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伦理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孝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馬麗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孝道 父母 伦理

    在我国民族道德,最重要的,莫如「孝」字。古往今来,不论个人修身齐家,乃至于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孝为主旨。 国父说:「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中国讲到这样完全。」由此可知,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精神,是完全寄托在「孝」字上了。父母生育我们,含辛茹苦至于成立,爱之护之,惟恐不及,眞可谓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们如何能不孝呢?一个人对父母不孝,对兄长必不恭;对国家更谈不上忠了。因此,孝道是作人处世的基础,也是个人道德的出发点。靑年守则云

  • 文章妻不喚夫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6期  作者:李祥亭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小品文 传统称谓 现在称谓 家庭伦理

    時代進步,帶動萬事萬物也在跟着變化,比如說稱呼吧!像現在的「我太太」如何如何,我「兒子」如何如何,「我老爸」、「我老公」怎樣怎樣,……不一而足。在過去,丈夫稱妻子,誰也不會、不便說是「我太太」三個字。大都是稱呼「內人」、「家裏」,再不然「俺那一口子」,有學問的讀書人,比較客氣時,也有用「賤內」的。但現在大大的不同了。同時、朋友聊天時,幾乎淸一色的都是用「我太太」如何如何三個字。妻子對先生的稱呼,過去有的用「相公」、「官人」、「良人」、「當家的」、「外頭」...

  • 文章伦理新铨)伦理关系的时代意义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3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伦理关系 行为规范 五教 五品 五伦

    古人作揖,今人握手;昔时磕头示尊,迩来鞠躬为敬。准此以观,传统礼仪尚可配合时空的演进与潮流的变迁有所调整及更改,风俗习惯尤然,伦理关系何独不然。「伦理关系」是人际之间相对的行为规范,包括具象的言语举止,仪态礼节;亦涵盖抽象的思想观念与意识型态。伦理观念是儒家精神的精萃部分,两千多年来对于端正世风,安定社会,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和不可磨灭的价値;不但是有天经地义的尊严性,更有着历久弥新的永恒性,甚至还具有无可取代的绝对性。尽管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社会结构已经

  • 文章發揚儒家與佛學思想促進世界和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孔德成 出版时间:1987-03-02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佛学思想 伦理道德 世界和平 学者观点

    完整的人格,确立人与人相处的正确态度和责任。然后基于个人完善人格的建立,由修养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循序做起,然后以既修之身,去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特别重视伦理道德,认为伦理道德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基石,因此提倡五伦,就是君仁、臣忠;父(母)慈、子(女)孝;夫妇和顺;兄(姊)友、弟(妺)恭;朋友信义。人人谨守这五项伦常,注重彼此的关系和所扮演的角色,便有助于社会安宁。「仁」在儒家思想中,是一项总合之名;所谓「仁」,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

  • 文章伦理新铨)「伦理」的功利观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3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伦理 礼乐记 五伦 天演论 等差之爱

    —传统的「伦理」实系植基于功利观念上。现在讲求群表关系的「第六伦」,尤应结合功利的奖惩,方可有效推行。「伦理」一词最初见于「礼乐记」,系指事事物物之伦类条理而言。若就字义来解释,「伦」就是「类别」,「理」就是「纹理」,引申为一切有条贯、有脉络可寻的条理,更含有人与人生活关系中相处的道理,而厘订的行为标准。物质方面有一成不变的伦理关系,运作得当则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运作失序则会形成严重的灾变。大自然界的风调雨顺与海啸地震就是最好的说明,而科技方面的进步与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