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芸芸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小品文 河流 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地理知识

    河,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甘泉,只要是生物,都需要它的滋養,人類如今的進步皆發源於河。河是一個天才,替人類創造了不少的歷史,像世界四大文化古國、中國、印度、埃及、西亞,都是發跡於「大河文化」。河,有很多功用,替萬物帶來了充足的水分,淸潔大自然、發電、供人遊樂……,也爲人類講了不少的神話故事。世界上著名的大河:最長的密士失必河、美麗的萊茵河、詩情畫意的多瑙河、偉大的長江、浩瀚的亞馬遜河……等,受過人們很多的愛戀與讚美。它們眞可算是締造歷史的「偉人」。河,一直...

  • 文章爭滇緬界務奏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秦宥横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滇缅界务 奏稿 英人 地理形势

    秦宥横遺著爲前勘滇緬北段界務失敗已甚,延未定案,敬陳管見懇賜採擇飭部籌辦事。竊惟外交以信義爲指歸,不得以詐虞釀燎原之禍。疆臣以封圻爲性命,豈容以隱忍干割地之誅身在蜀卽聞滇緬界圖,波及西藏。䘏乎有憂之,而猶幸其未翔實也。蒞任後鉤稽十日,乃知外務部及前督臣丁振鐸與英人相持不下者,誠迫於無可如何。悲憤爲之食不下咽。此案必不可許者六。必可爭者九。往復文牘,備存架閣,不俟覼縷也。謹撮其綮要,思所以應付者,爲我皇太后皇上陳之。故事我與英人爭者,恩梅開江以西,昔馬以南...

  • 文章鄕土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王契剛 出版时间:1984-02-29
    关键字: 函谷关 历史演变 地理位置

    东汉人,时距较近,比较可信,却并不排除此关是指函谷关,是证函谷建关至少总在西元前二六六年以前。以「函谷关」全名见于史籍可能以史记为最早,而且在书中多处出现,如卷七项羽本纪「……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卷八高祖本纪「……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得出……夜半至函谷关……」,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其他散见在纪传者尙多,无法一一列擧;后汉书地理志更有较完整

  • 文章羅山的歷史·文化·古蹟·移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罗山历史 罗山人文 罗山地理特征 罗山传说

    一 夏代的羅山中國之有疆域觀念,自夏代大禹始。大禹在虞舜時治理洪水,足跡遍及全國,故對山川形勢瞭如指掌。當大禹受禪爲皇帝後(約在紀元前二千二百年),卽劃分疆土爲九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轄有今黃河以南大部分土地,而羅山在當時屬豫州之域。周代實行封建制度後,羅山爲謝國轄地,周宣王七年(紀元前八百二十一年)封申伯於謝,謝國首都在羅山縣城西北三十里,獅河西岸,古名謝城,在今之高家店附近。嗣後申伯移建國都於信陽,故信陽又名申,羅山的西門名望申門,卽緣於此。二 舊縣與新...

  • 文章武陟地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6期  作者:孫子和 出版时间:1975-06-25
    关键字: 武陟县 历史沿革 山川形胜 地理特色 水利工程

    武陟晚眺—杜之叢斜日高城俯大荒,河山縈繞氣蒼蒼,孟行北指環三晉,黃沁東流入大梁。到處若榴垂結子,誰家沉李摘盈筐,曠觀風物落霞晚,空外歸鴉幾簇忙。

  • 文章孔子祖籍河南商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孔子 商丘市 人力三轮车 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 地方简介 文化渊源

    一·商邱曲阜,輿脉相通民國三十五年的初秋,我從開封南關的隴海鐵路車站,搭上火車東行,經過蘭封、民權兩縣,便到商邱車站了。商邱縣城,在火車站南,大約十公哩遠近,平原廣袤,馬路寬平,人力三輪車,往來如織,人力三輪車是這條馬路上送往迎來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其造型,與台灣的不同,兩輪在前,一輪在後,乘客坐在前邊,可容兩人幷坐,還能帶些簡單的行李,車夫一人,騎在後邊,脚踏手扶,行進如飛,騎士洋洋,乘客得得,頗有一番風味。商邱爲豫東大縣,昔爲歸德府治,民國爲河南省第二...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