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祝 庭芳先生長春不老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6期  作者:余學海 出版时间:1985-04-03
    关键字: 逝世 抗日战争 台北 警察学校

    是很自然的在会后,接受了一九三师同事们的好意,而被介绍认识了庭芳先生。我们谈话时间很短,内容很简单,而庭芳先生所留给我的亲切、诚恳、从容的印象,却非常深刻。抗战胜利后,我转业警政,在中央警官学校受训结业后,原留校任职,因为得悉庭芳先生任河南警务处长,颇为高兴,乃申请随同结业同学分发囘河南服务,有幸直接追随庭芳先生。而庭芳先生对我之囘省服务,也特表欢迎,先派我担任警务处视察,嗣后警察训练所改制为警察学校,乃派我以代理校长身份,代其主持河南警校校务。当时

  • 文章燃燒自己成就育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2000-04-01
    关键字: 育达学校 创建学校 回忆往事 人生感慨

    西口一样,我是怀着赌命的心情东渡台湾的。暮气沉沉的公职生涯,别人可以耗著,而我寝食难安,一朝发现办学的行业,能给未来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就毅然丢下铁饭碗,变换跑道,追寻梦想。今天,有意创设学校,不管怀抱什么动念,都非大钱莫办。校地选都市平地,论坪计价,选在乡野坡地,虽然便宜,但开发费用庞大。校舍建造,不管位于天南地北,都不是区区几千万元可以对付。单算这些名目花费,就令人不妄想,何况还需一笔天文数字的设校基金,存放银行,保证不会出现财务危机,中途停办歇业。这样

  • 文章靈泉教書漫談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王子熙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牡丹 梅花 莲花 灵泉村 灵泉国民学校

    民国二十五年,我考入县师资训练班,毕业以后,分发到灵泉国民学校任敎。当时的保长,姓朱名振家,对于校务特别支持,因此学校读书风气很盛。灵泉村民,和我村东夏寒集不同,我们村庄四周,种小麦、黍谷、高粱、黄豆、芝麻、棉花等。灵泉村的田地,不种以上五谷,他们专种花卉,种类非常繁多,仅摘要记述如下:牡丹,羽状复叶,淡绿色,春末开花,有单瓣、复瓣,红、紫、白等色,颇为美丽。芍药,高五公寸,复叶,各叶多深裂为三片,初夏开红、白花,此花又名为没骨花。梅花有四种:冬梅,愈冷

  • 文章我所認識的韋老師德懋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孫悦考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人物生平 学校教育 人物悼念 《忮求诗》

    韋公德懋先生字勉齋河南省陽武縣人,崇尚儒學,篤信基督,博覽群籍,國學基礎深厚,除在大學教授國文外,曾設壇論易,傳播中國易禮精華,赤膽忠心不遺餘力。我認識韋老師是在民國五十三年秋,我考入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時,韋韋老師教授我們的國文課,先生講課引經據典,闡述精湛,上課從不遲到早退,每一節課上課鈴尚未響完,他人已經站在講台上了,下課鈴一響馬上停止講課,下課讓學生休息,很少超過一分鐘,教學如此認眞實在很少見,所以同學們都很緊張而且用心聽講,如學生有疑問時韋老...

  • 文章壽馬遇樂八十嵩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宜阳简介 诗词 人物生平 学校教育 寿辰

    马骏原已考入「安徽省会计人员训练所」。结业后分发安徽寿县担任会计员。及闻 蒋委员长号召全国一致抗日,毅然「投笔从戎」。考取「中央军需学校」。赴重庆就读,毕业后以上尉军需分发至第一战区胡宗南将军之第三十四集团军服务。转战南北,功效卓著马骏离家从军后,无时不以其家传座右铭,为立身行事之准则。文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祥,居处必静定;作为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守。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

  • 文章纪念先总统 蒋公逝世十七周年 国立河南大学校友会举行书画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穎川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校友会 书画展 蒋介石

    国立河南大学旅台校友书画会,为纪念先总统 蒋公中正逝世十七周年,曾于本(八十一)年四月四日起,假台北巿中正纪念堂怀恩廊举行为期十二天的书画展览。会场大门高悬横幅红底白字:「 蒋公逝世十七周年纪念书画展」。这项书画展可谓阵容整齐,作品琳琅满目。国立河南大学校友书画会会员共有二十三人,他们是:王慕信、王家楷、田曼诗、李福生、吴显华、孟广益、范广仁、曹世昌、侯传勋(现任校友会长、本社社长)、张泽溥、张润民、张灏、张安君、张彩珠、冯汶波、邵定华、杨雪峰、杨祥麟

  • 文章康廬閒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1期  作者:葉祖灝 出版时间:1973-11-25
    关键字: 三民主义研究所 诗文 学校教育

    接任师大三民主义硏究所所长职书勉并勉诸生三民主义硏究所,至善桥边黉舍成。[1]淹贯中西致广大,博通今古极高明。[2]名山志业文经世,化雨滋濡敎蜚声。任重材辁勤补拙,求知求实并求行。其二学海无涯在敏求,[3]恰如逆水去行舟。[4]尊师重道校风厚,敬业乐群正谊修。牢记嘉言「千里足」,[5]毌忘警句「少年头」。[6]磨穿铁砚工夫见,[7]功不唐捐各实收。[8](民国六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敎师节稿。)[1] 师大各硏究所,均于去秋迁入新建落成之两栋高矗楼房中

  • 文章河南留美预备学校德文班就读上海同济大学之经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5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87-05-30
    关键字: 河南留美预备学校 德文班就读同济大学经过 往事回忆

    一、逊淸末年,上海有一个五年制的「南洋中学」办的非常成功,该校毕业学生,特准不经考试,直接升入上海最著名的「南洋公学」(注:民国后,该校更名为「交通部上海交通大学」,数十年来,人才辈出,驰名全国)。二、民国元年,河南省临时参议会,即提案通过咨请省政府,仿照「南洋中学」学制,成立「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以培育人才,蔚为国用。三、民国元年夏,省府即招考录取学生一二〇名,为第一期英文班,分甲乙两班,民国六年毕业后,即经省府考选廿名资送美国深造,但规定必须攻读

  • 文章河南留美校園回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郭克悌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留学美国 读书风气 运动风气 学校风气

    民国元年,河南省议会鉴于开发河南,必须先造就人才,乃创办河南留学欧美预备专科学校,招收第一次英文班学生一百廿名,予以五年敎育,预定毕业后,可送派到欧美各国,直接入大学一年级,以资深造。以后还逐年招收德文、法文、及第二三次英文班。办理成绩优异,为河南敎育界开一新气象。实値得豫人之称赞。所不幸者,在第一次英文班毕业时,政府因财政困难,仅能由全班中选廿名到美国留学。以后德法文等班次,大部份转送上海同济学校就学。整批派往国外留学,即全部停止,实为可惜。余系第一次

  • 文章我的中學生活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曹錦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鄢陵中学 学习趣事 学校运动会 三年鄢陵县中生活 抗日宣传队

    新正月初六日收到大陸好友李恩普、曹錦伉儷來信,附大作兩件,即時拆閲,讀曹錦之「我的中學生活」一文,敘述眞實、生動,有感情,同爲鄢中學生,回憶童年往事,如臨其境,全文未竟,熱淚滿眶。各鄉親多曾就讀鄢中,特爲簡介,希請一閲。——編者——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