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刻石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殷代的藝術(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5期  作者:劉淵臨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石刻艺术 殷墟遗址 石刻标本 艺术品鉴 大理石雕

    右)全缺,只存高不及1cm,左片只存一小段近根之部份。现存部份在虎眼以下横断为两块。两耳内下角损坏,梯形片沿边损伤数处。表面风化,但雕仍保存。表面上风化之孔穴不少,面总而言之极腐朽。(注一九)[1]有关它的用途如下:嵌于木柱上用者?三面看「浮柱饰」?(注二〇)[2]图23虎面「建筑饰」㊈鸟立雕(图廿四)此件刻出土于小屯YM331是叶蜡所雕,叶蜡即是「黄田」或「青田冻」颜色为肉褚色。仅腿爪微有损伤,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一只,其用途为笋虞,梁架两端之

  • 文章中國翰園碑林總體規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园林 碑林 石刻 翰园 规划

    中国翰园碑林是开封巿供销社棉麻公司退休干部李公涛先生发起创建的,是民办公助社会文化公益事业。自一九八五年八月动工以来,广泛的得到了中央、省、巿各级政府的极大关注和海内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现已碑二、六六〇多块,在数量上已跃居全国首位,有四十八家新闻单位报导为「世界之最」。翰园碑林总体规划占地百亩,碑三、五〇〇块,被新闻界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民办碑林。计划建成中国最大的碑林。开封巿政府高度重视,选址在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开封龙亭西侧

  • 文章一扇历史之窗东汉画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翟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石刻 东汉 画像石 文物 考古

    和「画像」,顾名思画。画像砖盛行于东汉,在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发现较多。表现形式有:阳线条、阳平面、浅浮雕相互结合;或用模型印制,或直接雕刻在砖上的,有的则施加色彩。画像的图像·故事画像起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公元前二〇六—公元二二〇年),表现形式可分凸出线条和块面阳,以及线条凹进的阴两类。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方巨大的画像砖,刻着凤凰花纹,是十分大型的汉砖,内中有孔,便于砖砖连接。波士顿美术馆有一组画像砖,作五人交谈状,是东汉物,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

  • 文章国之玮宝——汉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夏美馴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中国历史 石刻艺术 文化传承

    考古学者在地面上、地层里发现史前的遗物,如镞、斧、杵、臼等,就可证实上古人民在穴居野处,茹毛飮血的生活当中,已经开始使用头作为实用器具,也说明了我们中国的雕,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及后造舟车,制兵器,镕铜铸鼎,雕艺术渐有进步。商代雕益繁,铜器的镂文饰,玉的雕琢,甲骨的镂刻图样,俱有文物足供考证。周代鼓(猎碣)镌凿(一说秦代遗物),秦的金人和钟鐻铸造,螭虎纽玉玺的雕,艺术成就至足惊人。汉代艺术遗物,在上雕文字或花纹的,有画、造像

  • 文章河南漢碑述要(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汉碑 石刻 中原文化 考古

    壹、前言中原为石刻的渊薮。这句话幷非夸大其辞。只缘中原本为历代政治文化中心。其文化水准之高;研究学术风气之盛。绵延不绝,代有达人。因而富润屋,德润身之外;尙思有以报本追远、铭勒贞,以垂永久而昭来兹的习惯。流风遗俗,代代沿袭。丰碑表墓,歌功颁德。自东汉(河南无西汉刻石)迄今历两千余年而不丧。闲步荒野,旅途道旁。极目四望,断碣残碑,比比皆是。惜多埋没麦浪禾垅,败壁颓垣。风雨剥蚀,以任其与草木同朽、复为牧童野叟常用为磨砺草铲粪杈的砥。这还不算,甚至赌输斗败

  • 文章方城晋刻石碑及《躬耕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石碑 《躬耕歌》 《鲁迅书信集》 雕刻

    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高中的墙壁上,现镶存有画像碑一通。依其落款,当为东晋刻石,该碑高一米许,宽〇·五米许。碑的上半部刻有《躬耕歌》一首,原文及落款如下:诸葛武侯躬耕歌:躬耕南亩乐如何,吃也靠著,穿也靠著勤耕粪多做生活,麦也添多,谷也添多耕三余一要斟酌,丰也不错,凶也不错浪荡嫖风与赌博,家也消磨,产也消磨乞求邻家借升合,张也推拖,李也推拖赤手空拳泪如梭,妻也不乐,子也不乐一家饥寒可奈何,冻也忍着,饿也忍着亲朋看见无人作,你也改过,他也改过沾体涂足甚快乐,吃

  • 文章勝利臺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抗战纪念 碑文石刻 任廷辉书法

    本社韋發行人德懋於民國三十五年宰陝西蒲城縣時,以抗戰勝利建勝利臺。情文並茂,書家任庭輝書,筆法遒勁。可謂珠聯璧合,特公諸世。以饗讀者。編者。

  • 文章岳武穆墨蹟之硏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2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5-12-25
    关键字: 岳飞 前后《出师表》 石刻 内容考证

    抗战胜利后,衞戌豫北的王仲廉(介人)将军,以我中华民族英雄岳飞(諡武穆)故里,系所辖防区,辄于视察军务行止汤阴时,敬谒岳庙,造访岳氏宗祠。祠中有存置武穆手蹟「长后出师表」石刻专室,另于他处密藏祖传武穆画像曁视为特别珍贵之纪念武穆文物。岳氏后裔对莅临谒庙之军政首长与文敎界人士,例以拓印石刻武穆手蹟相赠,一般游览观光访客,则须备价选购,以维持拓印成本。王将军为胜利后谒庙贵宾,岳氏后裔特以不轻于赠人的武穆墨蹟长卷景印本一册相赠,轻妥愼保存携来台湾,于今成为不可

  • 文章河南省文化遺產简摘(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河南省文化遗产 石窟 石刻 古遗址 简摘

    四进院,依次山门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旁有配殿,厢房计百余间。座北朝南,占地七二〇〇平方公尺,四周有仓松翠柏,各殿红窗、红门,灰筒版瓦覆蓋,寺内有后晋天福二年(西元九三七年),雕凿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寺内有元明大铁钟二口,及历代石刻五十余块。(二十一)汤阴——岳飞庙:建于明景泰元年(西元一四五〇年),清代曾增修,现存多为明代建筑。座北朝南,南北长一〇九公尺,东西宽五十七·八公尺,占地六三〇〇平方公尺。主要建筑有尽忠坊、山门、御碑亭、正殿、岳母刺字祠

  • 文章我以审美的观㸃看汉代南阳刻画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南阳文物 汉代画像石 画像石研究 南阳石刻

    大多是南阳人。光武以后至东汉末,南阳军政文史各方面人才,几不可胜数。因此,南阳郡境,东汉达官巨室的冢墓,到处可见。由于汉代厚葬的风气最盛,所以大官们修建冢墓,不但多用材,并且或为装饰,或为避邪,在墓穴壁上与椁外面雕种种画像。在兵荒马乱,社会崩溃的时候,不法之徒,趁火打劫,盗掘冢墓,不但把棺内椁外陪葬的珍物和冥器取去,农民无知,便利用这种无价之宝画像修桥建屋砌墙。于民国十九年,南阳著名的学者张仲孚先生拓汉画像四十余幅,由河南省博物馆馆长关百镒先生协助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