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河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河上的家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4期  作者:張寧靜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黄河 思念故乡 往事回忆

    记忆里,我的第一个家,在黄河上。黄河从巴颜喀喇山流下来,一路呼啸奔腾,当到了兰州前面五公里的时候,河道忽然一分为三,拱星墩就是在最靠北的这一个支流上,我的家就紧挨着河提,从我的窗子上,可以俯望汹涌奔腾的河水,以及在惊涛骇浪之中行驶的羊皮筏子。河提很高,足足有十几丈,大槪是几千年来黄河侵蚀出来的,形式像断崖一样。在这河提之上,除了我们一户人家外,另外还有约百户人家,但我的起忆已不太淸楚了,记得最淸楚的,就是院子外的晒麦场,那是我儿时嬉戏的好地方。夏天的时候

  • 文章黃河上的筏子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3期  作者:張尚瀛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黄河筏子 交通工具 筏户禁忌

    筏子的源流上古先民,即知援木渡水。之后,发展为木、竹筏,以至牛、羊皮筏。见于文字记载的,可以举出以下数则:《史记·淮阴侯传》:「乘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罐渡军袭安邑」。这里说的「木罂罐」,是古人盛流质的容器。《后汉书》载:「护羌校尉邓训,缝革囊为船,在青海贵德载兵横渡黄河」。《晋书·载记》:「(慕容垂)遂徙营就西律,为牛皮船百余艘,载疑兵列仗,溯流而上。」《唐书·东女国传》:「用牛皮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传》:「以牛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

  • 文章陸都——金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兰州 中国中心 黄河 地理位置

    兰州襟带黄河,为甘肃之省会。汉代称为金城郡。自省城渡河北上有白塔山,其西即汉之金城关。古人称其地介戎夏之间(兰州附近为汉回藏诸族杂居地带),居咽喉之地(黄河之大渡口)。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域为最。兰州虽以陆都见称,而饶有水利,黄河数大支流,均在兰州以西,次第会合。北岸有大通河与湟水,南岸有大夏河与洮河,西北水利之富,罕见伦比。甘肃祁连山之中部,在中国水道系统之上为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之分水崎,亦即太平洋流域(黄河流域)与中亚内陆无出口之盐湖之分界。靑海大湖与

  • 文章蘭州種情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期  作者:毛君強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五泉山 黄河大铁桥 牛羊皮筏子

    命中,安然无恙,反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该城门楼恰由重楼中点落弹,整个门楼开了花,事后拓宽马路,该门亦随之拓宽,从此小北门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兰州市最古的古蹟,首推秦皇所筑的长域,在郊西的黄河两岸上都可看到。而兰州内城的北城墙,即为长城的原墙址。其次较古的古绩,要数跨于阿干河上的西津桥,当地人都称之为三公桥。是盛唐时代的建筑物,为全国有数古桥之一。桥长有十丈余,高约二丈余,桥上建有丈余宽廊。桥底无墩,远望如卧龙,桥上有廻廊,廊顶系琉璃瓦所盖,桥身可蔽风雨。该

  • 文章駝鈴聲中遊古道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2、73期  作者:陳淑華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甘肃段游览 三访黄河 炳灵寺 河西走廊 两岸乡情

    绿洲间,来到了敦煌。在连连惊叹声中,倾听导览细数「莫高窟」辉煌;再骑骆驼漫步于鸣沙山与月牙泉沙丘间。依依不舍告别丝路,至今耳边仍不时扬起驼铃声;好多好多的古蹟与史篇,更经常回荡脑际。谨简述此行精华,供同好回味与凭吊。三访黄河我对黄河的认知一直在变。教科书告诉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李白形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都让我对黄河充满了景仰。91年在河南郑州初访黄河,但见滚滚黄水,泥沙淤积,又见长年饱受灾变的河南同胞黑、干、痩,满脸沧桑,对黄河

  • 文章蘭州濱河風致路記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作者:高金榮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兰州滨河风景 平沙落雁 两岸楼台新八景 黄河母亲 白塔远眺 石雕艺术

    兰州,这座位于中国大陆地理中心的古城,几十年来其行政建制屡经变更,而至一九四一年以甘肃省的省会正式设市,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她南依雄伟的臬兰山,北濒磅礴的滔滔黄河,将兰州形成一个狭长的带状城市,东西长达五十公里,南北最宽为五点五公里,最窄处不到一公里。黄河,是我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多少英雄儿女为创造文化、繁荣祖国在它的周遭奋斗不息。如今,黄河像一条银色玉带,由西向东横贯兰州全市。在河岸两旁形成了河口、新城、西固、安宁、七里河、城关、盐场等七块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