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晋祠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原情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李偉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李世民 太原情怀 晋祠

    宴守岁>)诗中敏感到岁月的流逝,看到早春的来临,迎接着新一年的希。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率群臣游晋祠。晋祠也是晋水的源头,因山水秀美,北魏时已为风景佳处。北齐时,此处大起楼观,穿筑池塘,临池结亭,架桥其上,林木翳然,成为游览胜地。据说唐太宗在起兵前,曾到晋祠祭拜,祈求神灵保佑。此时故地重游,不禁触景生情,欣然命笔,撰制了<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序文一〇〇三字,为骈俪体;铭文二百字,为四言体,共计一二〇三字,二十八行,每行四十四—五十字不等。行

  • 文章「桐叶封弟」的山西晋祠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期  作者:劉震慰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晋祠 名胜古迹 历史故事 民俗传说

    桐叶封弟于晋源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约五十里,在「悬瓮山」的南麓。悬瓮山像是一口倒扣着的水缸,缸口还有水流出。水经注:「悬瓮之山,晋水出焉。」就是指的这里。这一带,在周初属唐,成王时拿来封予叔虞,晋国的第一位远祖,「晋」的名称和「晋水」颇有渊源,后来成为山西省的简称。「晋祠」,很可能就是叔虞的家庙。后来逐渐演变成杂祀的庙宇、道敎的宫观,也由和尙来主持,这种兼容的作风,使它成为山西省吸引游客最多的名胜。叔虞的被封于唐,在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还有一段非常戯剧化

  • 文章晋祠铭的艺术价值及其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張友椿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晋祠铭 艺术价值 碑碣 唐代史料

    —本文选自张友椿晋词杂志(书)《明赵崡石墨镌华》:「唐得天下后,太宗祠晋侯而为之铭。据碑,高祖起兵时,曾祷于晋侯之祠而以是报享之,太宗制文并书,全法圣敎、兰亭而纵横自如。」《山西通志》谓「晋祠铭、贞观二十年(六四六年)太宗御制并行书。晋侯即唐叔虞。《圣敎序》降于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年),又阅二十五年至高宗唐亨三年(六七二年),沙门怀仁始集右军书成上石,岂可谓太宗此书全法《圣敎序》乎?赏鉴家不考事实若此。」《通志》,原书贞观二十一年御制,误。《兰亭》是晋

  • 文章晋祠布局谈我国寺庙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季長如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晋祠布局 叔虞祠 概况简介 寺庙特色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于此,祠区山靑水秀,风景优美,古木参天,殿宇宏伟,祠址背山面水,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林立其间,形成一组有机的建筑羣。传说晋祠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古唐国开国诸侯姬虞而建造的一座祠堂。早在西历三九八年北魏拓跋珪称帝前就立祠建庙,经历代重修扩建,直至宋代,在叔虞祠西修建圣母殿,明代在圣母殿南又添建水母楼。由此看出,整个晋祠建筑羣是在历代增益过程中形成今天这座名园。就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晋祠园林平面图而言,全

  • 文章晋祠古文化中的瑰宝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張乃賡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晋祠 历史记载 相关介绍 遗址遗迹

    晋祠是我国现存著名的最大的古园林式寺庙建筑群之一。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其最早记载则见于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一书中。原系奉祀周初晋国开国君侯姬虞(即唐叔虞)及其生母邑姜的祠庙,故名「晋祠」。历经各代不断增修和扩建,始成今日之规模。整个祠区依山环水,林木葱郁,清雅幽静,风景诱人。以圣母殿为主体,周围分布著几十座大小结合,高低错落、形制不同,风格各异的寺庙殿堂,亭台楼阁,以及桥洞池泉等古建筑;它是三晋的著名游览胜地,也是我国古建筑

  • 文章李世民与晋祠唐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牛利群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李世民 晋祠唐碑 行书碑文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其固有的人文地理优势,创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除散见于各种历史典故中之外,主要体现于晋祠现存的文物和祠区内外的碑碣,其规模蔚为可观。晋祠保存有历代碑碣初略统计大约四二五通,除少数为唐宋时期的以外,大多是金元明清时期题刻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的文存石亡或者字迹漫漶,有的成了断碑残碣。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这些碑碣依然有其重要的价值,其中尤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最为珍贵

  • 文章晋祠与周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王繼祖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太原晋祠 历史背景 建筑介绍 周柏

    身临太原不涉足晋祠,无疑是一件憾事。美丽古雅,融水色山光和文物古迹于一体的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是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创建年代已不可稽考。只从西周初晋国的历史和烩炙人口的「桐叶封弟」的故事,便可证明其历史的悠久。晋祠,以祭祀西周晋国开国之诸候唐叔虞而得名,曾名唐叔虞祠。现存记载晋祠最早最详的历史文献,当推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这两部史学名著分别载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

  • 文章晋祠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楊美莉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晋祠 基本概况 历史记载 建筑与彩塑

    晋祠的地理晋祠位于山西太原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的源头处,这里羣山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成荫,殿堂亭台点缀于树影婆娑间。晋祠的建造,最初是为纪念唐叔虞而建的。〔史记〕,「晋世家」记载说:西周初,武王姬发死后,成王姬诵继位。成王幼年时,有一日和弟弟叔虞戏耍,把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的形状,送给叔虞,并开玩笑地说要封弟弟为诸侯。所谓「天子无戏言」,此话果当眞,成王封了叔虞为唐国的诸侯,称为「唐叔虞」。叔虞死后,因其境内有一晋水,其子遂改国号为「晋」。后人

  • 文章王氏發祥於太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次森 繆玉青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王氏起源 晋祠 史料记载 太原王氏

    联谊会曾与泰国王氏宗亲总会发起召开海外王氏和太原王氏筹备会,决定于一九九三年,在太原晋祠内的子乔(太子晋)祠落成典礼时,举行「太原一九九三年世界王氏恳亲联谊曁经贸洽谈会」,在大会举行之前,联谊会得到山西省和太原市的大力支持,把晋祠内的「晋溪书院」修复,又在书院内建立一座王氏始祖王子乔祠堂(名子乔祠),并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合作编写了「太原王氏源流」,和「太原王氏历史名人传」两册资料书籍,再与太原有线电视台合作,拍了一部专题影片「太原王氏」。为加强更多的沟联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