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探親·嘆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王瑞昌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返乡 探亲 家庭生活

    毕已是子夜过了,大家都没瞌睡,就围炉夜话,姐夫叹了一声气说:「我们生在两个世界的人,今日重逢眞如梦如幻,我们熬过了那五〇年代及六〇年代的浩刼,实在是命大啊!当时我躺在工寮似的草庵里,眼望隙缝中的天空,想着另一个世界已是太空时代,而我竟生存在这哀鸿遍野的土地上……」大饥荒年时饿死多少亲人,有因挨饿而忍不住上吊、投水、发疯,结束了生命的,还有许多孩子们活活饿死——我的三侄儿就是其中的一个。一抬头,望见姐姐那满布皱纹的脸上爬著泪痕,喃喃道出母亲悽惨的遭遇,那

  • 文章悼念愛妻宋桂玲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6期  作者:張廷魁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宋桂玲 爱妻生平 婚姻生活 在美生活 追思缅怀

    感情弥笃,相敬如宾,恩爱异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甜蜜生,温馨愉快。两岸分居,朝思暮想。电讯书信,关怀入微。余对桂玲,珍惜无比。桂玲对余,眞诚喜爱。晩年伴侣,人生之幸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余与桂玲之美满婚姻,昙花一现,永远诀别,晴天霹雳,实难承受。余哀伤哭泣,失魂落魄,恍惚终日,痛不欲生。余原本已购妥飞机票,决定清明节前往郑州市烈士陵园,给桂玲扫墓,过冥诞,周年祭拜,探访亲友。奈以台湾总统选举,台独之民进党获胜,两岸情势紧张,及以悲伤过度,体神

  • 文章本社創始人張金鑑先生三弟家人來台經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周秀萍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童年生活 婚姻生活 子女教育 返乡探亲

    我出生于山东聊城县农村,先祖父是前清秀才,去世时先父才七岁,靠先祖母扶养成人。先父上无兄姐,下无弟妹,是孑然一身独子。先外祖父在清朝曾任官吏,先母是长女,生长在仕农之间,未受过教育,于十九岁于归先父,先后生我姐弟四人。先父受外祖父提携,出外读书,后任教职。先祖母在我未满周岁时去世,我姐弟四人,与先母相依在农材生。我排行第二,稍长时与先姐进省城唸书,弟妹较小仍留在农村。因九一八事变,我和先姐又回乡村长住。此时农村已有小学可读,不久日寇侵华,我一位远亲姑爷

  • 文章居台安阳同乡生报导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0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逝世讣闻 同乡捐助 文化活动 返乡探亲

    一、有关《安阳文献》事项报导每年刊物都在十月可大部完稿,同乡动资料非常缺少,主编常于端午电话问候同乡,中秋节电话或去信催稿,九月到各图书馆找资料,十一月把稿件送去打字,十二月第一、二次校对,有时元月还要三、四次校,甚至第五次校对,春节要赶快寄出,台湾同乡,应该除夕可收到。二、感谢同鄕和外界人士捐助有的同乡元月就寄捐助,有在年前十二月寄来捐款,在未印完前尽力加上,但实在来不及作为下期捐助,通常立刻收帐寄出收据,或者会有遗漏,但那是无心之过,同乡可来信查问

  • 文章記河南流行的信簡賀節情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濟華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扫墓祭祖 家乡生活 祝福短信

    我每年春回河南平顶山巿湛河区曹鎭,我的故乡王庄村探亲,扫墓祭祖,发现家乡不论城巿与乡村,各方面建设都有长足的进步,交通四通八达,巿面繁荣,工商业发展迅速、国民所得增加,人民生改善,居民家中多已电器化,电视机、电冰箱、收音机、电风扇,应有尽有,汽车、摩托车虽然不是家家都有,已逐渐增加中,脚踏车几乎普及各户,村村有水泥路、有公车、电灯、电话,非常便利,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税也取消了,农田因施化肥每亩春产小麦八、九百斤,秋收玉米千斤,黄汎区每亩地小麦

  • 文章台中市河南同乡会举办多项自强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3期  作者:張明緯  出版时间:1992-01-03
    关键字: 台中市 河南 同乡会 自强活动 “澎湖之旅”

    ㈠八十年九月十四日、十五日本会旅游委员会曾举办自强动「澎湖之旅」,经主任委员李耀升、李共和诸乡长精心策划,参与同乡计八十余人,完成了本年度一次愉快的动。去时搭乘游览车两部至台南转乘「快乐公主号」游轮前往,返台时搭乘国内班机。抵澎湖时曾蒙澎湖同乡会理事长程秀海乡长偕全体理监事、乡长等十余人在码头高举欢迎标语迎接,并于次日蒙王乡长同世款待晚餐,席开九桌,耗费约五万元。复蒙澎湖同乡会理事会,每人致赠澎湖特产一份,每份约值台币二〇〇元,热情洋溢,亲切之情

  • 文章我的髮妻兩岸分隔後去教書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高潤之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家庭状况 父亲去世 妻儿生活 两岸分隔 返乡悼念

    我原籍河南安陽,清末發現殷商甲骨文處。我爺品學兼優,曾開設棉花行,那時家有多少土地我不知,但牲口房有騾三牛二,餵耕長工有二。廚房有煮飯婦一,炊炒打雜。二伯已歿,但生大哥安寅,大我十一歲。娶西曲溝村九門相照劉富戶女。我隨轎去迎親,從前門往後望,安寅哥坐後廳中間,多麼神氣。可是我嫂回門後,有天早晨就躺門板上被抬回,我看頭部先落地,心想把我嫂跌死了。後來聽說我爺嚴守家規,不答應送女家八百禮餅,只送去六百個,女家扣去部份嫁妝,我嫂因此氣死。爺去世後大伯不善理財,...

  • 文章親友書信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亲友书信 家乡生活 篆刻作品

    安乐,未尝痛苦,只知生享乐为当然,国家民族利益均置于脑后,个人私利优先,追逐名利第一,玩弄权术,不甘人后。两代人所处环境截然不同,认识问题差异很大,年轻人看我们,是思想迂腐赶不上时代,观念陈旧,成为进步的阻碍,是甚么时代了,还有那种认识和想法。老年人呢?看现在的事物,是奇形怪状,奇装异服,弄不清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心中不以为然,末了总不免摇头叹息。唉!我们就少操点心吧,由它去。我们已不是动力了,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只有躲著矛盾走。我们只有一个中心

  • 文章囘到母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柏楊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百泉中学 辉县第一中学 往事回忆 学校生活 返乡

    文化艺术出版社于前年(一九八七)出版后,深受文坛重视,那是一本四十万字的巨著。描写被淸政府丑化了的白莲敎故事,笔锋怆凉雄健。河南省因为水利不修,人民长久的生在饥饿线上,终于丧失对文学和对艺术的追求能力。阅读侯钰鑫的作品,我相信年轻一代的广大知识份子,将突破新中国加到头上的、胡风先生所指控的五把刀子,开创建设一个新的世界。在辉县停留三天,匆匆即逝,就在再赴郑州转往转往西安的前一天,十一月五日下榻的百泉宾馆,发生一件感动终身的事,中午和亲友在餐厅进餐,餐厅位于宾馆

  • 文章(鄉情報導)造福鄉梓萧紀書鄉長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6期  作者:社本 出版时间:1992-08-03
    关键字: 萧纪书 上蔡县文化馆 艺文活动 返乡探亲 家乡建设

    萧纪书乡长河南省上蔡县人,生于公元一九二一年,现年七十二岁,自幼即爱艺术,课余之暇,信手涂鸦,颇有水准,邻里传为佳话,师长十分钟爱,及长,虽因抗战流离,军旅倥偬,但不忘以丹青绘事,调剂生,陶冶性情。一九五二年自军中退役,踏入社会,为生计所迫,又刻苦奋斗,白手起家,于今已身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台湾、美国都有他的事业,可谓功成名就,丰衣足食这也是他最喜欢画西瓜,而题「种瓜得瓜」四个字的鲜明写照。皇天不负苦心人,信有征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萧乡长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