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习俗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民間謌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民间谚语 民间习俗 农业谚语

    六、立夏不雨立夏不雨,人民憂慮;立夏不下,高吊犂耙。是農諺時令之類,在河南地靠天之農村社會裡,四五月間,正需和風瑞雨,谷苗方可靑翠以興,否則乾旱成災,禾苗枯死,赤地千里,不能下種,將爲農民之憂也;據前輩老農經驗,在立夏之日,多有雨下,可卜秋收,否則不雨不下,則預兆乾旱,勢成荒年,只有高掛犂耙,而散於四方者,民之憂也。/七、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蒸饃饃;二十九,貼花紙;年三十,喝甜酒;...

  • 文章故鄕的磨碾滾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民间习俗 碾磨技术

    一 前言:故鄕的磨、碾、滾、臼,幾乎各鄕村都有,磨可以用來磨米、麥、豆類及玉籽成麵或糝,又可磨油、磨粉皮粉條或涼粉,更可拐豆腐……。碾可以用來碾米、碾油、碾藥材……。石滾可以用來碾場,將麥穗、豆皮、黍稷高粱的殼糠碾下來。杵臼(對臼)可以用來舂米麵及藥材。磨與碾都是裝設在磨房碾房裡,可以全天候工作,不受風雨陰晴的限制,能做活到通宵達旦;石滾用過之後,就是場光地淨的季節,將滾框去下來,儲在場棚裡,把光石滾留在場邊處或不妨碍走路的地方,石滾是石頭製成的,不怕風...

  • 文章安陽諺語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李可珍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阳谚语 乡土民谚 粉浆饭 民间习俗

    數九(立冬日開始起計算日子)頭九二九伸不得手,三九四九沿冰走,五九六九沿河(兒)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人把衣寬(脫,八九七十二,黃狗臥陰(涼)地,九九楊(白楊樹花)落地,十九杏花開。燈△正月正,正月正,正月十六兒(日),打(提)花燈。△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六兒(日),雪打燈。(如此預兆預測次年田禾豐收。)二月二(陰曆二月初二日)△二月二,小菠菜(兒)調滷肉,吃了飯(兒)上鼓樓,掉下來跌個扒灰頭。(翁媳戀)△二月二,龍抬頭,武藝(兇)媳婦發了愁,十月一日...

  • 文章漫談中原喜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河南文化 喜鹊 民间习俗

    喜鵲是我大陸各省最常見的禽鳥。尤以氣候乾燥的黃河流域中原一帶最爲普遍,也是到處受人歡迎的好鳥。它的「芳名」充滿喜氣;儀表淸新雅潔;性情純良祥和;鳴聲嘹亮悅耳。尤其它舒展「歌喉」,連續向人「歌唱」時,人們還會意味着是將有喜事的預兆,不勝「鵲喜」呢?喜鵲一名烏鵲,簡稱鵲,屬鳴禽類。據台灣志云:「本省無喜鵲」。體形似鶯而略大,高五六寸,身長一尺四五。尾特長,幾與其身相埓,故俗名「馬尾鵲」。嘴長頭黑。背有靑紫色光澤,肩頸腹色均純白,羽翼黑白相間,全身黑白分明,絢...

  • 文章方城民間說書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武建華·馮金聲·郭如月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说书戏 民间习俗 历史考究

    村人嗜戲,方城民風。滄桑易變,愛好難改。豫西南的方城人愛看戲,如同文人之愛書,醉痴成癖,已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古集廟會,祈神求雨,皆有唱戲還願的習慣,台上淘淘,台下攘攘,蔚爲大觀。富裕之家,遇有豐季節日,婚嫁迎娶,老人祝壽,新生兒滿月之類的喜慶之事,也要請戲班唱幾天大戲以示慶賀。平常小戶人家即使唱不起大戲,也要請上一班說書戲熱鬧一番。說書戲在方城民間頗具地方特色,一般指的是群衆喜聞樂見的鼓兒詞、三弦書、河南墜子之類而言的。早些年,忙于勞作的莊稼人,尤其是...

  • 文章菜根甜野花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民间习俗 怀念故乡 饮食文化 人物回忆

    我國北方現在正是桃紅梨白,百花怒放的時節,春風拂面,麥浪滾滾,花香鳥語,芳草處處,那種令人欲醉的情景,恍如猶在眼前,不禁心往神馳。尤其不能忘懷的,乃是故鄕在這個春去夏來,靑黃不接的當口,有一些樹葉野菜,却應運而生,不但可以佐餐,而且還可療飢,這眞是大自然的恩賜,値得介紹一下。先從楊樹説起楊樹就是白楊,屬於楊柳科,爲落葉喬木,高可數丈,筆直聳立,葉與花均可食。楊葉爲卵形,較手掌略小,端尖底圓,面綠背白,外滑裏絨,皮厚而肥。初生之嫩葉,可於煮熟後,放些葱花油...

  • 文章封邱年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荆揮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家乡深情 儿时回忆 春节 民间习俗 生活随笔

    我的原藉是河南省黃河北岸的封邱縣。離省城開封只有六十華里。民風樸厚,沃野千里,離家在外多年,有時在夜深難寐的失眠之夜,常使我想起故鄕過年的情景:臘月,是農閑的季節,爲了配合過年,鄕間辦結婚喜事的多在靠近年關擧行,喜單常用農家的馬車,轎車或太平車(四輪),爲了防寒,車頂用蘆蓆紮成弧形檔棚,加棉簾以防風雪,新媳婦兒穿着嶄新的棉襖褲,由伴娘陪坐其中,三里五村都是這種喜車在田野中奔馳,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喜氣洋洋。辛苦一年的覓漢(長工),夥計,在除夕晚由掌櫃(當...

  • 文章新正十五漫筆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王用楫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漫谈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由来 传说故事 民间习俗 元宵 手工艺

    燈節溯源「正月十五掛紅燈」。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燈節,也叫上元節。史書記載,兩千年前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位,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氏死後,大臣周勃、陳平等人,勘平呂氏之亂,掃除呂氏族人。公元前一百八十年,擁劉恒即位,稱漢文帝。即位之日,是正月十五,舉國同慶,大街小巷,掛滿彩燈。以後這天晩上,劉恒下令點燈,走出宮門,與民同樂。以正月十五古稱上元,劉恒隨將這天定名爲上元節。又古代稱正月爲元月,夜也叫宵,故又稱元宵節。至於元宵食品命名,當在元宵...

  • 文章臘鼓聲中話新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过年 儿时的回忆 民间习俗 压岁钱 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守岁 正月初五小年

    自從民國二十五年起,就沒有在家鄕渡過一個舊曆新年,彈指三十多個年頭,往事雖有些糢糊,但兒時過年情景,則記憶猶新。家鄕有兩首兒歌,一曰:「二十三、祭罷皀,再停六、七天,新年就來到,滴滴鷄(爆竹之一種,燃後火花點滴,並無聲響)、兩響炮,騎火(卽冲天炮)竄到萬丈高」。另一首則曰:「二十三、祭皀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隻鷄,二十八、宰個鴨,二十九、樣樣有,年三十、把歲守,年初一、撅起屁股亂作揖」。這兩首兒歌,就是說從陰曆腊月...

  • 文章洛陽家郷新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 过年习俗 舞狮子 年的传说 拜年 社火 旱船 舞狮高跷

    前言年,根據書傳,夏重科學稱歲,謂木星十二月越歷二十八宿一徧(陰陽各半而成歲),故人生一週稱一歲。李光輝在印尼荒島上無人烟處,以結繩紀年月日,自然顯出人性本能。商重鬼神稱祀,謂四時祭祀的終訖,說文稱是祭祀無已,老子說是子孫祭祀不輟,這便爲中國人過新年必先祀其祖宗的由來。周重民生,謂禾一熟曰季,故說文稱年爲穀熟,春秋左氏傳說「大有年」。可是魯定四年,衞子魚稱「尙德不齒」,若以年齒凌人,豈非無聊。以上爲年的緣起,更是過新年的重大意義。稱年是種惡獸,會呑噬人,...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