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牛吃」说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2-11-15
    关键字: 牛吃 史料记载 烹饪方法

    我生肖属牛,每次吃就自嘲「牛吃」。这话离鄕后就不曾听说,只记得意思是指外行胡搞,为什么这样说,已难查攷。正当秋凉肥,适宜持螯赏菊,今年是马年,似乎变成了年,无肠公子盛产,价格大降,使嗜的老饕们大乐。南京五〇〇克一只大,零售人民币三十元,广州大小不等,每只从十二元至九十八元。台北从超市到菜市也到处都有大闸,五两以下的每只一二五元,三只二九九元,从来没这样便宜过。本地海也便宜了,大沙公每只九十元,红蟳三只九十元。今年还有进口的旧金山唐金

  • 文章說「蝤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沈洪保 出版时间:2015-02-01
    关键字: 蝤蛑 历史考究

    爱吃飞云江中有名的海鲜,如肥美的螃(当地人称为蝤蠓,台湾人称为蟳)……使我惊故乡海味之奇美。」其释义为「方言·螃。」一看这书证,发现也是温州人说的话。可见「蝤蠓」的写法,是一些温州人的习惯。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蝤蛑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宋苏轼《丁公默送蝤蛑》:「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飡。」《本草纲目》:「其扁而最大,后足阔者,名蝤蛑。南人谓之拨棹子,以其后脚如棹也。一名蟳,随潮退壳,一退

  • 文章八脚与打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9-05-10
    关键字: 蟹酱字 八脚蟹 乡音乡情 温州方言

    去冬,在联合报副刋上看到咱们温州老鄕女作家琦君一篇题名为「酱字」的小品文,大意是说她所写的字比不上她所作文章那样地好的心境感触。所谓「酱」,是温州话中的方言土语,是形容词,意思是「好」的反面,是「丑」、「坏」、或「糟」的含义。温州的俚语经她的生花妙笔,登在报上宣扬,笔者叨在温州人之一,读后除了有点「与有荣焉」的感觉外,因之还想起许多与「酱」有关连的温州俚语。,种类繁多,大小不一。有产自大海中的海,产自海滩崖穴里的蟛蜞与小以及江河与湖泊内的河

  • 文章生态启示篇 记忆中的——蝗灾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楊士采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水旱蝗灾 生态平衡 学者观点

    由于人口发展和科技进步,人对自然界过度干预,致自然界正在骤变,我们海州地区也不例外。笔者出生于一九三三年,回想过去记忆所及的七十多年,觉乎自然状态发生惊人的变化。兹就以前旺生的蝗虫与螃两种小动物,作如下回忆。蝗虫,类似蚂蚱,是一种啃食庄稼的昆虫。今天,在海州地区的田野中,已很不容易找到它。然而在六、七十年前,这种虫子是旺生的。旧时,农业生产上,蝗灾与水旱灾害同样严重,称为「水旱蝗灾」。民国时期,海州各县有灭蝗办事机构,负责侦察蝗群的孳生与产卵地,并组织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