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同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同之道释义(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2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84-04-03
    关键字: 大同 国父 三民主义 《论语》

    十、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⒈在天下为公原则之下,人人有工作之义务,人人有享受工作成果之权利,根据「工作目的在内」效率高之原则,自必有其兴趣与成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义务心之驱使,大义之所在,则「恶力之不出于身」是必然的。大同之道的实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必被肯定,而中国传统文化之仁义道德,都是「为人」助人利他的,而不是「为己」利己的,又以勤俭为美德,礼让为高尙,故乐于为人出力,以不「为己」为荣也。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粗看,似乎违背

  • 文章知識與生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2期  作者:天慧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追求知识 联系生活 大同理想

    当我们在求学时必定要先步入正轨,努力的在知识学问上下功夫,在生活中创造出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换句话说,如果国民不去求得知识,那可想而知便会造成了国不自保、民不聊生的危机,为了不使国家濒于灭亡,因此在稳定解决一切事时,首先必要追求至眞、至善、至美的知识境界。丰富的知识可以充实美化我们的生活.因此为了生活的目的;为了社会的安宁;为了国家的富强,我们必定要重视知识的寻求和存在,将知识发扬于外,以达世界大同之理想。

  • 文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2期  作者:馬振祥  出版时间:1984-04-03
    关键字: 同乡会 慰问工作 广慈博爱院 大同理想

    本会章程第三章第四条第三款「集结同鄕力量,协助政府,尽可能使会员『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实现我国固有的『大同』理想」。因此,本会除平时的服务工作之外,每逢春节,一定要组织慰问团赴北市公私立养老育幼院所,慰问住在各院所中之河南同鄕,虽本会经费颇为拮据,而这项慰问工作,十几年来,雪中送炭却能持续不断,给颐养天年及幼弱残障同鄕以精神安慰。七十三年的慰问工作是在元月二十三日上午前往,由姚常务理事秀彦担任慰问团长,任常务监事兵

  • 文章赴美祭孔行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5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5-01-03
    关键字: 美国 孔子 祭孔大典 大同思想

    一、前言至圣先师孔子,终生持着「学不厌,敎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圣人和万世师表。他主张有敎无类,倡力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及朋友有信的人伦常规。并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其最高理想。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不仅在中国为二千五百年来中华文化的基石。在世界上,亦发生宏远的影响。他深深的影响邻近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他启发了十八世纪欧洲法国的启蒙思想,也孕育了现代的民主思潮。在此世局动乱人欲横流之际,孔子的文化精神,实乃救世良方,亦擧世最伟大

  • 文章大同之道释义(上)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1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84-01-03
    关键字: 大同 三民主义 孟子 孔子 天下为公

    引言大同之道,为中华文化之结晶,为人类三大理想世界之一(其他为基督之天国,佛敎之乐土),为三民主义的最高目标—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是何等重大的事。但是大同之道仅有一百一十二个字,过于简单,不易为世人了解和重视。故需引经据典加以阐释,俾明其根源,增其信心。这对于中华文化之认识,及其救国救世之重大作用,将有重大之助益焉。一、天下为公⒈我国谈论事物,辄谓『「天下」如何如何?』如大学明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其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曰:『天下莫能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