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城墙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冀公唐封平遙縣修城開河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冀家琳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冀唐封 平遥县 修筑城墙 平遥的城墙 历史文化遗产

    一、缘起笔者幼年的时候,常听人说:我的曾祖父冀公唐封曾负责策划、督导、修建平遥县的城墙,但这些传说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父秩辈只吿诉我,曾祖父冀公唐封是前清贡生,曾任陕西省平利县知县,叔祖父冀承诗是前清举人,曾任山西省长治县教谕,到了父亲这一代才开始任职票号,从商弃政,不久前偶读平遥县志,才看到曾祖父冀公唐封所撰写「平遥县修城开濠记」原文,但他是用文言文写的,深奥难懂,尤其涉及了很多平遥县的地名,建筑物的名称,当时参与者的官衔与人名,外人看了很难了解,故

  • 文章台北城墙的沧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台北城墙 历史见证 改建与保护

    台北市的城墙,物换星移百余年,城墙已不复存在,尙有四座城门依然屹立,为历史作见证。说起台北城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西元一八七四年日本借口琉球渔船漂流至台湾遇害,举兵攻台,攻击牡丹社。清朝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来台率军应战。战事结束后,沈葆桢盱衡情势,呈请清政府加强台湾北部防务,将大甲溪以北至南阳平原,设立「台北府」,获准办理,开始了「台北」的历史。台北府的城墙,高五公尺,宽四公尺,周围长四点六公里。其位置是现在的中山南路、中华路、爱国西路

  • 文章为王鈇正名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汪青萍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王鈇 抗倭县令 常熟城墙 郑重正名

    他们浮海而来,爬上江岸,劫掠沿江,入侵内地,到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县令王鈇,即征集民兵,加以武备训练,并亲敎射击,寇群来犯,辄身先士卒,每战必胜,由是军威大振,倭寇虽屡犯屡败,仍复纠众来犯,骚扰地方,不得安枕,莫此为甚。从苻不靖,忆及常熟城墙,早在元代至正年间腾山而筑还是土城,到元代末年,张士诚据吴地后,即以土城加以砖砌。自明朝开国以还,连年灾荒,城墙失修坍圮,直至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止,常熟早无城墙达一百五十载。如今倭寇猖獗,连年侵扰,王鈇乃

  • 文章豐縣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豐縣人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丰县城 洪水迁县 历任知县 新建丰县 修葺城墙门楼

    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黄河决口,丰县城陷入水中,知县高禄迁县治于华山。嘉靖三十一年(公元一五五二年),知县徐蓂,徐华山将县治迁回旧丰城,重新修筑土城,城墙周长一千九百八十四步,墙高二丈余,这就是洪水后在旧址上新建的丰县城,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丰县老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一五五五年),知县戴辅,重修四城门楼,四门的名字是:东门名启元,南门名大亨,西门名美利,北门名肃贞,并筑护城堤。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公元一五九一年),知县费思箴,将城墙及城门楼包以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