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文化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陽安樂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历史 故乡风貌 区域文化

    洛陽是我國歷史上六大古都之一,建都的時間最長,朝代也最多。相對的,名勝古蹟也就不少了。位於天津橋南邊的安樂窩,是洛陽衆多古蹟中,最爲突出的一處。安樂窩今名安樂村,爲大儒邵康節寓洛陽時的居處,那兒建有邵祠以祭祀這一位宋代大儒。原址本爲五代時安審琦的故宅,宋嘉祐中,王拱辰爲洛尹,這便專誠敦請邵康節來這居住,一住便是四十年之久,由由然不忍去,因名「安樂窩」。康節也自號安樂先生。時遊城中,士大夫爭相迎迓,好事者另外築一室以待其至,因謂之「行窩」。按康節故居在河南...

  • 文章輕揺麥漏種小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豫孟東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区域文化 思念故乡 人物回忆 小麦

    假日朋友來訪,包水餃饗客,突然站在案板旁,六歲的老三問我:「爸,麵粉是用什麽做成的?」「嗨!這你就不知道,麵粉是用小麥磨成的。」孩子聽我說麵粉是小麥磨成的,似乎仍不懂,接着又追問說:「爸,小麥是什麽樣子?」「小麥粒像米一樣大,也是由麥田長出來的。」可不是嘛!今天我們製麵粉用的小麥,都是從外國進口;平時吃的麵粉都是麵粉廠製成,孩子長到六歲了,他却從來未曾見過小麥,他怎知麵粉是小麥磨成的。由孩子這一追問,使我又憶起小時候在家鄕,九月天種麥的往事了。河南的故鄕...

  • 文章廣府·福佬·客家人祖籍中原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社会研究

    近讀前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字海濱,廣東大埔人)所著囘顧錄,談到廣東鄕土歷史,從移民和語言上分析,證明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其祖先都是來自中原。此說爲他書所未見,誠屬奧秘難得文字;同時,也足以說明中原文化之廣大淵源,不禁令人鼓舞?謹抄原文如後,供我讀者齊來欣賞。吾粤有三種方言,㈠廣州話,㈡福佬話,㈢客家話。因方言之不同,粤人遂成爲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三系。世人以此三系之言語,與中原不同,有誤爲非漢族者。其實今日之粤人,均非土著民族,皆來自中原者。祇因...

  • 文章立雪程門,游氏早享盛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彭桂芳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区域文化 姓氏研究 程门立雪

    朱子語錄:「游、楊二子,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待,旣覺曰:『尙在此乎?且休矣!』出門,門外雪深一尺。」謝應芳「楊龜山祠詩」:「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門雪。」「程門立雪」的著名典故,相信只要是讀過書的中國人,就很少有不知道的。這個典故的創造人,是宋代的兩位大學者游酢和楊時,其中的游酢,是當時的福建建陽人,則隨着這個典故而被爭相傳誦,一千年來福建游氏家族聲名的遠播,實在是可想而知。自唐末的五代時期以降,游氏家族在我國南方的福建地區,的確是興盛無比。這番盛況...

  • 文章爲《顔小龍的故事》補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盧中林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颜小龙 人物事迹 区域文化

    近於友人處初見《海州文獻》,一閱愛難釋手。讀朱春發先生撰寫《顏小龍的故事》一文,擬以補遺,以助鄕人談資。亂世之秋,先父盧啓祥爲糊口計,曾同顏小龍合夥宰豬,其膂力過人,確如朱文所述。先父身高六尺,只與顏小龍齊胸;能舉石滾,卻不敢與顏小龍較力。宰豬時顏負責擒豬宰殺,而我父專司烫豬脫毛,破肚除臟。運肉上市,無車無擔。顏小龍腋挾雙豬,我父只挾一豬。因雙巨人聯手,引購者如堵。聽先父述顏軼事二則:其一,顏身體魁偉有力,名聞遐邇。時繆秋杰駐板浦供職鹽務,思見若渴,專傳...

  • 文章淮海小戲·逐漸興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区域文化 公益事业 戏曲演艺

    連雲港市歷史學會,旗下有一藝術團,專演淮海小戲,成員都是業餘票友,不以營利爲目的,大家爲了同好,美化生活,只要有人邀請演出,該團都不會推辭。邀請單位,只須支付材料費用即可開鑼。目前,在灌南縣西湖街,每天晚間七至九時,都有一場小戲的演出。演出的地點,就在馬路邊的空地,架一布棚,周邊加圍帘幕,配上燈光,地面舖上草蓆,代替地毯,即可演出。觀衆需攜帶小板凳就地坐下觀賞,每人出一兩塊錢,即能娛樂一個晚上。圖片說明上、中、下右圖是演出時的劇照,下左圖則爲觀眾欣赏演出...

  • 文章板浦徐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板浦徐氏 宗族联系 区域文化

    舊時,板浦姓氏以汪、程、許、顧諸姓稱著,也有人添上「散丁」、「碎徐」的。也就是說,從順序排列上,徐姓居末。其實,板浦徐姓歷史悠久,到板浦落戶迄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歷史。建有規模較大的宗祠,徐氏後裔歷史上也有許多知名者。何以居末,無考。現集可考文字資料和可信口碑資料,述其簡況。一、世系傳說,伯益隨大禹治水有功。禹封其子若木到徐地(今蘇、皖交界處)建立徐國。歷經夏、商至周,若木的一位三十三代孫,又被周穆王封爲徐子,從此,徐子的後代都姓徐。據云,漢代東海就有徐姓...

  • 文章安東孫氏重修族譜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盧中林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安东孙氏 族谱修订 区域文化

    國有史,郡縣有志,家族有譜,爲我中華文化之一大特色。史載事以明一國之治亂興替,志采實以記一地之風土民情,譜錄親以述一族之源流繁衍。俾後人察古鑒今,黽勉新進,繼往開來,而收光前裕後之效,我中華民族歷久而盛實賴其功。是故古往今來,國興則修史,家旺則修譜,此皆盛世之舉也。考我中華民族,自周興封建,家族制度遂爲立國之基,萬世一宗之家庭思想乃漫衍而爲中華民族文化心理之一端。順應家庭制度所需,乃有譜學之興。上古譜學在官,朝廷設官守之,專修王室、皇家世系譜牒。中古以降...

  • 文章我對省二臨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陳錚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临时学校 母校回忆 区域文化 抗日战争

    讀了朱春哲先生對省二臨師的回憶。我也想起了在母校短暫的求學經過。朱文可能是二臨師初期,而我恰好是最後階段。處在淪陷區的青年,均有一顆不願接受鬼子奴化教育的愛國心,想往著能到屬於自己祖國的學校中去,當時省政府在皖北阜陽公立橋,設有學校八臨中,(我們還不知有二臨師)因此都想到皖北去,認爲能到那裡去是一種進步的表現。一、初次出遠門就挨「黑狗」咬了一口在一九四五年農曆五月初八,我跟隨戴筆如老伯,離家去皖北。同行者老少十多個人,當時路線是坐汽車到新浦,上小隴海火車...

  • 文章迴龍菴的傳説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祝爾康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回龙庵 区域文化 神话传说

    新安鎮人素來講究禮尙往來,你敬我一尺,我要敬你一丈,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人們的口頭禪。傳說新安鎮有個菴叫迴龍菴。一年大旱,木苗乾枯,河流乾涸,人們憂心如焚,這年六月初三,烈日當空,突然從天上掉下一條龍,落在乾得裂口的河床上,龍長丈餘,鱗甲閃光,烈日炙烤,奄奄待斃,河邊上圍滿了人觀看。有人說:這是條懶龍,不呼風不喚雨,以至被天公眨謫至此,遭此懲罰,活該,活該。有的說這是一條勤龍,受天公差譴,替天公巡視旱情來了,待其回天秉報,上天必降甘霖。鎮民七嘴八舌,眾...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