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文化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外行人看戲(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戏剧 评论 中华传统文化 西洋歌剧 反串

    幼年時,自中華民國初年,至抗戰前後(西元一九三〇至四〇年代),在河南家鄉,教育、文化傳播事業尚不發達普遍,販夫走卒村婦愚夫,大字不認一個,卻知禮義廉恥、四維八德及孝行,實踐中華優良之道統文化,終身行之而不渝。這種知識一部分得之於戲劇、說書寓教於樂之原始傳播方式。所以在農村豐收後農閒或春暖花開時,常以趕廟會方式舉行,除了各行各業集聚買賣外,也演三天一臺以上野臺戲,甚或兩臺、三臺戲對演而競爭激烈。彼時尚無電力供應,戲臺有數種,一種是在大廟正殿廣場前,用磚石瓦...

  • 文章河南省羅山縣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劉壽延 李正中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风土习俗 名胜古迹 传统文化

    献社会良多,享誉全国。吕叔符,方洪畴先生,守正不阿,徐立德有守有为,参赞我国经济发展,为各方器重。李继武、方明、方乃宽、胡开仁、方怀吉、李承宗、分别服务政军,各有建树。尙秀芳、张金鸾、尙宏声、黄宪鎭女士,亦均学有素养,献身各种社会事业。其他才俊之士,致力**复国之工作,各有所长,未能一一列擧。六、传统文化㈠社会风气⒈婚姻制度:无论城鄕鎭店大家小户,其论婚姻,皆遵守父母之命,或媒妁之言,传统习俗,鲜有自由结合者。家境无分贫富,其婚礼一仍中国之旧。同姓不婚

  • 文章閒話對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文榮子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对联艺术 诗歌 中华传统文化

    中國文字有一大特色,爲任何外國文字所不能及者,便是以之編撰對聯。聯之工者,則美妙入化,雋永怡神,幽默解頂,奇巧絕倫。編寫對聯,更能收陶冶性情,抒暢胸懷,表達感情,曠怡神志等效果。對社會言之,對聯亦可發揮勤善警惡,勵志窒慾、旌忠義、奬慈孝,礪志節等功用。詩、書、畫、聯構成中華文化中一大資產,爲他國所望塵莫及者,國人足引以自慰自豪。筆者不才,旣不善詩,又不能書、畫,常覺自愧,不過暇中,則喜歡編撰對聯以爲消遣,文雖不工,自感有趣。近又成新聯,不失爲解頣之文,特...

  • 文章六十年前故郷新年景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王公簡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过年习俗 传统文化 农村社会

    一假如拉住任何一個中國兒童問他,你喜歡不喜歡過新年?他的答覆一定是,我最歡喜過年。你如再問他,爲什麼歡喜過年?他會眉色飛舞的吿訴你,過年有新衣服、有好吃的、有壓歲錢、放鞭炮,還可以痛快的玩。說實在的,現在過年比起數十年前,已經大爲減色了。除了農村還年意稍濃之外,在今日相當工業化的城巿,所謂過年(是陰曆年不是陽曆年)不過是傳統社會心理和習俗所培養出來的休閒假日,用以滿足心理積習的要求而已。而社會共同的心理和習俗,自然也起相互影響作用,所以今日還保留著許多過...

  • 文章篆刻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曲斌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书法篆刻 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

  • 文章不經之談的燈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張二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灯谜 传统文化 人物评述

    —右传之二章——如蒙同好不弃,欢迎赐敎,谜底见下期。1.普天同庆。(时新名词)2.大家恭喜。(现代名词)3.一夫一妻。(商业名词)4.未有先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周易)5.减肥成果。(宋词一句)6.迂哉夫子。(曲牌一)‘7.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词牌一)8.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鄕谚)9.守口如瓶。(佛家语)10.且顾今朝。(七绝一句)11.九一八。(乐府一句)12.言可为天下法。(日常必需)13.非其类也。(论语)14.此唱彼和。(鄕谚

  • 文章桑榆詠懷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劉林華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诗韵合璧》 《桑榆咏怀》 诗歌韵律 传统文化

    詩韻合璧一書,共一百六韻,上平聲、下平聲各十五,為卷一二。上聲二十九,為卷三。去聲三十,為卷四。入聲十七,為卷五。我於一九四五年七月,購是書於新疆迪化。造次顛沛,未曾相失。風雨朝暮,藉資遺懷。惟多即興取韻,不當遍及,尤以險韻為然。日月逝矣,盛年不再。我在我思,其何能已?用特分就各韻,依序賦詩,名曰桑榆詠懷。是集所錄,計七言絕句一百六首,以應詩韻之數。基於循韻構思,必須求取契合。至若造世用字,則期勿失牽強。所作多為感時書懷,恒切家國天下之思。由於即事言理,...

  • 文章自然便是美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7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0-07-03
    关键字: 顺其自然 传统文化 人生态度 安守本份

    見賢思齊力爭上游「隨緣有情愛,怡然皆自得。」這是前天收看華視「早安今天」節目中,記者靳秀麗採訪攝影大師郞靜山老前輩時,所體悟出的兩句話。郞大師在百歲大壽應訪時說,他的高壽秘訣無他,不與人爭,不與事爭,能做的不推却,做不到的不勉強,在他對事物在心理的感受上,從無得失觀念,亦無利害考量,其自甘澹泊,矜而不爭,胸襟豁達之素養,眞可說上是「修持有道,福德無邊」。郞老先生才德風範,足堪爲吾人所師法,除力爭上游,繼起直追外,使我對今日臺灣社會,在物慾橫流之下,由於現...

  • 文章禮學權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传统礼仪 传统文化 经典著作 传统道德 行为规范

    引言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古稱議禮如聚訟,然,儀禮難讀,儒者罕通,禮記輯自漢儒,某增、某減,具有主名,亦無庸聚訟,所辨論求勝者,周禮一書而已!考大司樂章,先見於魏文侯時,理不容僞,河間獻王,但言闕冬官一篇,不言簡編失次……本漢唐之注疏,而佐以宋儒之義理,亦無可異也。謹以類區分,定爲六目:曰周禮,曰儀禮,曰禮記,曰三禮總義,曰通禮,曰雜禮書,六目之中,各以時代爲先後,庶源流同異,可比而考焉。」禮者,理也。禮記仲尼燕居篇,孔子曰:「禮也者,理也,君子非禮不動...

  • 文章文化教育與國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 公安体 中华文化

    自命爲讀書人,對文化教育與國運素來就相當關心。來台之後,有鑑於國運否塞,文化亦瀕臨存亡絕續之交,因而有關文教方面的人與事,時縈於心,讀書看報,亦多用力於文史哲學方面。在領導階層,在檢討**挫敗之際,仍著重於「實踐三民主義,復興民族文化」。個人在物質生活窮苦的大環境中,精神並未頹廢,其中自以國家仍有希望爲最大支柱。在初來台灣的那些年,薪資微薄,有時候買書也缺錢,因而公家所有的書刊,就成了主要的精神食糧。記得我有一本剪報黏貼簿,朝夕誦讀,視爲至寶,後來同事們爭...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