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昔日學府滄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李鐵聲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学校资料 学校变更发展 笔墨作品

    一九九三年北平商务印书馆刊行的中国地名词典河南卷内,有些关于学校的资料,不过不多,只有九个学校,现在整理如下: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大陆变色后分成了四个大学:⒈河南大学:仍在开封老地方,不过最初的骨架子只剩下了文学院和法学院,易名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一九八四恢复河南大学校名,综合性质大学。⒉河南师范大学:在新乡,前身是河南大学理学院,初称河南师范大学第二院,继称新乡师范学院,一九八五年易今名,设物理、化学、数学、中文、英文等十系

  • 文章鄢陵縣農藝中學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7期  作者:張茂甫 張文軒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鄢陵农艺中学 学校介绍 学校历史 学科建设

    教育科长林永灿等人共同商议,创办「鄢陵县农艺中学」,它和县中、县师、八德幷称,为我县学科性质不同的四处中等学校。因我是河南大学农学院毕业,就委派我担任鄢陵县农艺中学校长。具体筹建工作由我负责。首先是在校址的选择上有过多次变更,最初是定在城西三民村(亦称陈老庄)陈家花园。由于陈德俭长兄陈冠军怕学校久占为业,多方活动,幷宴请了县当事人,通过多方说合,改变了原定校址。后来,由参议长张一农倡议,将学校搬到城西南三十华里的常寨村。原因有二:一是,常寨村有公学田土地九十

  • 文章我所知道的安阳崇眞学校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黄自明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安阳崇真学校 私立学校 崇真校友 校友现状

    发表,在此不再赘述。値得怀念的是我的母校——安阳崇眞。现在介绍于后:安阳「崇眞」是私立学校,属天主教办理,校址在城内东二道街,分男女二部,男生部在路东,与女生部隔街相望。大部分学生来自天主教家庭,个性忠厚,学生之间很少发生争执。校长是郭好信神父,待人诚恳有爱心,治学严谨信誉卓绝,在生活上也很简朴,冬夏一袭黑白长袍从不改变,对学生要求严格,尤其在品德方面,违犯校规者绝不宽贷。记得有一次女生到男生部,参加扩大周会,男生在操场已集合完毕,等著女生到来,当听到

  • 文章我這四十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老康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回忆 人生 写作 教育 学校

    该院两个学季(Quarter)的第一个中国学者,所以我特地送他们一块台湾大理石,刻上「百年树人」四个汉字,他们认为这是「西北大学口头传播学院百年之庆的一件大事」。四十年来,我所干过的唯一的一次外行事,就是担任母校的外国语文硏究所所长!民国七十一年,我从美国修完博士回国之后,化行(王升先生)师要我再回学校继续主持新闻学系的系务,我坚持不肯,并且力荐后期同学出任系主任。化行师老人家眞是「欺人太甚」!当时正巧外文硏究所所长出缺,他老人家又把我喊去,劈头便说:「你

  • 文章黃國璋 王廣亞 二同鄕大力贊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6期  作者:郭建軍 出版时间:1987-10-03
    关键字: 中州会馆 黄国璋 王广亚 奖学金 补习学校

    鼎力支持,事实亦不胜列擧,如每年循例捐奖学金万元,培植河南靑年,嘉惠同鄕子弟,莫不竭力以赴!此次同鄕会购买新会舘,他立即响应捐款万元,当五十四期会刋报导捐款尙不敷支出时,即又再捐四万元,而在八月间闻悉全部捐款尙未达预定目标,当即慨然承诺余数由他一人负责捐出,为此他又捐款廿万元(前后三次共捐二十五万元)助同鄕会还淸了银行贷款,豪情义行,充分表露了他爱鄕精神!巩县王广亚同鄕,为台北市育达商业职业学校创办人兼校长,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敎育工作者,在台创办育达已将卅八

  • 文章(团结一心·协同一致)安阳崇真学校的回忆与怀念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杜德和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安阳 崇真学校 校舍 师资 生源

    当八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了整个华北之后,吾县有识之士,鉴于敎育为百年之大计,以及对地方未来建设之影响与繁荣有密切关系,乃鼓励并普设学校,扩大敎育功能,以期培育下一代,使靑年学子都有受敎育的机会。吾校崇眞中、小学就在此情形下扩大招生了。崇眞中、小学是天主敎会创建的,据悉对日抗战时,已略有规模。但胜利后,第一任校长是郭神父好信。郭校长身材魁武,有深度近视,讲话时常面带笑容,露出一排雪白而整齐的牙齿,看起来非常和蔼可亲,不分冬夏他总是一袭黑色长袍在身。记得入学

  • 文章紐約訪前河大校長凌冰(濟東)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5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4-05-25
    关键字: 凌冰 纽约 学校教育 往事回忆 采访

    曾考取功名,虽半生身居国外,仍十分思慕家鄕,其最怀念敬斋先生,对其晚年编纂文字与辞典,敬佩不已。也对幼老(张幼山先生)谢世,非常追思。他说民国二年我们九人考取河南公费留美,由上海同轮放洋,他年纪最小,称他们两位为大哥。囘国后敬斋先生与幼老均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先后任校长,他独自应张伯苓先生之邀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敎务长。他对豫籍学人最钦敬甲骨文大师董彦堂(作宾)与生物学泰斗秉农山(志)两位,他说董秉都是纯粹而有伟大成就的学人。在学术上均有了不起的贡献,他更喜

  • 文章靈泉教書漫談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王子熙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牡丹 梅花 莲花 灵泉村 灵泉国民学校

    民国二十五年,我考入县师资训练班,毕业以后,分发到灵泉国民学校任敎。当时的保长,姓朱名振家,对于校务特别支持,因此学校读书风气很盛。灵泉村民,和我村东夏寒集不同,我们村庄四周,种小麦、黍谷、高粱、黄豆、芝麻、棉花等。灵泉村的田地,不种以上五谷,他们专种花卉,种类非常繁多,仅摘要记述如下:牡丹,羽状复叶,淡绿色,春末开花,有单瓣、复瓣,红、紫、白等色,颇为美丽。芍药,高五公寸,复叶,各叶多深裂为三片,初夏开红、白花,此花又名为没骨花。梅花有四种:冬梅,愈冷

  • 文章我對省二臨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陳錚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临时学校 母校回忆 区域文化 抗日战争

    读了朱春哲先生对省二临师的回忆。我也想起了在母校短暂的求学经过。朱文可能是二临师初期,而我恰好是最后阶段。处在沦陷区的青年,均有一颗不愿接受鬼子奴化教育的爱国心,想往著能到属于自己祖国的学校中去,当时省政府在皖北阜阳公立桥,设有学校八临中,(我们还不知有二临师)因此都想到皖北去,认为能到那里去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一、初次出远门就挨「黑狗」咬了一口在一九四五年农历五月初八,我跟随戴笔如老伯,离家去皖北。同行者老少十多个人,当时路线是坐汽车到新浦,上小陇海火车

  • 文章洹水学校与小屯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洹水学校 安阳殷虚 “小屯王” 殷虚发掘团 王建勋

    云:可以借用不收租金。于是殷虚发掘团同人捐资,购置黑板、桌、椅等教具,并把房屋修整一下,由同事王建勋先生兼任老师,名为洹水学校,即宣布开学了。初开学时不过二十余人,分两级授课,由于王老师管理及授课得法,学生进步很快,两礼拜后,当上下工时遇到小屯的小孩,都是鞠躬问好,彬彬有礼,小屯已经变成礼仪之邦了。王老师不但教学好,处事也很和平,与地方相处甚为融恰。王老师江西人,年龄三十岁左右,北京大学旁听,不但中文好,英文、日文都好。在日文方面,还有日译中的出版品行世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