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日本投降的那一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牛智庭 出版时间:1973-09-25
    关键字: 日本投降 往事回忆 抗战胜利

    呐喊,我简直说不出话来,也被逼到柜台角上喘息,对进来的人祇有擧手或点头示意,同时也欣慰无比的在想,日本投降的消息毕竟证实了!我好像正享受着双重胜利—抗战胜利,传话证实。抗战末期,重庆人多,房屋少,农工银行是河南人的聚会所,跑来的人几乎全是河南同鄕。就在高呼之后,一位在塩务局的东北朋友冲了进来。他抱着一个大西瓜,满头大汗,勉强的挤到我面前,喘着气说:「老大哥,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我……我可以囘家了!」擧起他手内的大西瓜向左右招呼,「我请大家吃西瓜。」他把西瓜放到

  • 文章一粒花生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絮清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花生米 抗战生活 往事回忆

    回憶,給予人以甜美的安慰,是最廉價也最高尚的享受,尤其在患難中的點滴,當時不過是大時代洪流中的一鱗半爪,微不足道,但半個世紀過去了,每逢那些小事重現心幕,依然無限溫馨,一如陳年佳釀,越陳越香。民國廿八年春末,抗日聖戰的烈火燃遍整個中國,東南半壁,大部份已淪入魔掌,蘇魯豫皖邊區形成所謂「封鎖線」,雖非槍林彈雨,正式接火,而部隊調動頻繁,大都駐民宅,敵機時常臨空炸射,戰禍迫在眉睫,不願做亡國奴的人,都抑制不住滿腔怒火,想為苦難的國家、鄉土、人民獻出生命熱血,...

  • 文章抗战、忆故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侯錫麟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回忆往事 思念故乡 抗战纪实

    今年是对日抗战六十周年,缅怀往事,回首当年,令我想起了六十年前家破人散的日子,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是一个国仇家恨,血泪交织永远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日本军阀的铁蹄踏进了我的故乡—河南商邱,使我失去了养育我将近二十年的故土,踏上了流浪的征途,走向另一个人生挑战的新阶段。商邱位居中原,乃一古城,亦兵争之重地,北伐、及蒋、冯之战时皆位居要冲,抗战胜利后,要休养生息让老百姓过一段安静的日子,接着戡乱战争又起,徐蚌告急,商邱又成双方攻守之据点,遂陷于

  • 文章鄭滇回憶錄(續上期)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战事记录 抗战经历 战争战术

  • 文章看戲有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戏曲 抗战回忆 戏曲人生

    有这么回事。记得七七抗日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我还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抗战期间的种种苦难,以及后方老百姓为支持抗战的沉重负担,我都曾身亲体验,对敌人的痛恨更是仇深似海。因此到三十三年(一九四四)我已长成十九岁的青年,就毅然从军,旋即远赴云南及印度等地受训,三十四年夏天集中昆明,准备反攻,没想到八月十四日一夜之间,日军竟宣布投降,使人绽放出带泪的笑颜,谁知道四年以后一切胜利的果实又都化为泡影,从东欧到东亚,世界地图一大片染成血的颜色,全世界都处在赤色帝国极权的阴影

  • 文章「七七」抗战五十周年述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7期  作者:鍾雷 出版时间:1987-07-30
    关键字: 抗战五十周年述怀 诗句 抗日战争

    一)卢沟昔日起烽烟,弹指韶光五十年。铁马冰河犹有梦,黄沙金甲久无缘。江山忧患情殷甚,岁月悲欢意惘然。抗战老兵难服老,唯将感慨入诗篇。(二)五十年来记梦痕,朝阳转眼近黄昏。曾经飮马长城窟,不复骑驴旧剑门。秦月汉关歌已远,春华秋实意常存。诗文未老才犹在,身外浮云何足论。翟君石初稿七十六年「七七」前夕于台北市

  • 文章烽火負笈贊《冀中校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牛立雪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冀中校史》 抗战回忆 诗歌赞词 河北省立中学

    日寇「七七」肆狼煙,千里華北淪塗炭;國破家亡山河碎,異鄉建校倍辛艱;濟濟燕趙慷慨士,烽火負笈奔中原;帷幄切磋分餅粥,糲藿苜蓿如飴甘;忱戈待旦聞雞舞,剪燭共研救國篇。風風雨雨五十載,顛沛流離幾播遷;植得桃李三千里,棟樑林林碩果繁;或登忠烈凌煙閣,或為四化作中堅;東流後浪逐前浪,歷史車輪永向前。註: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省最先論陷、河北省政府遷至河南洛陽,為收容冀省流亡學生,乃擇於伊川縣白楊鎮(現屬宜陽縣)設立河北省立中學(一九四〇—一九四四)豫西淪陷又西...

  • 文章洛陽文獻增訂本序文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3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7-01-03
    关键字: 《洛阳文献》 序文 学术思想 中华文化 抗战

    建立后,军阀割据专横,迄无宁日、北伐统一,力图政经文敎等种种建设,先有坚苦之八年抗战,继有大陆之板荡陷赤。播迁台湾后,励精图治、经三十余年之勤俭经建,使贫苦落后之宝岛,一变而为擧世括目的亚洲四小龙之首。社会繁荣,民生富裕,国民所得,已达三千美元以上,且正逐年增添中。値此,政治安定,民生乐利的同时,政府为提高民众生活品质,特重物质以外的各种文化设施,在文工会、文建会的策励下,各县市的文化中心,社敎馆所,普遍设立,不仅有文艺季,艺术季,的长期一贯的频繁展演

  • 文章(詩歌選粹)七絕二十一首: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4期  作者:韓源濬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抗战 捷运新车 洛阳才子 牡丹节 马关条约

    看台湾光复五十周年飙舞有感七彩雷波射馆前,多颜烟火耀云天;万千士女歌光复,飙舞莫忘抗战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而非终战收拾台澎举国烟,救拯岛庶久沈渊;抗倭胜利非终战,光复摩莎归汉干。丙子元宵灯景三台南北庆宵灯,庙宇名堂尽上乘;盐水蜂炮声远播,坪林孔明太空升。前题鼠子元宵灯丽俏,堂前车站火笼娇;观人彩烈升平世,不屑飞弹海上飘。观百代慧星宇宙恢宏莫与京,光年距离是途程;慧星百代今宵见,两万余年再睹明。木栅捷运试车捷运新车免费乘,万千士女竞先登;稳平快速途无塞

  • 文章歌聲凝固民族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抗战歌曲 民族魂 松花江上 大刀进行曲 满江红

    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委员长于西安华清池,要胁停止剿共而抗日,待他了解「攘外必先安内」之国策后,始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但已铸成大错,成为民族罪人,令人费解!迨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河北宛平县卢沟桥畔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全民动员抗日,抗战歌曲响彻云宵。以后,「松花江上」加上江陵作词,刘雪庵谱曲之「离家」及「上前线」两首歌曲,合成为「流亡三部曲」,由失家之悲痛哀伤,离家之流亡迷茫,到坚强抵抗,打败日寇收复国土,歌声凝聚了民族魂。二、离家——江陵作词,刘雪庵作曲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