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鄢陵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鄢陵 烧饼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張彥甫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鄢陵 烧饼 趣闻 故乡美食

    烧饼,为北方麦食类馍之一种,中原豫东开封一带盛传流行。鄢陵、扶沟等地尤多。城鎭鄕村、集市、庙会均有烘烤出售。烧饼炉紧靠水煎包棚,这是行帮规矩一自然结合。烧饼夹包子,群众对称“哈蟆拱泥”,烧饼酥脆,来芯五香;包子软香;味溢满口。吃者享受,观者涎溢。此为中原豫东一带地方风味一大特色。烧饼,为烘烤型食品,最早始于元、明。据宋月航《由来》一书记载:「传说」,元朝末年,中原大乱,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封他儿子朱棣为燕王,率军「扫北」,攻打元军,经过战争,许多村鎭

  • 文章鄢陵二、三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李恩普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花县 腊梅 鄢陵往事 鄢陵县城道路 回忆鄢陵读书生涯 鄢陵花卉

    池鱼恩故渊,越鸟巢南枝」。随着岁月的流失,年华的增长,思鄕念家之情与日俱增。每逢清风明白之夜,辗转反侧难卧入睡之时,思鄕怀归之情,油然而生。追忆往事如过眼烟云,浮想联翩,历历在目。李白诗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鄕"及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良有以也。一九九一年十月初携妻金凤从姑苏重返故里,访亲会友,小住廿余日,感慨万千,择其难忘琐事,略记一、二。一、歌声 我俩住在三姑李芳宸家(她家在鄢陵县中校园内)。天濛濛亮,就听到吹哨声、跑步声、喊操声、唱歌

  • 文章安陵都城小記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9期  作者:葛國楨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陵都城遗址 克段于鄢 鄢陵之战 甚嚣尘上 不辱使命

    古城墙的残垣断壁,思绪的翅膀禁不住穿越历史的高山峡谷,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安陵都城虽小,却凝聚了历史的烟云啊!」我听见老人这样说。公元前七二二年,中原地区正是诸侯并举、相互攻伐的年代,郑庄公(亦称郑伯)继位后,其母武姜氏与庄公弟太叔段图谋夺取王位。太叔段在京(河南荣阳东南)聚兵屯粮,侍机而动,并约其母武姜为内应。后来,事机败露,郑庄公命子封率战车二〇〇乘、甲士六〇〇、步卒一·四万人击段,双方在安陵城外展开激战。这就是《郑伯克段于鄢》。鄢陵一战,太叔段惨遭失败

  • 文章花都賦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5期  作者:軒轅鴻瑞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鄢陵 花都 历史沿革

    而蜿蜒中穿。地处亚热北温过渡带兮,四季分明等寒暖;花卉南北互种必经驯化兮,其地理优势独厚于天。「平安通道」、「中国花木第一县」兮金牌闪耀;「园林县城」、「平园绿化红旗县」兮锦旌高悬。「腊梅冠天下」兮有明即显,「美景胜江南」兮今朝盛传。中外名花荟萃兮向誉神州枝花都,消闲往返便捷兮近称郑州之后花园。斯乃今之名县鄢陵,古之国号曰「鄢」。鄢陵也,历史悠远,文化灿烂,曾称安陵,隶属屡嬗,周初封国,汉初置县。鄢国故城,枕「双洎」而筑基;故城遗址,历日月而圮残

  • 文章梅乡诗韵——鄢陵歌、乡间即景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7期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梅乡诗韵 鄢陵 乡间即景 耕作 安居 民乐

    鄢陵歌花都鄢陵,历史古城。县域虽小,国内有名。国家领导,频顾垂青。魅力无限,华夏扬名。上古许由,洗耳辞封。战国唐雎,不辱使命。李白到访,曹氏屯耕。尹宙碑刻,书界位重。乾明寺塔,巍巍高耸。人文丰厚,历史尘封。鄢陵农业,亮点纷呈。粮油果蔬,立体套种。陶成西瓜,远近闻名。彭店莲藕,治沙显功。养殖小区,连片集中。环境改善,效益提升。花卉产业,久负盛名。花草树木,两千余种。鄢陵蜡梅,誉冠西东。桧柏造型,栩栩如生。鄢陵花工,妙手显能。扮靓神州,屡建奇功。名优园区

  • 文章我的中學生活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曹錦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鄢陵中学 学习趣事 学校运动会 三年鄢陵县中生活 抗日宣传队

    新正月初六日收到大陸好友李恩普、曹錦伉儷來信,附大作兩件,即時拆閲,讀曹錦之「我的中學生活」一文,敘述眞實、生動,有感情,同爲鄢中學生,回憶童年往事,如臨其境,全文未竟,熱淚滿眶。各鄉親多曾就讀鄢中,特爲簡介,希請一閲。——編者——

  • 文章我的表弟——晃光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王裕民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表弟轶事 鄢陵实验小学 熟背古诗 故事除三害

    鄢陵实验小学五、三班王裕民我的表弟今年三岁了,他细白的方脸,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笑起来,脸上显露出两个深深的小酒窝,非常逗人喜爱。晃光很聪明,在他爸爸严格敎管下,他小小年龄,竟能指认八十多个字,熟背三十多首古诗;如白居易的草,李白的望卢山瀑布,崔颢的《黄鹤楼》等,这主要是靠他学的认眞仔细。我给他讲故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星期天傍晩,我做完作业,就和晃光玩了起来,他对我说:〝民哥,你给我讲故事吧!"〝行"我愉快地答应。晃光高兴极了。急忙搬来

  • 文章鄢陵轶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葛國崢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鄢陵史事 民间传说 地名寻趣 曹操 曹操议事台遗迹

    本文作者葛国峥先生,鄢陵县张桥鄕屈庄学校敎师,笔名柯峥,曾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余篇,3次获市级文学奖。现为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散文学会理事,鄢陵县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一、汉魏遗蹟何处寻鄢陵为古汉魏故地,因了她泉甘土肥人杰地灵,一代豪杰曹操曾在这里演出了无数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留下了繁星般灿烂的历史遗蹟,历史的车轮转至今日,遗蹟尙在否?天气晴朗,头顶的蓝色像刚用清水冲洗过一样明净,路旁的白杨像两排列队站立的兵士,一阵沁人心脾的凉风拂过

  • 文章「花都」文壇話芳芬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葛國崢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鄢陵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谚语 戏曲作品 小说路口

    鄢陵县文化事业源远流长,先民们在劳动之余,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更有文人骚客自由结杜、诗歌唱和、著书立说、刊印收藏。鄢陵文坛上虽无遐迩闻名的巨掣大家,但众多的业余文学作者遍布城鄕,他们生活工作在第一线,感情充沛,创作欲旺盛,作品鄕土气息浓郁,表现出淳厚的黄泛区风土人情,像不知名的芳草野花,芬芳四溢。一、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采录是民间文艺学的基础,也是进行理论硏究的前提,它是我国当前波澜壮阔的民间文学运动的洪流之源

  • 文章鄢陵三绝碑散记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8期  作者:高兆中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三绝碑来历 文献记载 鄢陵县志》 私人收藏

    一何谓鄢陵三绝碑:缘何名为三绝碑?欧阳修的文章、苏轼的书法、文彭摹勒上石的《醉翁亭记》石刻,是人们公认的三绝碑,缘何名为三绝,这是因为:欧阳修,辞海称:「修博通群书,诗文兼韩愈及李、杜之长,为一代文宗。」他的《醉翁亭记》更是妇孺皆知的名篇,此一绝也。苏轼,辞海谓:「为文涵挥奔放,诗亦淸疏巂逸,又善书,兼工画。」世称苏、黄、米、蔡,书居宋四家之首,所书醉翁亭记,系楷、行与草三体兼用,信手挥洒,更为难得,此二绝也。文彭、辞海说他是诗书画家文征明长子,「工诗文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