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村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北农村俚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豫北 农村 俚歌 乡思

    阅中原文献三卷十一期,刊载吾鄕老前辈杨一峯先生豫北儿歌数则,读之不仅倍感亲切,而且趣味无穷,更勾起无限鄕思。因忆及在家鄕时,农村对于节令,农作、气候等各种俚歌,谨就记忆所及,录数则于后,以就敎于吾鄕诸先进:一谷雨麦挑旗,(注一)立夏麦穗齐。小满见三新,(注二)芒种见麦楂(注三)。注一:麦挑旗,麦出穗前最后的一片叶子。叶子特短而宽,若挑旗然。注二:三新,小满节令至,则大蒜、大麦、菜子三种均届成熟之期,故曰三新。注三:麦楂,(楂字恐有误)即小麦收割后,麦杆

  • 文章歲月深處鼓兒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4期  作者:王燦 出版时间:2014-10-01
    关键字: 说书 民间艺人 农村 南阳大鼓

    小时候常听「书先儿」大伯唱鼓儿哼。鼓儿哼又称鼓儿词,学名南阳大鼓,它和评书、坠子、三弦一起,被人们称作说书。因为和书有关系,人们就称呼说书人为「先儿」。书先儿大伯是位民间艺人,虽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唱演版本是由其师傅口耳相传的,但他记忆力极强,悟性特好,嗓音韵味十足,有演唱绝活,一人一台戏,一口唱尽天下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生旦净末丑,唱谁扮谁像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的文化生活贫乏。谁家办喜事「写」台说书戏,花钱不多,事儿办得挺热闹,在村里老少爷们中也很

  • 文章返鄕探親和臺中地震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王宜忠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台中地震 邮票 农村歌谣 红旗渠

    一、探亲旅游听民谣,咀嚼历史滋味民国八十八年五月三十日第三次返鄕探亲,在妹婿郭玉彬家住八天,陪老娘过日子,自是欢喜,无以言宣,虽然身体有点劳累、晒黑、不适,但旅游,听民谣之兴趣,未稍逊减,谨将故鄕及林州市河山古蹟,以及农村民谣小唱歌词记述如后,以娱鄕亲,咀嚼历史滋味:㈠西积善村关帝庙:关帝庙在安阳县西北七十五华里处,位于铜冶鎭西积村内,交通便利,环境幽静,风光旖旎,为中型古建筑群,布局谨严,庄重典雅,由山门戏楼,关帝殿两厢房所组成,戏楼居南,北辟门洞高台

  • 文章中原农村的年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8-01-25
    关键字: 中原地区 农村习俗 故乡风貌 春节文化

    岁将云暮,年货上市,不禁忆起了家鄕的年景。中原的农村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一年四季循环的生活方式,是永远不变的。一到岁暮冬腊降雪寒冷的季节,正是农家终年辛劳告一段落该休闲的时候,人们把这由夏代制订颁行至今四千余年的阴历年下(春节),都当成了很神圣很重要的一宗大事。据记忆所及,每年一到腊月(十二)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缝新衣、做新鞋,淘粮磨面,积柴储炭,这些过年的基本要件,大都在腊月初就着手进行筹办了。到了腊月初八,吃过了「腊八粥」,大家就好像吃过

  • 文章隨家父李日齊老人返鄉記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李美娟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家乡面貌 农村生活 扫墓 名胜古迹参观

    省却了我们舟车劳顿之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缓缓的降落在新郑机场,当我看到前来接机的亲人时,内心眞有说不出来的激动,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是眞实存在的。亲人们开了两辆车来接我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安阳三表弟的家,一进门顿时被里面美轮美奂的装潢所吸引,这条件几乎跟我们台湾的一般家庭有过之由无不及,和姑父姑姑聊天后才知道,现在农村进步很多,表兄弟姊妹们皆有能力在城里买房子了,但姑父及姑姑因为生活习惯问题,还是乐意住在农村,不知为什么,过了几天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