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往事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藝文戲曲)先慈百齡晉三冥誕感言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葛紹武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两岸 往事 墓前 战争

    今天是公元一九九七年元月十六日,农历腊月初八,正是高堂老母金氏太夫人百龄晋三冥诞。伟大的母亲已逝世三十多年,当时台海两岸隔绝,未能亲视成殓送终,引为毕生最大遗憾!但尘封近六十年的往事,却一幕幕浮现眼前,父亲遭日寇的杀害,母亲裹着小脚,牵着我跟妹妹逃难,家族们漠视伦理,趁机对我家偷盗与压诈,眞使我百感交集,无法释怀。母亲具有中国固有传统妇女的美德风范,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孤儿寡妇,生活在沦陷区里,面对着同族们的欺压弱小,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和强盗

  • 文章潁濱中學看京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佚名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颍滨中学 京剧演出 戏剧欣赏 往事回忆

    京劇時下被捧爲國粹,我的看法則不同。中國之大並非只有京、滬兩地,廣大的農村及偏僻的小縣城,對京劇就不是那麼了解,或者不夠熱愛我們的「國粹」。我本人是京劇的「粉絲」。我喜歡它富麗華貴的服飾,柔美抑揚的唱腔,尤其欣賞富含詩意的唱詞常令我讚嘆不止。較之於豪放粗獷的地方劇種(如河南梆子、西北秦腔)的確有玉璞之分。除地域所限外,觀眾的文化素養、審美觀念也決定了他的趣味或愛好。我的家鄉雖是小縣城,在我的記憶中,從我離家(一九五六)遠赴新疆之前就沒有京劇班子光臨過。所...

  • 文章我與鄢陵縣孝女——蘇楓嵐姑娘結這個「緣」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2期  作者:王慶海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苏枫岚 往事回忆 人物回忆 两岸

    緣起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從北京打來一通電話,他說他是蘇楓嵐的兒子,想打聽蘇楓嵐父親在台灣逝世經過及墓園地點,想攜眷前來台灣爲父親掃墓,以盡孝心,也想完成未能爲父親送終的一生遺憾。當時我立刻被她之孝心打動,雖然我對她父親大名及實際情形一無所知,當下我答應她,我會盡力完成她之心願,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旅台河南鄢陵同鄕會現任理事姚建業先生,請他代爲查詢並協助辦理,姚理事長一口答應,會用力去完成這美事,「關於經過姚理事長會另文敘述」。台北相見相惜經過很多過程,蘇楓嵐女士...

  • 文章詩三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王世揚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诗词 往事回忆 两岸深情 返乡探亲

    哀叹。夫妻同返鄕,阔别四六年。双亲已过世,五内倶凄然,兄弟不相识,姊妹白发染;相视言语塞,已是泪涕涟。莫非梦幻事?恍如非人间。离散多年后,合家终团圆。历经劫难苦,庆幸各平安。往事倶已矣,放眼向前看。聚会何匆匆?无暇畅所言。今宵分别后,何日再相见?但愿执政者,两岸开谈判,祖国早统一,塡平鸿沟怨。下次再团聚,酣醉于台南。三、赠李家勤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南京话别,至一九九一年五月故鄕重聚,算来已四十三年,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现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乍然相见,恍如隔世

  • 文章祭弟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9期  作者:常克敏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悼念亡弟 阔别多年 返乡探亲 往事回忆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三月,哥哥特以清酌庶饈,致祭於克義弟之靈前曰:嗚呼!維弟與兄,同氣連根,友于可掬,胞乳思存;而今已矣,雁序拋群,門座蕭索,手足離分!棣萼凋落,執如箎壎,黃沙白草,寥落英魂。悲焉兮!波搖銀海淚紛紛。痛哉兮!刀割母台不忍聞。爰奠椒漿,表我悲忱!靈其不昧!鑒此香薰。嘆!吾弟出生於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日,慟於二〇〇二年二月十一日(農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此乃赴美國華盛頓探親。斯日心臟病突發,送醫不治,享年七十有二。吾弟出生後,母得月子風病,終於...

  • 文章鄭州昇達大學與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1期  作者:李裕寬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昇达大学 创办经过 王广亚 回忆往事 教育

    一九九六年元月我在台北拜謁創辦人王廣亞先生時,王創辦人即挽邀我去鄭州代表他本人主持剛成立之昇達大學,這突然的邀命,頓使我一時答不出來,我答以請給我一日時間,讓我考慮考慮我是否敢或有能力擔當如此責任。經一日夜之考量,認為王先生這樣地把我器重,我怎好意思違撫其美意呢?於是欣然承諾當盡駑駘。一九九六年二月廿一日為鄭州昇達大學第一學年第二學期開學之日,王創辦人在典禮上佈介了我這位代表,我旋即以德、智、體、群四育共勉,昇達二字顧名思義,就是將台北、中壢育達高級商工...

  • 文章往日情浮生瑣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葛永祥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喜爱书画 《介子园》 日本侵华 家庭概况

    余生於民國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太陽一竿高——昔者農村無時鐘,此古老計時之方也。先祖紹孟公忠厚老誠,務農爲業。父諱清泉,字在山,大學造林系畢業。曾任黃河造林局長,縣府科局長等公職多年。余生之時,正値民清兩代政局交替之際、軍閥割劇、盜匪四起。加以水旱頻仍、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國家成南北分裂局面,列強乘機侵略,使我國淪爲次殖民地,並欲瓜分我國。余生不逢辰,處此亂世、黃金年華皆爲逃避兵災耗去,殊深惋惜。余幼年在私塾讀書,課餘喜歡書畫。鄰居有位堂叔,亦精此道,並贈余「...

  • 文章追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劉達運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追忆先父 往事回忆 回乡探亲 人物事略 学校教育

    畅谈往事,无限欣慰。而且能为我曾祖父及祖父母立碑,至先母坟前默悼,尤其不顾山路崎岖,专程赴石板河外祖居所凭吊,并自撰悼念辞,亲至坟前上香恭读;以报答先祖于八十年前同意其与先母订亲之恩情。先父笃信佛教,幼年即与佛结缘,故先父常说:「没有佛就没有我」!六岁那年,一次意外至眉骨处受伤颇重,医药无效,高烧不退,左眼有失明之虞!正値无奈,适一游方和尚翩然而至,经其诊疗,不数日痊愈。而先祖母亦信佛十分虔诚,每年春秋都举行诵经祈福法会,平时更乐善好施,故对先父信仰产生莫大

  • 文章中原文獻社韋董事長與明誠學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社 往事回忆 人物追忆 《协议书》

    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廿八日,張公金鑑八十三歲壽誕宴客,於台北巿南京東路福鼎樓地下廳,我遇到李公士賢,他說要我幫辦中原文獻,我因主編安陽文獻才兩年,想要推辭,李公說:「安陽文獻是縣文獻,中原文獻是河省省文獻,不要多說了,就準備辦吧!」七十五年初,我開始接近中原文獻,七十六年一月一日,就接管經理業務。以前經理事務由主編李公兼辦,從此改由我寄發雜誌和登記帳目。那時董事長張公金鑑、社長韋公德懋、主編李公士賢、經理葉公祖灝,(我從未見過葉公一面)但實際已由侯公傳勛負...

  • 文章從「寶島一村」引發的回憶及感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李家勤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宝岛一村》 戏剧作品 眷村文化 往事回忆 人物生平

    引言今年元宵節時,我們依照往例合包元宵,餡有甜棗泥和鹹絞肉兩種。這是傳統節日必備的食品,不可或缺。當其時也,我內心裡不免又想到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對日抗戰開始後的那段艱苦歲月。國民政府高呼「節衣縮食,支援前線」。但是儘管如此,「元宵」還是要包的,因爲這是延伸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命脈啊!記得民國三十年家鄉河南省沈邱縣遭遇乾旱,民不聊生,無人有餘錢買糯米包元宵,想不到元宵節當天上午,在大街口巿集上有人高聲叫賣:「元宵、元宵,可是一兜兜的玫瑰餡的喲!」我從自己...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