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北俚語(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憲章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豫北 俚语 方言

    中原文献」就是河南人的家谱,「河南省地图」,就是河南人的财产,「故鄕俚语」,就是河南人的祖先所遗传下来的文化根,河南人走遍天下,最后落叶归根,仍是满嘴河南话,这种故鄕俚语的优点,就是河南人不忘本的铜墙铁壁,谁也更改不了。复因河南省幅员广大,受了山川的阻隔,所以又形成了各鎭市不同的方言俚语,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笔者仅将豫北俚语,提供一点资料,今后盼望同鄕们能将各县市的方言俚语刋登于「中原文献」之上,这种方言俚语的交流是很重的。○摔劳盆——父母

  • 文章説河南風土諺(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风俗 谚语 方言

    長夏門外有莊,福善坡頭有宅。 宋、張舜民「畫墁錄」:「洛中耆舊言:伊洛水,六十年一泛濫。自祥符(一〇〇八—一〇一六)至熙甯(一〇六八—一〇七七)中,福善坡以北,率被昬墊城下,惟福善坡不及,城外惟長夏門不及,故有語云云,至此乃知水讖不苟云。」這或許只是經驗的紀錄,而並非事實預測的提示。八關灘,九峭石。 征鴻述。隋唐間,伊闕後山南麓岩石,以及河牀水底岩石,經水浪、山洪冲激,而成稜形峭立,如刀似劍,成爲險阻,有此諺之稱。從上游經此至洛陽之舟船筏簰,多被撞沉,乘客...

  • 文章華語的國際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黎世芬 出版时间:1969-05-01
    关键字: 国语 汉字 方言 文化

    华语是一种国际性语言,这不仅因为在联合国里,它被列为五种法定的在联合国通用的国际语言之一,而是因为它在国际社会里,已经为许多国家的人所使用,更在国际贸易和艺术上,被广泛地使用作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懋迁有无,互通思想和感情的媒介。华语不祇是一种语源,它是多元的。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等种族结合而成,华语也是如此,甚或更多些。现在被使用当作标准华语的北平话,实际是中国过去和现存的几千种方言之一。由于它吸收各种方言的成份最多,揉合产生的特性亦最完美

  • 文章郷音不改鬢毛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6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7-06-25
    关键字: 《中原文献》 怀庆 方言 称谓

    ,所以相约不改鄕音。而且那天会后,争波、缉甫两先生嘱我把常用的怀庆府话,索性介绍一下,好让在外面生长的子弟,了解一下鄕音,以免他日反攻囘去,「村童相见不相识」。但我们绝不是违反国语,提倡方言,只是想要在外面生长的子弟,了解一下鄕音,以为「中原文献」补缀而已。其实怀庆府各县的话,并不完全相同,如阳武、原武两县,就不太有所谓「怀腔」,其余沁、济、温、孟、博、修、武(陟)七县,则大致一样,因就「对家人亲友的称谓」、「对身体各部门的用语」、「对时间的特别说法」、「对

  • 文章説河南風土諺(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5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3-05-30
    关键字: 风俗 谚语 县志 方言

    糠菜半年糧。 民國、河南「續安陽縣志」卷三:「土人摘取熟柿,和以糠粃雜糧,輾糅成塊,曬乾,入冬碾麪蒸食,名曰柿糠,甘美可口,不嫌粗糙,諺謂糠菜半年糧。卽東鄕之菜,西鄕之糠,均爲農戶必備之佐食品,視作半年之糧食也。」按,在晉、冀、豫太行山內外地區,都有此諺,糠、靑菜、加柿,視作半年的主糧,見生活資養之苦乏。民國、河南「林縣志」卷十:「糠食有穀累、窩子、疙突三種。更粗劣者,則以手摶成蛋,蒸而食之,卽名糠蛋。近山之民,柿糠尤爲主要。其製法,用鮮柿果和秕穀輾碎曬...

  • 文章安陽土話拾零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扈先德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阳土话 家乡方言 合音 土音

    弱冠離家,負笈南京,抗日軍興,于役軍中,八年轉戰,繼又播遷台灣,背井離鄕,屈指已五十年矣。家鄕土話,幾已遺忘迨盡,來美之後,偶遇一二同鄕人,言談之間,洞感安陽土話之聲調,異常親切,勾起無限迴憶。乃就兒時記憶之所及,得詞十餘,但大多有音無字,勉輔以注音符號,而列擧如下表,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蓋希能就敎於同鄕諸先進,以收拋磚引玉之效也。以上所擧,大部爲名詞,及少數形容詞,如髒、很等。皆像日常用語所常見者,此外,在我們的土話中,也有用字或用詞極斯文的一面,例如...

  • 文章鄕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怀念故乡 故乡方言 生活忆事 同乡

    桥梁」之功。也好再度促膝谈心,共叙鄕情,藉资怡乐其心,而慰鄕思之苦。如此,对久离家鄕的游子来说,可算一件十分称心的事。方言固然可贵,鄕音更为可亲,不过我虽听惯了各他方言,但我总觉得没有家鄕语调那麽浑厚悦耳。人同此心,谅别人也会和我一样,免不了对他家鄕土音的偏爱和响往。因之,每逢过年或是烦恼不开心时,我总爱和同鄕们聚一聚,其主要目的就在享受这份「温情」。因为偶然传来几句鄕语,会格外亲切和兴奋,所以我在家里经常和孩子们讲家鄕话,尽管他们不时以第几声、第几声,来

  • 文章河南人最好客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2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77-01-03
    关键字: 好客风俗 河南方言 待客礼节

    河南人最喜歡客人,不論窮富,很少有慢待客人的,以客多爲榮。以農人爲例,雖窮的不能擧火,三餐不繼,倘朋友親戚來臨,自家無米下鍋,必向鄰居借米借麵,以待遠客,而且是從內心裏發出的喜悅與眞誠。廣大的農村,良田千頃的,固然少之又少;貧無隔宿之糧,也佔極少數;大多數是忙碌終年,粗茶淡飯,布衣茅屋。客至雖在工作極忙的時候,必停止工作,興高采烈的來歡迎客人。如主人在田間,或村外。家人必一面招待客人,一面將主人找囘照料客人,倘家中全家皆在田裏忙,鄰居也會幫忙代爲找囘,決...

  • 文章《歧路燈》語言的地方色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吳秀玉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歧路灯》 乡土小说 河南方言 小说语言

    慁慁沌沌天理崩,茫茫渺渺人道瞢,忠孝節義皆喪盡,撥邪歸正歧路燈。

  • 文章安陽探親瑣記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黃自明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家乡见闻 方言称谓 手势标语

    提起返鄕探親,大家都不會陌生,凡是三十八年來臺者,大部份都回去過一次,甚至二次以上。然而,由於兩岸隔離甚久,社會的變遷,制度的差異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對事物的看法,往往引起不同的認知,甚至誤解鬧出笑話。現在僅將本人在大陸幾件誤解的瑣事,陳述於後:名同量不同臺灣的水果,除了香蕉、鳳梨之外,大部份都是進口,價錢也不便宜。回到家鄕了當然要買些臺灣買不到的水果。在回到家的第二天,就自告奮勇的到市場買水果,當看到又大又肥顏色鮮艷的桃子時,眞是垂涎三尺。隨即向前詢問:...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