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辉县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輝洛遥遥兩樂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6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4-06-25
    关键字: 安乐窝 百源学派 洛阳 邵雍 辉县

    宋代大儒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迁共城。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不读,始为学,即刻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壮游四方,所见极广。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访道:「你想学一些物理性命之学吗」雍答道:「愿意!」这一来,便拜李之才为师,尽学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及六十四卦图像之学。后来曾两次以遗逸被荐,授官均不赴;读书辉县苏门山百泉上,耕稼自给,名其居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凡宗其学者,称为百源学派。今辉县的安乐窝

  • 文章辉县百泉记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儒公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辉县百泉 名胜古迹 教育实验区

    百泉位於河南省輝縣城西北五里的蘇門山南麓,山上的紅牆綠樹,與湖中的碧波淸流,交相輝映。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景色明媚如畫,素有河南「小西湖」之譽。春秋假日,遊人踵接,尤爲炎夏避暑勝地。自魏晉以還,卽爲學士名流,達官顯宦遊息流連之所。如魏之高士孫登,晉之名士阮籍、嵇康,唐之名將薛仁貴,宋之哲學家邵康節,元之賢相耶律楚材,明之名士袁宏道,名儒孫夏峯,志士彭了凡,以及淸之名臣湯斌等,均嘗讀書,講學,或遨遊,隱居於此。蘇門山爲太行山之餘脈,百泉爲衞河發源處,山脚下...

  • 文章懷鄕亭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柏楊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怀乡亭记 辉县同乡会 立亭纪念

    一九九五年,台湾河南辉县同乡,集资在故乡辉县百泉,建立一亭,名「怀乡亭」由同乡会会长柏杨执笔为记,刻文于碑。语重心长,遂成为观光之区。兹将该记刊列于左,就敎于乡贤,并永结两岸敦睦之情。

  • 文章辉县八景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6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7-10-03
    关键字: 辉县 安乐窝 苏门山 共城遗址

    辉县乃古之共伯故国,为古共城之地。山川秀丽,苏门百泉之胜,甲于中州,晋孙登、嵇康辈尝啸咏其中,至宋邵子康节先生,从李之才讲易居安乐窝,流寓最久。元则有姚雪斋、许鲁斋倡明理学,先后辉映。至淸朝孙征君奇逢,以高年硕德来自容城,讲求性命之学,其道实足以继往开来,直接尼山正脉,四方来学之士子,翕然宗仰,于是苏门一席之地,遂为海内理学渊薮,不仅以山川名胜称之,而文献之征,亦较他邑为尤重之。辉邑境内,湖光山色,遐迩共闻。邑人重视此事,可供游赏较著名者,列有八景。鄕贤

  • 文章辉县古城回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馮振義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辉县 古城回忆 故乡风貌 地区风土习俗

    离开故鄕已卅年矣,最使我永记不忘的;四十年前,父亲与我登游辉县古城的,一段童年囘忆。本地俗谚:「正月十六沿沿城,一年四季不腿痛」。记得民国廿六年正月十六日,吃过早饭后,父亲对我说:今天天气不错,我带你去沿城。先经过德懋裕,买了两挂一百头小鞭炮,让我登城后拆开零放,父亲又买了,两捆单响炮。随后我们经吊桥进南门,过瓮圈进内门,向西转沿石码登上城墙。父亲虽年已古稀,而身体尤健,登山沿城并不亚于一般靑年。此时城上已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幼、穿新衣、戴新帽、面带笑容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