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战争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日硬漢張子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张子奇 抗日战争 英雄事迹

    曾經參加辛亥革命山西起義,現在健在臺灣的同鄕,祗有張子奇先生一人了。據中國國民黨史料編篡委員會庫藏王用賓先生所撰的「辛亥革命前後山西起義紀實」所說:「同時溫壽泉亦帶陸軍小學之學生隊張子奇等,楊芳浦亦帶警局消防隊,齊赴諮議局,策善後。」子奇先生當年祗有十九歲,已經是一位很活躍的革命黨人了。淸庭派第六鎭(師)統制(師長)吳祿貞爲山西巡撫,企圖由吳祿貞來平定山西革命。殊不知吳祿貞是同盟會的中堅分子,革命性最强,他不會和同盟會的山西都督兄弟鬩墻的。吳祿貞到了石家...

  • 文章悼太行山長平古戰場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楊秋湄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太行山 长平古战场 抗日战争 忻口战场

    。我国全民奋起八年抗战,终于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国军民死伤,财物损毫,空前未有。仅就第二战区(山西绥远)而言,八年抗日战争,经大小战役一万八百六十余次,我官兵伤亡二十七万余人。仅忻口战役二十二天,双方阵亡七万余人。忻口战场,遗迹尚存,政府已予保护,立碑纪念,以励国人。吕梁山南端的华灵庙,一九四二年六月经日军攻击,企图断绝第二战区此一运粮要道,我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三团固守,第八连连长彭永祥率官兵二十四人身怀炸弹与日军同归于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 文章百靈廟戰役史料選錄(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0期  作者:簡笙簧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百灵庙战役 抗日战争 抗战历程

    內蒙古特別自治區,自民國十七年全國統一後,即分隸遼寧、吉林、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諸省。內蒙本分一、哲里木盟(遼寧、吉林省內),二、卓索圖盟(熱河省內),三、昭烏達盟(熱河省內),四、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省內),五、伊克昭盟(綏遠省內),六、烏蘭察布盟(綏遠省內)等六盟、五十三旗,及察哈爾部之十二旗,與歸化之土默特旗。面積之廣,大於熱、察、綏、寧四省之總和。自十六年六月,日本田中義一首相召開東方會議,即以分割滿蒙爲侵華之前奏。二十一年三月,僞滿州國傀儡政...

  • 文章華靈廟抗日二十四壯士紀念碑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王曉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华灵庙抗日二十四壮士纪念碑 碑文

    华灵庙俗称华林庙,原名滑岭庙,地处吕梁之南端,河东之北巅,乡宁县关王庙乡境内,峰峦高耸地势险要,可控由平川入北山之通道,一九四一年时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是年十二月一日驻守关王庙云头山之晋绥军击落日机一架,毙敌五人,日军旋出兵报复,于四日凌晨集结重兵,犯我华灵庙八连阵地,守土将士怀家国深仇,据险坚守,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对我军轮番冲杀,敌众我寡,华灵庙危在旦夕,在紧急关头,八连长彭永祥等二十四壮士身缚炸弹,冲入敌阵,刹时巨响,恍如天崩地裂,二十四壮士与敌

  • 文章熱血華靈廟鑄豐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辛東平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华灵庙 抗日战争 二十四壮士殉国 纪念碑文

    華靈廟,原名華林廟,古為滑嶺廟,位於呂梁山最南端、汾河北岸的鄉寧縣關王鄉下川村委南山頂。華靈廟西觀龍門,南見中條,東望曲沃,整個晉南盆地盡收眼底,可謂北率呂梁千重山,南含禹甸萬里秀。以其險要的地勢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曾為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融道,晉狄通婚的和親道,經濟貿易的交流道,直到抗戰的軍需軍糧運輸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它不如呂梁之巍巍,也不如汾河之滔滔,但華靈廟戰役傳千古,抗日殉國壯舉震驚華夏。「活炸彈」捐驅華靈廟一九四〇年十月,晉綏陸軍...

  • 文章孫中山先生與台灣(下)第二項 臺藉志士在祖國之奮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孙中山 民族意识 抗日战争 台籍志士抗战贡献

    一、民族意識之覺醒㈠聲應會臺灣愛國青年與祖國人士在日本境內第一次結合,乃是民國八年(一九一九)「聲應會」組成。此會係由中華青年會幹部馬伯援與臺灣留日學生蔡惠如、林呈祿、蔡培火、吳三連等共同發起組織,目的則在聯合中、臺以及韓國有志青年,一致來從事抗日革命運動。聲應者,意在響應中國國民革命運動與韓國獨立運動也。次年,「聲應會」改組爲「啓蒙會」,繼又組織成「新民會」,由林獻堂、蔡惠如分任正副會長,黃呈聰、蔡式榖爲幹事。新民會組成後,曾決定從三方面進行活動:㈠反...

  • 文章獨五旅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文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王華興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山西垣曲 陆军独立第五旅 纪念碑文

    山西省垣曲縣,位於南邊陲,依中條而面黃水,為晉、蒙通往河洛與西陝的交通要道,史有「披山帶河,襟腰鎖鑰」之載和繁忙的古戰道之說,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有晉獻公十七年(公元前六六〇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之戰,近有民國三十年(公元一九四一年)四月中華兒女抗擊日寇第五次侵犯垣曲的著名的中條山戰役。民國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三日,日寇第三次侵犯垣曲之際,陸軍獨立第五旅高增級部暨第二戰區游擊二三支隊在原縣城西十華里的趙家嶺,同日寇浴血奮戰數日,日...

  • 文章抗戰時期的在野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鄧啓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在野党介绍 共产党 青年党 民社党 民主同盟

    政府撤退來臺四十餘年,由於政壇上現有三黨並存,好多人把抗戰時的在野黨幾乎忘了,現在就我所知做個概括的敘述。民國二十六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我國被迫全面抵抗,此一戰爭一直打了八年,幸而日本悍然將美國駐在珍珠港的軍艦擊沉,美國被迫參戰,從此日本節節失敗,最後投降。當時我國犧性重大,死傷慘重,獲得盟軍助力,始得反敗為勝,並收回臺灣,此中經過繁複,自有專書記載,本文只述當時我國在野黨的活動情形。我於抗戰爆發那年夏天,奉閻司令長官錫山之命,派我為少將駐蓉代表,主要任...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