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翻译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譯書的故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尹雪曼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文学翻译 个人评论 翻译技巧

    从事译书,我开始的很晚。大约是民国五十二年夏天吧,我刚从美国囘来不久,当时任新闻报社长的赵君豪先生有一天跟我谈起,问我在美国有没有读到什么好书,可以翻出来,给「自由谈」杂志刋登。我想了想,忽然想起在船上看到的一本小书叫做:How I Make 2,000,000 Dallars in Stock Markets,觉得十分有趣,于是便告诉了赵先生。豪老大槪听我说得十分起劲吧,立刻便要我着手翻译,以便在「自由谈」连载;这便是我第一次着手译书。当然,翻译是一项

  • 文章玄奘三藏對中國文化之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经翻译 佛学思想 文化交流

    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因明论三十六部,论一十三部,凡五百二十箧,六百二十七部。四、翻译经论时代(六四五——六六四)佛敎的生命,乃寄托在翻译,由汉至唐七百年间,殆为佛敎翻译时代,从事于翻译工作者,多达百余人。但初期来华西域之高僧,并无原本经典,仅凭其个人背诵而已。初至我国,言语未通,笔述者虽属国人,而未必精通敎义,故对经中颂会艰难,每传一句,必经敎度审思,犹多不免错误,此为初期译经之写照。及至奘师由印归国,不惟精通梵文及彼邦方言俗语,而于大乘

  • 文章玄奘大師的偉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成一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法 大乘佛教 佛经翻译

    又于去长安访道尼之便,就道探学成实论,师抵长安除随道岳学俱舍外,更从法常、僧辩二师游于摄论、俱舍,得更深之体悟,另又从玄会学涅槃经,此时奘师几已走遍全国,跟天下名师学遍了大小乘经论,诸家学说,但都未能满其求知之欲。后因在长安遇见波颇密多罗,得知印度那烂陀寺有相宗泰斗戒贤论师,善瑜伽师地论,此论乃大乘有宗全部思想,如将之翻译过来,即可平息国内地论、摄论二者纷争乱局,奘师于是坚定了到印度去求法取经的志愿。奘师冒险犯难冲过五烽、渡过沙漠得到高昌王的资助,顺利跨出

  • 文章鞏縣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幷序」的語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邱燮友 出版时间:1988-04-30
    关键字: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诗词翻译

    編者按:杜甫(西元七一二—七七〇)字子美,晉代杜預十三世孫。杜預本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稱「杜陵野老」。後杜預的少子遷居襄陽,因此唐書便稱杜甫是襄陽人。杜甫的曾祖父任鞏縣縣令,此後其子孫定居於鞏縣。鞏縣是杜甫的家鄕,所以杜甫便成爲河南鞏縣人。杜甫詩中公孫大娘是郾城人。詩中舞劍者李十二娘是臨潁人。杜甫爲詩聖,其詩美好絕倫。邱先生譯爲語體文,以便讀者欣賞。本刊刊出杜詩及語譯文,所以彰鄕先賢的詩品,而顯河南女子的神妙舞劍舞藝。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