖、陕等省交界处都有着广泛的听众。南阳鼓儿哼,不仅吸收了姊妹艺术的优点,而且具备了地方曲种三弦书河南坠子和豫西越调的风味,其唱腔俏丽,音韵独特,形式简单而热闹。30年代到70年代,该曲演唱只有一个演员,左手拿铜板,右手拿鼓棰,没有乐器伴奏,不受限制,演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武段子,以及故事曲折缠绵的《金鞭记》、《响马传》、《刘公案》、《大八义》等本

  • 文章客家民謠擧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0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3-10-05
    关键字: 客家民谣 山歌 情歌 艺术赏析

    客家民謠,亦稱山歌。我客家民族,自五胡亂華,相繼南遷以後,因作客他鄕,故稱客家,以示與先到定居之民族有別,所以不論是四川、江西、廣東、乃至臺灣,所聚居散佈的地方,均屬山區地帶。我走遍大江以南每一省份,尤其在抗戰期間,在四川、浙江、江蘇、江西一帶,都曾看到十三、四歲纒足的小女孩,她們自以爲得計,其實實在可憐!但唯一的例外,却從未發現有客族的婦女纒足,卽使是七、八十歲的客家老太婆,她們的三寸金蓮都是「橫量」的。由此可以證明客家人,不論男女,爲了適應生存環境,...

  • 文章(艺文诗坛)浅论国画绘画之艺术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第79卷 第79期  作者:蔣家祥 出版时间:1993-07-03
    关键字: 国画 本质 艺文 静观 艺术 绘画

    國畫是我國數千年來的文化結晶,它的功用,唐朝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敘述國畫的源流,曾說:「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以我們今天來說,是怡情養性,提高爲人品格道德轉移風氣,糾正人之錯誤,教化人心和道德,以求永久和平處事,使人們養成世界大同的理想觀念,間接亦能促成世界和平,它這種「眞、善、美」的功能是最偉大的。國畫與西畫,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點,在材料、技法和内容上,都是不相同的。西畫繪畫的特色和本質,在寫實,不但寫實,並且用...

  • 文章《盛世中華書畫集》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盛世中华书画集 序文 艺术创作

    在公余之暇,还能一直埋首于艺术创作。「字是真草隶篆,画是水墨丹青。」盖因其遍历黄河大江,名山胜水,戈虽枕而笔不投,盾常磨而书益进,观山岳之雄奇,则思凝胸底;感战马之奔逐,则悟入毫端也。寿山先生初习二王及颜柳欧赵,旋复上溯秦汉殷商,下迄明清诸大家,究其流源,通其变化,出入古人,自成一家。以故其书法擅长于草隶,其水墨精专于墨虾及雄鹰。颠沛于是,造次于是,极峰迈进,精益求精。迄今已四十余年,其间于日本、韩国、台湾、郑州、福州、美国等地,先后举办个展及联展亦二十余次。尤其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