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资料记载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靖國奮勇守崞縣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樊榮武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王靖国 人物事迹 资料记载

    民國二十六年九月下旬,山西雁門關防線被日軍突破,九月三十日,閻錫山長官在代縣太和嶺口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撤退繁峙以東的所有軍隊退守忻口一線,阻敵南下,爲了延緩日軍前進,閻長官令晉綏軍十九軍軍長王靖國任總指揮,率十九軍田樹梅、杜坤、段樹華等三個獨立旅九個團的兵力和一個山炮團在崞縣城設防抗擊,三十四軍六十六師一九六旅旅長姜玉眞堅守原平鎭,拒敵南進,掩護晉軍在五台,忻縣一帶集結。王靖國聲言要,焦土抗戰,與城共存亡。令田樹梅旅在城外東西橋附近構築工事堅守,段樹華旅...

  • 文章山西大元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牛向明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钱币的发展 资料记载 相关研究

    我國歷代錢幣之材質,多以銅、間或有鐵、錫錢之出現,此外春秋時期曾有金幣,漢武帝鑄銀幣。其後由於窖藏保値監行,而有「銀錠」或「元寶」,也就是所謂的「銀子」、「銀兩」之出現。民國廿二年(西元一九三三),政府廢兩改元以前,主要流通的貨幣就是「銀兩」,因爲它本身沒有「面額」,其流通價値完全取決於本身的重量與成色,所以又稱爲「秤量貨幣」。在我國,「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元寶貨幣」中,有各樣各式的「銀錠」,如「馬鞍銀」、「海防銀」、「津貼銀」、「稅銀」……等。以重...

  • 文章垣曲縣的原始森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原始森林 资料记载 森林资源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收到垣曲縣臺辦主任劉明先生的一份資料說:「咱縣還是全國二千餘個貧困縣中的一個,尤其是農民生活比較苦。但是,咱縣資源豐富,經濟開發潛力雄厚,煤、鐵、銅、金鋼砂等礦產儲量大。尤其銅的儲量佔全國第二位,洛家河的銅礦是全國唯一尙未開發的儲量多、品質高的礦苗區。王茅鎭的褐煤是煉焦炭的好材料,以焦炭來煉鐵、煉鋼,發展一定快。再者歷山的原始森林又是華北惟一的原始林,旅遊開發價値很高……。」劉明先生的話,無非是希望垣曲縣旅臺同鄕,拿些錢回去投資生...

  • 文章朔縣北魏石塔在台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晉興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北魏石塔 古物概述 资料记载

    山西朔縣崇福寺的北魏(公元四二〇元)石塔,係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日本歸還的古物之一,現存於台北市南海路國立歷史博物館。此一千五百年前之佛教藝術古物,與雲崗石窟同一時代,至爲珍貴。石塔係方形,有九層,高一六〇公分,底座各寬六〇公分,頂層寬二四公分,全重約四〇〇公斤。塔身分三段,底座爲第一段,第二層至第七層合爲一段,第八及第九層合爲一段。可以分拆,相連則渾然一體。底座銘刻及供養人像,其上九層皆遍雕排列整齊之佛像,共計一千三百三十二尊,第一層二百六十四尊,第二層一...

  • 文章辨正陳立夫先生之誤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晉人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陈立夫 资料记载 《成败之鉴》 人物言论

    陳立夫先生「回憶錄」誤指「趙戴文先生非中國國民黨黨員」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版自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八月十四日至十九日連載了蘇墱基先生的「挑燈細讀《成敗之鑑》副標題:不容青史盡成灰」一文。就所謂「眞實史料」「爲歷史作見證」的原著中「不少與事實有出入」或「持論偏頗」,提出討論。極有價値。原文頗長,列舉事實亦多。茲僅摘錄其一部分:「總統府資政陳立夫先生的回憶錄——《成敗之鑑》六月間由正中書局出版了。書出之後,立即引起學界和政界廣泛的討論,其所以如此,當...

  • 文章張瑞璣鑄盧永祥鐵跪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牛元方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张瑞玑 人物简介 铁跪像 资料记载

    張瑞璣,字衡玉,山西趙城人也。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一九〇三)進士。自號誰園主人,又號五萬卷書主人。和鄕寧吳少蘭(名庚,號空山人),貴筑趙折年(意空道人)相交很好。光緒末年出宰陝西各縣。時樊增祥爲布政使,好文學之士,得衡玉大信任之。同盟成立,先生亦慨然與焉,不計其爲官也。東方逋客,皆匿之署中,景枚九其一也。世俗官僚,亦樂與往還。縱酒豪飮,與物無競。寓矜莊于放蕩之中,人以狂士目之,不深究也。西安光復,山西獨立,電衡玉歸。先生到太原,任軍政府財政司長。民國六年...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