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文化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鞏義之行永銘在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4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巩义 海峡两岸 中国文化

    殷盼良久的中原文化重鎮之旅,終于在《現代時事雜誌社》謝紹愈社長暨本社藝術委員會主席李可梅及台北居仁畫會創辦人鄭翼翔教授,并經李懿道校長、靳榮生、姚民生諸委員、鍾德卿秘書等協力洽商河南省鞏義市對台辦公室、河南鑫旺集團、鞏義回郭鎮人民政府、河洛書畫社、鞏義市博物館等共同舉辦之「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邀請留台各地書畫名家,先徵集百數十幅珍藏作品,計有李(可梅)姚(民生)靳(榮生)鄭(翼翔)鍾(德卿)(概依筆劃序次,餘數十作品略)一併郵寄到鞏義博物館,以便預作妥善...

  • 文章鳳凰來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王爾敏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凤凰 民族起源 传说 图腾 中国文化

    「鳳凰來儀」一詞,出於尙書最早的篇章:皐陶謨。這是中國最古的成書流傳到後世。可知中國古代對於鳳凰的寵視。近代甲骨文的發現,證實在殷商之世有祭祀鳳鳥的記載,並把鳳鳥當做上帝的使者。其一:「于帝史鳳,二犬」另一:「甲戌,貞其寧鳳。三羊、三犬、三豕。」這種祭祀,直把鳳鳥當作天使神鳥。從這種有力旁證,顯見說文所稱:「鳳,神鳥也。」實有極古老的傳承淵源。經過近代學者嚴肅的思考硏究,使我們對於鳳鳥的認識擴大了眼界,也更增強了興趣。原來這是關係到中國古代民族成長與族羣...

  • 文章奇聯妙對趣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4期  作者:鋭意 出版时间:2012-10-01
    关键字: 对联 趣闻 文学 中国文化

    我曾經聽過有關清廷舆日本訂定《馬關條約》時的稗官野史,在讀大學修《中國近代史》時,老師也講過其中的一副對聯,都是說針鋒相對的,涵義深遠的聯語。大家都知道《甲午戰爭》是在清朝光緒二十年中國與日本的戰爭,結果是中國海軍、陸軍皆敗而訂了「割地賠款」不平等的《馬關條約》。我們拋開這戰爭的遠因、近因不談,單把這幾副聯語披露出來,供讀者作茶餘酒後之談話資料,藉以不忘國恥。先看漁樵對話:戰局勝負已定,中日雙方的情報人員互探對方定條約的底限。清廷的情報人員扮作樵夫模樣,...

  • 文章中國家譜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2期  作者:劉淦芝 出版时间:1989-04-03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家谱 宗谱 姓氏

    中国文化以孝弟为本,但其得以保存至今,实与家庭制度有关。家谱亦称宗谱,为家庭制度之具体实录,亦为吾国所独有。其世系之创立,亦世界人类文化之最大贡献。吾国社会俗称之谱名,即今日科学通称之学名。学名为一七七五瑞典林奈所创,晚于宗谱之世系,最少当在千年以上。本文系三二年由黔返豫家居所作,今以文中所述姓氏源流,宗派演变,家谱为用,当亦为诸鄕贤所愿知,特抽印一份,刋登本志。谱即分类胪列之意,亦称谱牒。谱用於氏族称宗谱,亦称谱系,谱一族之系统也,俗谓谱,即宗谱之简称

  • 文章中原諺語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0期  作者:韓貫一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中原谚语 序言 中国文化

    我國文化,以黃河流域爲發源地,又以中原爲中心。因鍾靈所結,歷代人才輩出。文化鼎盛,歷久長新。且洛陽又爲九朝都會,天下文人學士會萃於斯,禮樂行政之推行,均以河南爲示範之區,故人民對遵禮守法之精神,習以爲常。兼以民性純厚,向以忠孝節義爲本。日常生活,均能刻苦自勵。對人接物,以義爲重。往往路見不平,挺身而出,解衣衣人,推食食人,疏財仗義,此種精神,洵受歷代禮敎薰陶有以致之也。中原民衆,日常所講之俗諺口禪,辭雖卑俚,然義理精深,乃係先民歷代經驗所積,適足反映一地...

  • 文章文化的再出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陳奇祿 出版时间:1987-01-30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学者观点 国家文化发展

    的吸收科技却没有如此的成就?学者探讨所得的结论是,我们这几个国家曾受过儒家敎化的薰陶。儒家是我中华文化的代表。这几个国家都在中国文化圈内。中国文化使经济建设成功,应是可以肯定的。谈到中国文化,且先说什么是文化。简单的说,文化是一个族群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套固定特有的生活方式。「环境」也许是一个新名词,中国人以前把环境叫做「三才」,就是天、地、人。用人类学习用的语词来说,就是人类的环境,有超自然的(未知的)环境(天),自然的(物理的)环境(地),和群居的(社会

  • 文章寄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仁政 德治 人文 道德

    十九世紀是西方以武力征服世界;二十世紀是國際以經濟框住世界;二十一世紀是東方以文化建設世界。是故中國文化復興亦就是世界的願景!* * *樹立東方賢能政治的典範;釐清西方民主政治的利弊得失;導正世界人文道德的發展方向;建立世界仁政德治的規範與規模。均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未來必走之路!

  • 文章想學繪畫先讀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0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1-04-03
    关键字: 国画 禅定之境 中国文化 诗词文化 文学修养

    的,齐白石说「太像则媚俗,不像则欺世。」。如泼墨,写意,不但要欣赏者用眼去看,还要用「心」去看,如意深形隐,意到笔不到,倒还须由参观者以心灵去补充,这就是中国文化温厚、沉静、含蓄的特质所在,难怪世界知名学者如杜威所说,「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实不为过。中国人看画如同选美,不仅注意外貌之秀丽,尤其重视内在之涵养,如古诗「杨柳岸晓风残月,」「烟锁池塘柳,」「春江花月夜,」「春尽翠湖寒,」「月出惊山鸟,」都是讲求氤氲的,远看就像阿拉伯的少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文章中原文献与中国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5期  作者:楊一峯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释义 中国文化释义 二者关系 孔子 老子

    中原文献,将使中国文化黯然无光,甚而中国文化将不成其为中国文化。[1] 见王广庆先生「文献之献应作宪」一文,载在本刊一卷六期。[2] 见刘宝楠先生「论语正义」八俏篇夏礼吾能言之章注。[3] 见陈立夫先生「中西文化之异同及中国文化之如何复兴」一文,载在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央日报。[4] 见史记孔子世家。[5] 见屈万里先生「仁字涵义之史的观察」一文,载在民主评论五卷二十三期。[6] 引梁启超先生「儒家哲学」中原语,梁著为讲演稿

  • 文章雙文化與雙語教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史櫻瑛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双文化 双语教育 学前教育 中国文化 美国文化 本土文化 文化认同

    近年来,亚裔学生在全美科学竞赛中屡获大奖,各地的双文化、双语敎育会议也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台北在这一、两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双语敎学的学前敎育中心,日本学生更是整班的来到淡江大学学习中国文化,以应二十一世纪国际性社会双语人才的需求……。所有能在美国各种竞赛中脱颕而出的华裔,绝大多数都能欣赏、或认同中国文化。因为也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拥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伦理观念的「父母」,才会愿意为子女的敎育做出牺牲与奉献;反之,美国文化中成长的「父母」,多是本位主义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