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西梆子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梆子的起源及其演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梆子腔起源 名人言论 吴太初 山西梆子 名角 演变过程

    说: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晋、中州,音虽递改,不过即本土所近者改之。」从这段记载看来,唐宋元明以来秦腔已流行,早期以向东发展较为普遍,其音调读字,因地而稍有改变(郭绍寗:中国戏剧史一二〇页秦腔)。五代史伶官传中说:「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腔云。」此种记载,与今之山西梆子或有关系。依照以上两段记载排测,唐朝便有秦腔了。否则,伶官传不能如此记述。不过后来,难免在腔调上因地理环境之不同而发生许多变化。依照发展到各省

  • 文章中华传统文艺多采多姿的山西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8期  作者:菊農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名人言论 历史记载 地区发展概况

    鼓杂剧」,北部的「咳咳腔」与所谓「勾腔」之外,尙有南路、中路、北路、上党,四种梆子。在理论上,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讴歌,各种戏剧也都是融合了当地的方言与讴歌而成,所以,四种不同地区的梆子,应是互有参差,并不尽同,但都被称为「山西梆子」,遂使四种梆子之间,无从分辨。同时,究竟那一种梆子才是「勾腔」?抑或山西全省的腔调,皆属之「勾腔」?更是无从说起了。降至今日,这一变再变的动态技术,即或能走遍了山西,到处去欣赏和比较,恐怕亦难得到正确的答案了。仅就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