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南文化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大哥當年醉心豫劇談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豫剧 故乡 河南文化

    二月六日到台中县府礼堂去看同鄕会擧办的家鄕戏,由王海玲主演的「杨金花」,由听鄕音而引起鄕思,连带想到廿余年前大哥对梆子戏的着迷,犹如鱼之得水,结下不解之缘,家兄虽读书不多,谈别的不成,论起戏来,可不饶人;尤其陈素眞的「盖河南」和「三上轿」,常香玉的「祭灵」,高美兰的「洛阳桥」,司凤英的「莲花庵」,汤兰香的「西厢记」,毛兰花的「抱枇杷」,崔兰田的「宵壤恨」,王景云的「天河配」,赵仪亭的「南阳关」,张同庆的「马义滚钉」,周海水的「宋世杰吿状」。谈起来唠叨个

  • 文章漫談中原喜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河南文化 喜鹊 民间习俗

    喜鵲是我大陸各省最常見的禽鳥。尤以氣候乾燥的黃河流域中原一帶最爲普遍,也是到處受人歡迎的好鳥。它的「芳名」充滿喜氣;儀表淸新雅潔;性情純良祥和;鳴聲嘹亮悅耳。尤其它舒展「歌喉」,連續向人「歌唱」時,人們還會意味着是將有喜事的預兆,不勝「鵲喜」呢?喜鵲一名烏鵲,簡稱鵲,屬鳴禽類。據台灣志云:「本省無喜鵲」。體形似鶯而略大,高五六寸,身長一尺四五。尾特長,幾與其身相埓,故俗名「馬尾鵲」。嘴長頭黑。背有靑紫色光澤,肩頸腹色均純白,羽翼黑白相間,全身黑白分明,絢...

  • 文章懷舊難忘馬金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马金凤 豫剧艺术家 河南乡贤 河南文化

    长了一脸枯树皮,又长一头白毛羽,南的北的找女婿,外人听了啥道理…」这是河南梆子戏「对花枪」女主人姜桂枝自怨自艾的唱词。这几句唱词,外人听来没啥感觉,在河南人听来,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尤其远处异乡的游子们,听在耳里,笑在嘴里,痛在心里,因为乡音的传送,而激起了无限的乡愁。就像二十来岁便随夫出来,如今已逾古稀的田老太太说的,前天在康乐厅听了王海玲这几句唱腔之后,当晚躺在床上时哭时笑,翻来覆去,彻夜未眠。这就是乡土气息的可贵,因为它具有强烈的亲和力

  • 文章(尋根溯源)根深葉茂源逺流長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2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 河南文化 姓氏文化 姓氏源流

    绿城郑州的九月,秋高气爽,清凉宜人。掩映在金水河畔树荫中的河南宾馆,冠盖云集;来自河南省各县市以及福建、广东、江西、台湾……的学者专家,菲律宾华侨代表,韩国友人,济济多士,聚集一堂,召开深具历史意义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文化源流学术硏讨会」,笔者何其有幸,以旅台河南同鄕的身份应邀出席,实与有荣焉!此次学术硏讨会,率皆史学界泰斗硕彦,层次甚高;提出的论文多达六十余篇,且内容精彩富丰,见解独具。除包括中华姓氏源流的探讨、各姓宗亲活动的情形外,尙有老子、墨子

  • 文章武陟縣油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5期  作者:孟及人 出版时间:1988-05-30
    关键字: 武涉县 油茶文化 河南民俗

    卖油茶为河南省武陟县五车口一带,冬季农闲时间的一种农家副业,农民常于秋作收获,小麦下种后,三五结伙,携带特制铜壶,简单行装外出,到预定地址,赁房设宅,煮制油茶,装入铜壶,沿街呌卖,作小本经营,近者在临近各县,远者达陜西、甘肃,更有少数人到包头、宁夏、迪化、伊犂,作远程经营者,近者冬往夏还克勤克俭,获取微利,补贴家用,远者常两三年回来一次,携带当地特产返鄕出售,获取较厚利润,有因而致富者。武陟虽为卖油茶者出产地,但当地确无油茶出售,远方人到武陟服务,希望

  • 文章河南省文化遗产简摘(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河南省文化遗产 西周城址会议 河南省古建筑 简摘

    看父老乡亲,访旧亲友多衰弱,我姪已不良于行,见我即落泪,略感到在外乡人老而悲哀。生性爱玩心不减,去城内看老友,师院放假,去安阳图书馆,遇到副馆长蒋廷方先生,去文字博物馆管理中心见苏静小姐,去文联见张坚主席,他送我《崔铣传》、《宋庆龄祖籍在安阳》各一册。次日,我游「唐塔」、「灵泉寺」,三日后,先到郑州住好如家旅店,去焦作云台山一日游。河南考古所郑师杰祥,送我《河南文化遗产》、《嵩山历史建筑群》各一册。郑师还问他北大同学说:「王学长宇信比以前胖了。」我答

  • 文章洛陽鄉賢劉福榮先生追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乡贤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学校建设

    洛陽鄕賢劉福榮先生號仁菴、洛城東南鄕太平庄(卽蘇秦故里)人也。少讀詩書、聰穎過人。年長後歷任地方自治基層工作,任勞任怨,成就甚巨。如排難解紛,和睦鄕里,從事地方敎育,興辦小學校,多有不平凡的貢獻,極爲鄕人所推崇。晚年,更致力於女子敎育之創辦。時値民國初建,地方風氣,極端閉塞,女子學校,向付闕如。獨劉氏排除萬難,力倡興辦。洛陽縣立第一女子小學,設在洛城東華街,卽爲伊所奔走呼號而創立者。劉氏並擔任第一任校長。對經費之爭取,校園之建設,不三年規模卽已粗具,奠就...

  • 文章常憶當年梆子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賈孝全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戏曲艺术 文化建设 故乡思念

    顷阅台湾新生报九月二十四日第八版载有「豫剧求新求变形成一枝独秀」一文、执笔者为「黎明」先生,读后颇有淸新之感。唯视文内或有部份未尽符合,兹补述于后:一、笔者籍隶河北,世代从政于河南,于民国二十二年到开封,廿七年夏因汴梁沦陷,经郑州、过许昌、叶县、方城直走南阳,直至南阳沦陷前,始飞汉口转住首都南京,计在河南断断续续先后凡有一十四年之久,每到一处,不是听越调,便是高台曲子,或是大调子,或是河南梆子,以个人观感而言,以南阳的大调曲最为高雅,惜因曲高而和寡。高台

  • 文章(海外來鴻)·海外來鴻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8期  作者:张文卿 出版时间:1995-10-03
    关键字: 清明祭祖 庞靖宇 河南同乡会 文化交流

    靖宇理事长、博文总干事:贵刊八十七期收到,谢谢!贵会近期邀约大陆河南同鄕梆子戏来台公演及博文兄去大陆参展国画,是眞正作出了两岸文化交流,巩固中原文化的基础,更让人称赞的推行自强活动暨清明祭祖,增加豫省同胞感情,这些工作如能继续推行,则更能促进两岸同胞团结互助美德,盼望早日见到国家的统一,希二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弟今年双十国庆承邀于十月四日偕眷返台参加,届时当趋访也。专此顺颂大安。弟张文卿敬上八四、八、二七于WENICHIN

  • 文章文化交流)音同一乡、艺同一根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8期  作者:王孝松 出版时间:1993-04-03
    关键字: 文化交流 河南大学 周年校庆 画展 参观

    在隆重庆祝国立河南大学校庆八十周年之际,为配合这一重要活动,为宏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联络乡情,激发爱国热忱,推动海峡两岸同乡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卢团长博文先生,彭副团长全德先生,杨副团长月明女士为首的河南两岸同乡书画展出团,征集了吕佛庭、史梅岑等五十多位河南籍在台著名书画家九十余幅精品和大陆河南二十余位著名书画家的三十余幅佳作,在台湾台北、河南省郑州、洛阳展出后,于九月二十三日在河南大学(开封)隆重展出,受到了该校师生员工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