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官员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代河南歷任巡撫題名錄(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巡抚 名单 官员

    淸代地方政府的建制,省設巡撫一人,掌『宣布德意,撫安衆民,修明刑政,興革利弊,考群吏之治』,乃一省之首長,俗稱撫台。巡撫統屬布政使、按察使及提學使(學政)。布政使掌『一省之政,司錢穀之出納、戶版(戶籍),均稅役,登民田數以達於吏部』。其地位猶如今日的民政廳長兼財政廳長,俗稱『藩台』,此蓋因沿明制而來,明代省不設巡撫,布政使卽係省之首長,乃封疆大吏,故以藩台稱之。藩台亦稱『東司』,因其掌錢穀,故諺曰:『東司活財神』。按察使掌『全省刑政按劾之事,振揚風紀,澄...

  • 文章清代河南歷任巡撫題名錄(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3-04-30
    关键字: 巡抚 名单 官员

    90.鄭敦謹代—咸豐四年三月至咸豐四年十二月。91.英桂—咸豐五年正月至咸豐八年四月,假。92.瑛棨—咸豐八年四月至八月,假。93.恒福—咸豐八年八月至咸豐九年二月,遷調。94.瑛棨—咸豐九年二月至咸豐十年正月,降調。95.廉慶—咸豐十年正月至十月,入援。96.嚴樹森—咸豐十年十月至咸豐十一年十二月,遷調。97.鄭元善—咸豐十一年十二月至穆宗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十一月,降調。98.張之萬—同治元年十一月至同治四年四月,遷調。99.吳壽昌—同治四年四月至同治五年正月,降調。100.李鶴年—...

  • 文章北伐以來浙江歷任省府委員中的甬籍人士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4期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名单 政府 官员 政务

    北伐成功後,國民政府於民國十五年十一月修正省政府組織辦法:委員會設常務委員三至五人,由委員推選,並由常務委員互推一人為主席。當軍事進行區域,為適應環境,得由最高軍事當局派任臨時政務委員及財務委員,設臨時政務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至二十年三月廿三日省政府組織法修正,省政府設委員七至九人,主席始規定由國府就委員中指定。浙江省自十六年一月三日在寧波成立臨時政務委員會後,至十六年七月廿五日始由國府令:「浙江省政務委員會應卽改組為浙江省政府」。而十六年時,省設有農工...

  • 文章淸末任职京师及各省之晋籍官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清末 晋籍官员 名单

    本文系依据内阁印铸局编印之「宣统三年冬季职官录」,摘出晋籍京官七十七人,各省州县官员一百五十三人,晋省各州县官员一百四十七人,共计三百七十人,草辑成篇,并按地域分布,略加剖析,以明散布情况。民国成立,晋省之政治经济,文敎事业,多与本文所列各员发生密切关系,为明了前后源渊,便于究考,玆录其姓氏职官出身等项如左:晋籍京官京官计七十七人,其中晋中各州县三十一人,晋南各州县二十四人,晋北各州县十八人,州县不详者三人。各州县中以楡次六人为最多,大同、太谷各五人次

  • 文章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文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8期  作者:駱志伊 出版时间:1983-08-30
    关键字: 韩愈 官员 政论 文学

    「匹夫而爲百世師,一言而爲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這是大文豪蘇東坡讚美韓愈的話。韓愈字退之。生於唐代宗大曆三年(西元七八六年),卒於唐穆宗長慶四年(西元八四三年)享年五十七歲。追贈禮部尙書(贈三品),謚法「文」,世稱韓文公。他雖然生於長安,亦死於長安,但原籍是鄧州南陽(今河南省南陽縣)。先世是昌黎人,所以也自稱「昌黎韓愈」。韓愈的家世,歷代都做官。他的父親韓仲卿做過武昌縣令,也很會寫文章,頗有文名。韓愈...

  • 文章清朝官员相见礼(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5期  作者:胡漢君  出版时间:1983-07-20
    关键字: 官员礼仪 官定仪式 清朝官员 李鸿章

    班的侍役,取出戒尺,当曾国荃之面,一面打侍役的手心,一面申斥:「曾大人初来部里,不懂规矩,你应该禀明曾大人。你没有讲,我便打个没有规矩!指桑骂槐,」曾国荃当时窘不堪言,却无法发作。他干了没多久便辞职,自承京官难为,外官好做。外官的总督在辖区内是天高皇帝远的一方之霸,巡抚则为一省之长,两者在官阶上虽总督高于巡抚,却在体制上又互不相下,与他们可以并起并坐的官员,限于具有钦差身份的学政(学政是三年一任的「差使」,大省如江苏、浙江,一般由侍郞级的翰林官员充任,小省

  • 文章印信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周詢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官员印信 监印官 封印礼 开印礼

    淸時文武官印信,共分三種。一銀質,一銅質,一木質。正方者名印,文曰某官之印。長方者名關防,文曰某官之關防。木質者,名鈐記,皆長方,文曰某官之鈐記。印上之字,銀銅兩種,皆篆文滿文,各居其半。木質者無滿文,全用楷書,作宋體。各局所及防軍,悉爲木質關防,全係篆書,亦無滿文。文曰某局某軍營之關防。銀銅印及關防上篆文之體,亦分三種,督撫及司道者,皆秦篆。府廳州縣者皆垂露文。垂露文者,每直之末,皆綴一小圓點,如珠形。武職所用者,皆仿天發神讖體,每筆之兩端,皆作尖銳形...

  • 文章淸代魯籍先哲仕臺職官補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劉子交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清代鲁籍仕台官员 补遗名录 生平介绍

    拜讀本刋二卷四期甄鳳鳴鄕長之「淸朝吾魯鄕賢服官來臺抄記」及四卷二期劉振海鄕長之「淸代服官臺灣之魯省先賢誌輯」,深感敬佩!兩鄕長於大作前言或結語中均望繼續有人補正,爰不揣謭陋,就志乘所輯補述於後,掛漏舛錯,尙祈 敎正!本文各職官品秩:按察使正三品,監察御史正五品,掌印給事中正四品,給事中正五品,道員正四品,知府從四品,同知正五品,直隸州知州正五品,知州從五品,通判正六品,知縣正七品,縣丞正八品,經歷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司獄從九品,照磨從九品,巡檢從九品。典...

  • 文章淸代吾魯先賢爲宰輔者記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劉振海  出版时间:1981-12-20
    关键字: 清代鲁籍官员 档案资料 人物简介

    淸代官制多沿襲明朝,中央不設宰相,淸初以內閣大學士處理國政、輔佐帝王。至雍正年間因對西北用兵,特設軍機處,掌理機密重務,內閣之權漸移。凡大學士不入軍機者,雖形同閒散宂員,但一般人對大學士仍視爲最榮譽。有淸一代二百六十八年(西元一六四四年——一九一一年)間,漢人爲宰輔者凡一百四十一人(含漢軍旗)。而吾魯獨得十五人,僅次於江蘇二十八人,浙江十六人,亦謂盛矣。謹記於後,如有缺失,謹請補正。謝陞:德州人,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進士,官至建極殿大學士,順治元年八月,以...

  • 文章淸代陜藉人士出任臺灣文官武將名錄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李生輝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陕籍人士 台湾文官武将 岗位官员

    臺灣古稱琉球,欲稽其古,文獻不足微也。依據淸朝續修臺灣府志卷首封域:「海外蒼茫島嶼,自古未有建郡縣耶。隋開皇中,遣虎賁陳稜略澎湖三十六島,至元末置巡司,而北港臺灣,明洪武五年徙其居住,置漳泉間。明宣德間,太監王三保鄭和舟下西洋,因風泊北,初稱逋藪,繼作倭巢。」嘉靖四十二年林寇道乾亂邊海,遣都督兪大猷逐林寇道乾入臺,偵知港道迂迴不敢進,乃留偏師駐澎湖,時哨鹿耳門外,而林寇認臺灣非久居之所。遂恣殺當地之土番,取膏血用以造舟,從臺南安平鎭二鯤身隙間遁去占城,林...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