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华侨共返回6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椰陰舘移贈新嘉坡國家圖書舘記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6期  作者:陳育崧  出版时间:1969-06-10
    关键字: 椰阴馆 陈育崧 华侨 捐赠

    圖書舘閩僑係李光前捐建陳育崧,檳城僑生,祖籍福建海澄。聰頴劬學,厦門大學畢業之後,南歸受英政府之委任爲叻嶼甲三州視學官,凡十年,乃開辦南洋書局,編印學校課本,南洋硏究叢書、南洋雜誌、馬來亞少年報等,於新馬文敎貢獻良多。其椰陰舘存有中、英、日、馬文圖書,多關東南亞史料,已移贈新嘉坡圖書舘,約設東南亞資料舘、公諸讀者,並親撰贈書記,以抒宏願。按新加坡國家圖書舘乃僑賢李光前出資捐建,附有兩條件㈠須購置東方文圖書,㈡取消年捐使人民可免費借閱圖書,政府完全接受。今...

  • 文章加拿大华侨报人——林岳鋆父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8-01-31
    关键字: 林岳鋆 加拿大 华侨

    注:加联邦国务多元文化部长肯尼与林岳鋆(左)于赠送「加拿大侨情」、「韩战中的加拿大军人」、「温哥华风光」、「加拿大及中国童军」等专著后合影。)林岳鋆,1935年2月出生,祖籍广东新会,现居加拿大温哥华。祖父林勋尧乃前清举人,也是推翻清廷之革命党人,民初曾任新会第一任参议院长,其父林翰元是加拿大致公堂成员,与岳鋆(父子),同任《大汉公报》编辑,被称为「洪门三及第」,传为美谈。加拿大已故前总理杜鲁多曾多次与林岳鋆谈论对华移民政策,还向他请教,并跟他学习中文

  • 文章华侨是革命之母」与海洋式儒商文化(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麥瑞台  出版时间:2008-04-30
    关键字: 华侨 儒商 儒家思想

    (本文作者麥瑞台先生是「醒吾學院」專任副教授、廣州曁南大學產經所博士候選人)

  • 文章「檀島紀事」之珍貴資料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哲愚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檀岛纪事》 华侨 史料

    著者中国旅檀华侨,未能与各国侨民,均沾利益,反受限制(如华工入檀限制)。且有天壤之别,不为无因。檀国历来分土人与西人(指美国人)二派,自檀王第七加刺交于一八九一年赴金山养疴,驾崩异地。王位由其妹利利齐育奥兰加尔继承。一八九三年国库支绌,由议政院拟定实征收洋烟山票牌照各税,以裕收人。惟檀国富商世家提出反对,认为有害民生,希望檀王勿批颁此例,无奈议政院势在必行,激起民愤,国中情势紧张,驻檀美公使饬美舰队登岸保侨。更形严重,土人西人,壁垒森严,谣言四起,女王受此

  • 文章讀「頌大漢魂」書後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7期  作者:柯俊良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菲律宾华侨 文艺运动 写作 华侨社会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意谓燕赵人士的性格多慕义疆仁者,我们此时若借用古人此语来形容华侨众多的菲律宾地区的华侨社会,也十分恰当。我引述这句话并不是特别偏重赞誉菲律宾地区侨社人士,而是有其可擧的事实为证。记得民国三十八年,中原板荡,神州沦陷,我政府播迁台湾,以一弹丸孤岛,抵抗大陆共敌乘胜之众。当时是,国际形势孤立,民心惶惶,幸赖先总统 蒋公的威望,鎭驭台、澎、金、马,整军经武,团结民心。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投机者坐事观望之际,而率先对我政府持效忠之大纛者,乃

  • 文章当前华侨问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毛松年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华侨问题 “台湾经验” 华侨地位

    国籍的我们称之为华侨2、已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人称之为华人;3、中国人在侨居地所生的儿女,称为华裔。上述1、所称华侨有如一个家庭中出外的男丁;上述2、有如一个家庭中出嫁的女儿,前述3、有如一个家庭中的外孙。无论1、2、3、三者一般都称为侨胞,或者均称为华侨。常常有人关心持有外国国籍的华人,对国家的忠贞问题,如果了解及亲属关系,便了解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依照国内的法律,出嫁的女儿对父母遗产有主张的权利,另一方面出嫁女儿常常照顾父母,尽女儿的孝道。故她对

  • 文章福建与华侨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作者:蔡景福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华人华侨 移植溯商 古代海外移植 世界华侨统计 东南亚华侨人口 福建侨民

    华侨」二字,顾名思义,可解释为:「侨居国外而有中华民国国籍的中国人。」不过,有的侨居海外的中国人,由于现实环境的需要而归化居留国,成为居留国的国民,丧失「华桥」身份,但其「华侨」本质并未失掉,故可改称之为「华人」。至于混有中国人血统的土生者,居留国依其国籍法承认他是居留国的国民,则可通称之为「华裔」。准此而论,今日之所谓「华侨」,广义而言,应包括所有「华人」与「华裔」。中国人向外移殖,依据史籍,可以上溯到商代,「商颂」长发篇有「相士烈烈,海外有截」之向

  • 文章教育生涯回顧(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劉安愚 出版时间:2002-06-20
    关键字: 刘安愚 华侨中学 往事追忆

    刘安愚遗著华侨中学时期(民国六十二年五月至七十一年七月)民国六十二年五月一日,我由国立师大附中校长任内奉调接掌国立华侨实验中学,当时教育部长蒋彦士先生面嘱要我到华侨中学整顿侨生教育,责任重大,勉励再三。侨教的目的,除施予一般学校的教育目标外,尙需兼顾「政治目标」,即要教导华侨子弟发扬我中华文化,热爱祖国,所以侨生教育的责任比一般学校教育,更为重大。我担任校长工作已经历十四年,所服务的两所学校都有其特殊性质:前六年在省立中兴中学,那是一所为省府员工子弟创办

  • 文章美国华侨逸史自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劉伯驥  出版时间:1982-12-31
    关键字: 美国 华侨 史料 序文

    史而曰逸者,史之余也。古有逸诗、逸礼、逸雅,皆在正文以外所编从类之书。若久经散佚而复出之残册,亦曰逸书。夫逸者遗也,撰史曰补遗者,与逸史之义相类也。民国六十四年,余应侨务委员会毛委员长济沧之约,撰美国华侨史;五年之间,先后成初续两编,逾百万言。迨续编付梓后,尙觉有两事待决者:一为早期华侨史料,乘便掇摭,细大不捐,洋洋盈箧;一为华侨历史图片,复制约有二百帧,得来不易,视同珍品。此两者应如何处理,以竟事工;踌躇思虑,久未能忘。乃以后者拟汇为美国华侨史图解

  • 文章华侨是革命之母」与海洋式儒商文化(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麥瑞台  出版时间:2008-07-31
    关键字: 台商 华侨 儒商 儒家思想

    民族生存与文化延续须以经济成长发展为前提与目的,因此两岸对商战与文明冲突的未雨绸缪,已是当前须借力于文化与经贸交流的共生大业。两岸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效能,将以海洋文明为基础方能胜出于“商战”而化除「文明冲突」于无形。当前甚是蓬勃的区域经济自由贸易体FTA(Free Trade Alliance),两岸因文化同质及台商的努力隐然成型于非官方组织—两岸华夏经贸体之中,更再扩及、结合东亚华侨商业网络则可称之为华夏经贸圈;将可依循儒家王道文化之底蕴。以济弱扶倾

共69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