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豫北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北俚语(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憲章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豫北 俚语 方言

    中原文献」就是河南人的家谱,「河南省地图」,就是河南人的财产,「故鄕俚语」,就是河南人的祖先所遗传下来的文化根,河南人走遍天下,最后落叶归根,仍是满嘴河南话,这种故鄕俚语的优点,就是河南人不忘本的铜墙铁壁,谁也更改不了。复因河南省幅员广大,受了山川的阻隔,所以又形成了各鎭市不同的方言俚语,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笔者仅将豫北俚语,提供一点资料,今后盼望同鄕们能将各县市的方言俚语刋登于「中原文献」之上,这种方言俚语的交流是很重的。○摔劳盆——父母

  • 文章豫北农村俚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豫北 农村 俚歌 乡思

    阅中原文献三卷十一期,刊载吾鄕老前辈杨一峯先生豫北儿歌数则,读之不仅倍感亲切,而且趣味无穷,更勾起无限鄕思。因忆及在家鄕时,农村对于节令,农作、气候等各种俚歌,谨就记忆所及,录数则于后,以就敎于吾鄕诸先进:一谷雨麦挑旗,(注一)立夏麦穗齐。小满见三新,(注二)芒种见麦楂(注三)。注一:麦挑旗,麦出穗前最后的一片叶子。叶子特短而宽,若挑旗然。注二:三新,小满节令至,则大蒜、大麦、菜子三种均届成熟之期,故曰三新。注三:麦楂,(楂字恐有误)即小麦收割后,麦杆

  • 文章月是故鄕明——故乡豫北中秋节追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豫北 中秋节 风俗

    时序如流,转眼又届中秋佳节。中秋是一个最令人感怀的季节,也是更引发人思鄕的情感。尤其我鄕豫北一年一度的中秋月,我感到极圆而倍明的,何以故?一方面可能出之于主观的情感,另方面,因为豫北平原。一到秋季,雨量稀少,气候干燥,雾少而云薄,所谓「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故天气特淸而月倍为明朗。所以古人有:「月何秋而不淸,秋何月而不明」而杜甫的:「雾从今夜白,月是故鄕明」和「十二度圆皆好看,就中圆极是中秋」这些令人绝倒的佳句,证之于故鄕中秋月的情景,实在深获我心

  • 文章豫北的槐树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81-07-03
    关键字: 槐树 洪洞县 西夏寒村 豫北区域

    看过蓝阳先生在靑年战士报上,写的三月槐花红似火后,也引起我对家鄕槐树的思念。不过豫北的槐树是开白黄色蝶形花,与高雄燕巢的槐花不同。以下我也略微谈谈少年时候所见情形。槐树主干约三、四公尺高,叉出支干斜度不陡,比起椿树、楡树低得多,容易爬上树顶。槐叶为羽状复叶,嫩槐叶经沸水后晒乾,可以煮小米饭,其颜色略黄,其味如小儿吃的胖维他。果实长荚,状如连珠,蒸煮后可以作槐连豆茶,飮后淸火。冬季白雪遮没大地,槐荚就成为乌鸦的救命食品。乌鸦吃剩下的黑色豆子,雪溶后遍地都是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