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防卫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魏長城與畿上塞圍考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朱丕生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建筑 防卫 绥远 黄河 工程

    北魏長城、六鎭、及畿上塞圍。昔日多分而論之,事實上此三者係北魏防衞平城(大同)及盛樂二都之一體三面,因「長城」與「塞園」性質相近,故納入本篇討論,而北魏六鎭另篇分述之,以便相互參證。又因赤城爲北魏長城東端起點,同時又是燕長城之西端起點。更是北齊長城中間必經之點,故燕長城及北齊長城於下期刊出。一 北魏長城考魏書太宗紀:「泰常八年(公元四二三年)二月戊辰,築長城於長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餘里,備置戍衞。」魏本紀:「泰常八年,蠕蠕(柔然)犯塞,二...

  • 文章暗中較勁的中日關係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4、65期  作者:楊念祖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国防军事 防卫大纲

    最近日本在国防军事方面,有些较为特殊的作为,引起外界侧目与不同的联想。一件是媒体醒目报导日本政府公布的「防卫大纲」草案,不仅首次明指日本防卫安全的威胁来源如台海爆发战争,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争议,甚至认为日益强盛崛起的中国军力,亦是日本潜在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在日本认知与警觉安全威胁的同时,「防卫大纲」为日本政府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构思蓝图,不仅要扩大自卫武力的角色与功能,更主张日本应该参与出兵协助遭入侵的盟国,使日本海外用兵合理化。无独有偶的,当日本正沉浸于

  • 文章萬里長城萬里長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黎澤霖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建筑 防卫 关隘 长城地理 长城地貌

    長城沿革我國的萬里長城爲世界巨大工程之一,而其創建則始於戰國時代之燕、秦、趙三國,各就北境山險築城以防胡戎。至秦始皇時,統一了六國,國內的大患已除,惟北疆的匈奴,成了唯一的假想敵國。同時那時盛傳的圖錄讖語道:「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爲了愼重起見,便在秦三十二年(西元前二一五年),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人北擊匈奴,攻略河套;又爲了防禦起見,同時把戰國時燕趙的長城加以修葺並連綴起來,成爲名符其實的長城。水經注載道:「始皇令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起自臨洮,止於碣石...

  • 文章凝聚的民族向心力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3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75-05-01
    关键字: 民族向心力 唐君毅 讲学 政治方向 文化防卫

    「整个亚洲的历史文化,无论是日本,或是越南,追寻着根源,全是植基在中国文化上,而整个的亚洲国家,也就是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唐敎授说:「越南的被赤化,这是违背越南传统文化精神的,这是个不幸的大悲剧,从此他们丧失了维护民族灵魂本能的权利。」尽管东南亚局势在逆转,唐敎授认为,大家不必惊惧。他说:「分析各国的实力,除了政治、军事上有防衞力量外,最最重要的是,在文化和思想上,拥有坚强的吓阻力。」文化的防卫力很重要他指出:「在亚洲地区中,对共党吓阻力量最大的就是中华民国

  • 文章清代香港水陆防卫汛营之分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1-06-30
    关键字: 水陆防卫汛营 分布情况 历史情况

    明末,因广东地区屡受海寇及外夷之扰,遂于粤东置南头寨,辖六汛地[1],中佛堂门,龙船湾、大澳、浪陶湾、及浪白五汛地皆位本港区内[2]。惟因各汛位大海中,人踪罕至,且常为盗贼所据,故防守兵员甚少,平日则有赖兵船巡逻会哨,兵船则驻剳屯门[3]。淸初,因沿海寇患频繁,故屡行迁界。迄康熙七年复展界,新安沿边奉设墩台二十一座,位本区者有屯门墩台、九龙墩台、圣山墩台、大军营墩台、佛堂门墩台、大埔头墩台、及麻雀岭墩台七座;惟不久圣山墩名,大军营墩台、与佛堂门墩台三处

  • 文章民國史中存亡轉捩的六年(三十四年到三十九年)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9期  作者:邵承澤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中国民国 民国史 二战胜利 台澎防卫

    战绝望元首希特勒自杀,德国终告向同盟国投降(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六日),美英法俄四国大军拥进柏林分区占领欧洲战局结束。(二)意大利轴心国(德意日)伙伴之一,派军协力德军于北非作战,及防卫本土和西西里岛作战一再败北,元首墨索里尼将军被激进份子刺杀,吊尸街头任由人民羞辱。(三)法国摆脱德军控制之贝当政府势微,于盟国诺曼第登陆(一九四九年六月六日)光复国土,戴高乐元帅再度主政致力战后复员,使人民得以恢复自由乐观工作。(四)英国在各洲殖民地战后纷纷独立,其国力日衰

  • 文章澎湖防衞部子弟學校槪況曁訓導工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柳西銘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澎湖防卫部子弟学校 午夜持抢追捕歹徒 训导工作 学校概况

    一、寫本文的動機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五日,臺灣省立員林崇實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擴大舉行創校四十週年慶祝大會,及新建學生活動中心落成典禮合倂舉行,該校前身,卽民國三十八年七月教育部創立的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學校,民國四十二年春遷校於此。嗣後屢易校名、及改制,始有今日崇實高工。是日參加慶祝的貴賓,曾任職的教職員、及歷屆畢業生,人數眾多,校友分別多年,一旦相聚,喜氣洋洋,快何如也。尙校長午宴款待,筵開二百席,美酒佳餚陳列滿桌。筆者一席計十人,都是在澎防校同甘苦共患難...

  • 文章員林實驗中學校友通訊錄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俊傑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员林实验中学 建校四十年 建校历史 山东流亡学校 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

    昌潍临中师生于七月七日到达。各校师生依教育部令到达澎湖后,在澎防部李司令振淸等长官指导下,十七岁以上男同学集体从军,其余幼年男同学及全体女同学筹备成立「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继续教育。三、实中前身——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济南第一、二、三、四、五联中,及烟台联中,昌潍临中,与海岱联中八校从军所余之男女同学,在师长领导下,遵照教育部令,于三十八年七月一日组织成立「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并奉东南长官公署转来教育部电令,派山东省教育厅长徐轶千先生兼任校长,原

  • 文章另一個二二八沈寃待雪:山東烟台聯合中學師生寃案始末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傅維寧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山东烟台联合中学 流亡学生 七一三事件 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

    死,装在麻布袋丢到海里。他们没有亲人,回想当年多少人受到伤害……」,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由政府高官讲出山东流亡学生的寃案。四十七年前(一九四九),大陆撤退时,有八千多山东流亡学生到达澎湖。在编兵过程中未按原来的协议条件实行,澎湖防卫司令部逮捕了师生一百多人,并以「匪谍」罪名处决二位校长及五位学生,造成寃案。虽经数年调查,眞相大白。限于当时的环境,不便发表,未能见诸报端,除了一些山东人知道外,外界人知者不多。其中被处决的校长之一——张敏之先生是抗战时期国立第二十二中学

  • 文章回首來時路,常懷感恩心(中)七、馬公兩年,完成高中學業〔三十八年七月至四十年七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冉亦文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 编兵入伍 学业经历 校园生活 告别高中

    经过三个月的顚沛流离,三十八年七月到了澎湖的马公岛,起先借住马公小学的敎室,后来迁入新建的简陋校舍,在敎育部设立的『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过了两年安定的学生生活。虽然生活的物质条件很差,精神上也时常恐慌难安,但是在老师们的爱心呵护、谆谆敎诲下,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心里充满感激。回想起来,澎湖两年是我一生中最艰苦,漫长,充实,也是影响我一生行事、处人、命运最深远的阶段。其间的有关事迹,已经有许多师长、同学在『山东流亡学校史』、『山东文献』中发表过文章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