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经历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五台山——民族文化交流的紐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鄧小咏王啓龍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五台山 佛教圣地 藏传佛教 历史经历 文化纽带

    七一三—七四一)以后,寺院已臻极盛,其中有大寺三百六十所。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中现存《五台山图》系五代时山区寺院的眞实历史写照。五台山对吐蕃的影响,史载最早溯及唐代。但实际上藏传佛教与五台山的眞正接触应该是在元代。自元以后数百年来,五台山一直是汉、藏、蒙、满、土等族宗教文化交流的圣地。自清以后,这裏汉藏佛寺并存共荣,汉藏文化交相辉映,为加强民族团结和推进文化交流作出极大贡献。本文就自元以后历代藏传佛教与五台山的关系作一简要描述。以供学界参考和批评。一、藏传佛教

  • 文章改造廣西同志會的成立與活動(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广西同志会 建设经历 历史沿革

    四 反對廣西軍政當局的軍事籌畫與活動旅居廣東各地的廣西人士,從軍事方面致力於反對廣西軍政當局陸榮廷等人的組織活動,約於民國九年十一月初,卽已開始進行,顯較旅粵改造廣西同志會的組織活動爲早。是年十一月十日,香港華字日報刊出廣西護法軍司令周行發致護法各省總司令、各軍司令、海軍部長、各艦隊司令、各師旅團長、各報館等的通電,電文中強調其組織護法軍的職志,重在剷除護法障礙。原電中說:「吾桂不幸,盜賊典兵,越貨虐民,竊權亂政。幸天心悔禍,粵軍返戈,賊勢窮蹙,退保老巢...

  • 文章徐永昌先生從孤兒到將軍——東京灣中國受降代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徐士瑚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徐永昌 人生经历 历史背景 北京政变

    师爷(书记官)徐寿龄(以下简称徐翁),营口人,年近五十,尙无子息,永昌常来殷勤照应,他见永昌五官端正,身穿重孝,获悉他的凄凉身世后,顿生怜爱之心,问他愿否随部队走。永昌孤苦伶仃,孑然一身,正感茫无出路,当然表示愿意。徐翁便在营部给他补了个名字,因年龄小,不能领取军衣与饷银,仅靠徐翁帮助维持生活而已。这次从军是永昌一生的历史性转折点,以后的成功立业全从此起,所以终身孝敬徐翁犹如生父,逢年过寿,跪拜行礼,虽至显位,此礼不亏。一九〇一年初,永昌随队南开,先过黄河到

  • 文章五華革命元老張谷山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張之灣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张谷山 革命经历 人物历史

    張谷山號如川,係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鎭湖田人,生於公元一八七四年(清光緒元年),性聰穎,能過目不忘,一八九四年加入同盟會,曾在亷江謁見總理孫中山先生,一九〇七年參加許雪秋,陳芸生策劃的湖州與黃崗起義。經過湖州、黃崗之役,嶺東同盟會同志深感急需培養一批現代軍事指揮人才,於是谷山與謝良牧、梁鴻九、姚雨平等到梅州創辦松口師範傳習所及松口體育傳習所,只辦了八個月,即被清朝政府關閉,谷山又與謝良牧、梁鳴九、姚再平等率領一批學員到廣州,利用嘉應會館及長樂會所等地進行革命...

  • 文章應縣木塔炮彈轟不倒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林戎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应县木塔 建塔历史 经历战火 珍贵文物

    有多少人見過炮彈轟不塌的寶塔?又有多少人見過地震震不倒的寶塔?中國山西北部的應縣就有這樣一座塔。那是一座木塔,這座木塔無論從建築規模或建築藝術上,都有特殊地位,稱得上建築的珍品。木塔坐落在城西北角,原來這裡有一座規模很大的佛宮寺,後來在戰火中倒塌,祇留下這座木塔挺立在這裡,向後人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這座塔建於遼代,也就是西元一〇五六年。塔高六十七點一三米;底層直徑卅米,外形是八角形;共五層,每層都有暗層,明五暗四。因此,實際上是九層。我曾鑽進塔內仔細觀察,...

  • 文章吳稚暉先生與南菁書院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4期  作者:程滄波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吴稚晖 南菁书院 学习经历 书院历史

    此文係立法委員程滄波鄕長在稚老一百十歲紀念會之講詞(編者)

  • 文章曾國藩生平大事年表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9期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大事年表 曾国藩研究 人生经历 历史资料

    曾氏家训》。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三十九岁。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1850年(道光三十年)四十岁。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1851年(咸丰元年)四十一岁。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1852年(咸丰二年)四十二岁。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

  • 文章淡泊名利之韓樹園先生(謹述康門弟子錄之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韩文举 康门弟子 人物经历 历史资料

    韓文擧,號樹園,又號孔庵,因慕王猛之爲人,凡有著述,皆以「捫蝨談虎客」爲筆名,粵之番禺古壩鄕人。生於遜淸同治三年甲子(卽民國前四十八年)卒於民國三十三年甲申十二月,享壽八十有一春秋。韓氏故鄕接近港澳,其先人往來兩地經商,家境漸豐,乃禮聘宿儒至家課其子弟,管敎至嚴,期以科第致顯揚,而孔庵秀慧聰穎,禀賦超衆。時戰亂頻起,內遭洪巾犯亂,雖爲湘軍曾國荃攻克金陵,洪賊雖亡,然遺有殘餘部隊,則投入北方捻匪,爲害地方頗巨。外有鴉片戰爭,中法之役等相繼而起,處此內亂外患...

  • 文章憶梅農,述往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1期  作者:姚慶文  出版时间:1987-02-08
    关键字: 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创校历史 专业设置 任职经历 档案资料

    創立年月及校址梅州農校創立於民國廿二年九月,在廿年代,廣東省政府積極推行經濟建設,以改進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前後在該省設立四所省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計仲凱高農(中區,廣州市,紀念革命先進廖仲凱先生,後改爲仲凱高級工商),喜泉高農(西區、高要縣),雷州高農(南區、海康縣),及梅州高農,設在距梅城約四華里之東廂鄕天字岃前嘉應大學校舍,校地寬廣優美,爲一讀書理想所在。首任校長與其功績本校首任校長黃遵庚友圃先生,係梅城下市望族,留學日本,前任廣東省立農業專科學校...

  • 文章魯元將軍在抗日戰爭中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5期  作者:魯天寧  出版时间:2005-12-25
    关键字: 鲁元将军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 作战经历 历史集萃

    司令长官,分别在各战区接受日军投降。鲁元被任命为华中中将受降指导官,进驻华中,代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接受武汉沿长江至安庆地区日军的投降。九月十四日,在南昌举行华中受降大会。会上有我方高级将领、校尉级官、士兵代表、美英盟国武官、友军代表以及江西省各界代表、社会人士、中外记者出席,仪式庄严隆重。会上,鲁元对投降的华中日军官兵训话。他追溯了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指出日本政府压迫本国人民,侵略中国,奉行军国主义的可悲下场。日本人民和有识之士,应乘此奋起,根绝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