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工艺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稀世珍品話汝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毛忠武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汝瓷 发展历史 烧制工艺

    历代昌平盛世,如清朝乾隆皇帝。还特意命江西景德鎭仿制汝瓷。但因汝瓷瓷土原料独持,配釉工艺失传,无一成功。汝瓷成为断代绝品,使人抚案长叹也。清代诗人孙灏写到:「人巧技绝天难留,窰空烟冷其奈何?」读之令人鼻酸。如何恢复汝瓷,让其美色重见天日,是每个汝州人的愿望。吾乡孟玉松女士,怀其抱负,恢复汝瓷重见天日,为其毕生志愿。于是徒步跑遍了汝州境内宋官窰遗址,把检来的古瓷碎片,经其研究化验分析,并经千次以上实验,终于了解了宋汝瓷的配方。皇天不负苦心人,到一九七八

  • 文章三千年前絶跡於中國的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許進雄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农业生产 象牙工艺品 作战

    在中国,象牙雕一直是名贵的工艺品。因为其材料来源有限,而且象牙质地滑润细致,纹理规则,易受刀刻而不崩边缘,可以雕刻出精巧细密的艺术品。〔韩非子〕喩老篇:「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苛,豪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从描写可想像其雕镂技巧之高,一点也不输给现存的被叹为鬼釜神工的明淸时代作品。象生活于茂密丛林或热带稀树的草原。象可以说在中国绝大地区是已灭绝的动物。但在距今七千到三千年间,气温要比现今温暖些,年平均温度约高摄氏二度,而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中国工艺 陪葬用品 唐墓出土 西安 洛阳

    小品,色彩不鲜艶,形态平凡,未曾留下深刻印象。民国五十五年,施敎授赴日参加「东方文化交流筹备会」,趁机饱览了日本各大都巿博物馆、土俗馆、考古馆等所珍藏的一百件大型唐三彩,获益良多。民国六十年及六十一年,他赴韩参加「国际民俗会议」时,再在日本各历史博物馆考察保存完善的唐三彩,并开始大量搜集外国学者对唐三彩硏究的资料及论著,加以硏究,发现了许多値得商榷的问题。施敎授指出,中国工艺史上,如果以周代为第一期黄金时代的话,秦汉则属第二期,而隋唐则为第三期了。汉末以来

  • 文章閒話河南寶豐酒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5-03-25
    关键字: 河南宝丰酒 酿酒原理 酿酒过程 酿酒工艺

    河南寶豐所產的酒,味醇香濃,甘美淸洌,品質特優,與山西的汾陽酒,陝西的鳳翔酒,貴州的茅臺酒,浙江的紹興酒,及四川的瀘(州)綿(竹)大麴酒齊名,同是我國六大名釀;也是中州(豫省古稱)六大名產食品之一,有:「豫西石榴陜(縣)靈(寶)棗,西南芝蔴香又好,孟(津)梨寶(豐︶酒伊(陽、川)洛(陽、寧)柿,有甜有香中州寶。」之諺,早已膾炙人口,名聞遐邇了。爰就所知,略爲介紹。酒係以含澱粉較多的高梁大麥或米穀蒸熟和以麴,使澱粉因麴中所含麴菌之作用,變爲糖質,再由酵母菌...

  • 文章雨過天晴雲破處清雅渾厚汝州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1期  作者:毛忠武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汝窑瓷器 生产工艺恢复 烧制成功 孟玉松

    物,天气虽炎热,亦经常保鲜如新,被视为宫中珍品,使宋徽宗爱不释手。但宋朝立国政策上,重文轻武,致国防外患不断,尤以靖康之难,金兵南侵,汴京被攻陷,汝瓷也蒙遭劫难。而成窰空烟冷,皇帝被囚,珍品失传,极少数留于后世,使人抚物感怀。在清代乾隆皇帝,时嘱江西省景德鎭仿制汝瓷,但经多次试制,均告失败,后遂无问津者。何以汝官瓷如此名贵,因它质胎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拂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

  • 文章談鈞瓷(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钧瓷 禹州 曹广权 地方建设 工艺改良 十大官窑

    肆·新鈞產生之過程新鈞之產生,當自禹州知州曹廣權始,曹廣權湖南長沙人,有淸擧人,乃一飽學之士。雖處戊戌政變之後,然其思想及作法,仍力走維新變法之路。光緖二十七年辛丑來禹,光緖三十一年乙已孟秋,以東遊日本告去。其在禹知州任內,設學堂,計有甲種蠶桑學堂,師範學堂,蒙童小學各一所,以啓廸民智,並開煤礦燒瓷器而發展地方實業。「註」以禹州雖出產瓷器,但質粗不佳,曾在禹州州衙門東連家堂旁空地建窯,並聘江西景德鎭瓷匠來禹,從事改良,惜禹州瓷土質粗,內含鐵質及其他雜質甚...

  • 文章談鈞瓷(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6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钧瓷 禹州 曹广权 地方建设 工艺改良 十大官窑

    约三百五十米,总面积达三十万平方米,堆积层在一米左右,厚达两米以上,可见当时这里瓷业之盛。在这遗迹发现大批窑具、瓷器、釉药、材料和砖瓦等建筑材料。窑址内尙见有钧瓷、汝瓷、影靑瓷。又有天目瓷、和禹县村类白底黑花民用瓷。通过钻探、发掘的资料,使我们对该窑的烧造时代、产品种类及其特征,窑场的性质,和钧窑的烧造工艺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一次发掘的窑共十一座,有圆形、马蹄形和长方形,其中长方形比较少见。这种窑呈横长方形,北部有并列的双乳火膛,仅留有圆气孔,直径为二十二米厘

  • 文章——开封的手工艺——面人儿与糖人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宿遠 出版时间:1974-04-25
    关键字: 开封 手工艺 糖人儿 面人儿 社会风气

    農業時代,春耕夏耘,秋穫冬藏,四時有序。農人除耕作外,往往還兼營副業,就以開封的「糖人兒」與「麵人兒」手藝生意來說,就是農人副業的一種。每於秋冬之際,莊稼收穫進倉,農人在此時期大有空閒,而社會購買力亦因秋收而增高,所以「糖人兒」與「麵人兒」手藝生意便應運而生了。「歹歹、刺歹、刺歹鏘——,歹歹、刺歹、刺歹鏘——………」像是戯台上閙台的小鑼,有節奏的音調,逗引着正在嬉戯的兒童們,一窩風似的、連跑帶跳地擁向那兒去。還口中吆喝着「揑麵人兒的來啦!揑麵人兒的來啦!...

  • 文章漫话鄢陵的民间工艺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9期  作者:葛國崢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鄢陵手工艺 制作童鞋 香囊 草编 桧柏造型 现代发展

    鄢陵地处中原腹地,系民间工艺之鄕,绚丽多姿的手工艺之花可谓无处不开。工艺美术是植根于民间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它既具有美的欣赏价値,又有实用价値,散发著浓郁的泥土气息,故特受人们的喜爱。在鄢陵农村,心灵手巧的母亲为孩子们制作的童鞋,色彩绚丽,造型古朴典雅,样式品种繁多,妙趣横生,别具一格,美术欣赏价値早已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用价値可谓是中原民间工艺的一枝奇葩。童鞋属日用工艺,除去它的实用价値不谈,它是一种特殊

  • 文章新正十五漫筆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王用楫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漫谈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由来 传说故事 民间习俗 元宵 手工艺

    燈節溯源「正月十五掛紅燈」。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燈節,也叫上元節。史書記載,兩千年前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位,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氏死後,大臣周勃、陳平等人,勘平呂氏之亂,掃除呂氏族人。公元前一百八十年,擁劉恒即位,稱漢文帝。即位之日,是正月十五,舉國同慶,大街小巷,掛滿彩燈。以後這天晩上,劉恒下令點燈,走出宮門,與民同樂。以正月十五古稱上元,劉恒隨將這天定名爲上元節。又古代稱正月爲元月,夜也叫宵,故又稱元宵節。至於元宵食品命名,當在元宵...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