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出土文物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續河南出土吉金要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吉金 出土文物 名录

    余在文獻四卷七期,述河南出土吉金要錄於前。早思有以續之。但因資料之搜求,整理頗費時日。未能如願,日來僅就宋呂大臨考古圖錄、王俅嘯堂集古錄、薛尙功鐘鼎款識、無名氏續考古圖錄、以及近人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補遺、于省吾雙劒誃吉金圖錄、吳闓生吉金文錄、方益智綴遺齋彜器攷釋、鄒 安周金文存、黃鄴中片羽集、劉體智善齋吉金錄、及小校經閣金文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圖錄等書。擇其著錄有關河南出土吉金之有銘文者悉予採錄。援前例卽河南私人收藏雖有銘文,而其出土地未詳;或非河南出土、...

  • 文章周朝的馬雕藝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殷登國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周朝艺术品 马雕艺术 出土文物

    古代中國人的生活旣與馬息息相關,藝術家自然也經常以馬作爲表現的題材。馬的藝術品按質材來區別,大致可分銅塑、石雕、泥塑、繪畫等幾個類別;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偏好和藝術成就;像秦墓中的陶塑馬、漢靑銅馬、漢石刻浮雕馬、六朝的三彩馬俑、唐朝的三彩馬俑、唐馬畫、元明淸三朝的馬畫,都各具成就,頗有可述者。(注:陝西嵋縣出土駒尊)雖然商朝時已大規模的使用馬車,但馬的藝術品在商朝並不發達;殷墟出土的石雕動物中,有石虎、石梟、石小立鴞、石伏牛、石伏獸、石蛙、石雙面鳥、石...

  • 文章國之瑰寶漢熹平石經殘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趙鐵寒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出土文物 东汉 石经残石

    一、石經刊立之目的及其經營東漢本初(西元一四六)間,太學學生多至三萬餘人,學生旣衆,爭尙浮華,不以章句爲意。加以家法之學,口耳相傳,以致五經文字多有異同。博士試經,諸生爭第高下,遂至紛爭辯訟不休,以求勝人,甚至有賄通蘭台官吏,竄改漆書經字,以合其私文者。似此情形,倘不加以釐正,審定是非,非至諸經文字錯亂,意義混淆不可。時議郞陳留蔡邕,校書於東觀,懼俗儒穿鑿經義,貽誤後學,於是於熹平四年(一七五)與堂谿典、揚賜、馬日禪等,奏准靈帝,正定五經文字。迺以徵求而...

  • 文章自山東向南漂流之島——臺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莊明哲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板块漂移 考证 台湾岛 地形 地质 出土文物

    个人之浅见与证据。余认为台湾岛乃山东半岛南外侧土地,因数十万年来的板块漂移,把目前的台湾岛,推至目前的经纬度。证据如下:一、地形吻合以地形之吻合度为证,将台湾岛与山东半岛南外侧,以比例尺相同之地图核对,其吻合度叫人不得不大大的惊奇,台湾凸出,山东凹入,山东凸出,台湾凹入。二、地质相同以地质为证台湾西部皆为各溪的冲积而形成平原,而自地往下挖不深之处,所得皆黄色赤褐土,此土与水混和皆似黄河之水。三、出土文物台湾各地出土之史前文物如石器、彩陶、黑陶等文物皆与大陆华北

  • 文章揭開九連墩戰國古墓之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出土文物 夫妻墓葬 发掘过程

    发表新闻数十条。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战国古墓之门訇然推开,文物古蹟,轰动全国,有的还为世界所罕见。九连墩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鎭东赵湖村,地势起伏不平,多为小丘陵。国家计划修建的孝(昌)襄(樊)高速公路,要横穿九连墩,已发掘的2号墓正在公路的正线上,1号墓也在施工区内。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湖北省考古部门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九连墩古墓是战国中后期,楚国鼎盛时期的墓葬。已发掘的大冢,是由两墓组成,规格很高,据考古人员推测,墓主人是当时进入国家决策

  • 文章九連墩戰國楚墓文物追蹤(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姜安憲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出土文物 挖掘过程 青铜器

    上开荒耕耘,与自然搏击中又创造出多少不朽的文明;它南有楚国「郢」都,东有曾国乙侯,北临中原,西接巴蜀,它在诸侯列国中该是个什么角色,又演绎过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这一切不都凝固在眼前这满屋成堆的残损器物中吗?接待我们一行的专家叫刘松山,是一位中年考古工作者,他参与了这次楚墓发掘的全过程,现正埋头文物的整理复原工作,是临时安排他向我们介绍情况的,他说让我们随便看看,好多文物都还没有正式命名,我们是他见到的第一批客人。他说这次九连墩1、2号墓的发掘共出土文物一五

  • 文章熹平正始兩石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于凌波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熹平石经 正始石经 史料考古 出土文物

    臺北南海路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中,珍藏有一件一千八百年前的學術瑰寶——東漢憙平石經殘石。東漢熹平石經的來歷,可說是歷經滄桑,迭遭苦難,與歷代王朝盛衰興慶都有密切關係。同時,在魏晉南北朝時代,與憙平石經同時並立在洛陽太學門外的,還有一種「正始石經」。但歷代史書——包括後漢書、隋書、以至資治通鑑,提到石經時,多把兩者混爲一談,均泛稱憙平石經。甚至於張冠李戴,把憙平石經稱爲「三體石經」,說是以「古文(科斗文)、篆、隸三體書寫」。事實上兩種石經是兩回事,現將其刊經原...

  • 文章漢代女屍出土·寄望作出明確歷史定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考古研究 出土文物 汉代女尸 历史人文价值

    今年七月十三日,台北聯合報發自北京的一則新聞及兩張照片,新聞標題是「江蘇連雲港市繼湖南馬王堆、湖北荆州後發現第三具漢古屍」。在近八百字新聞中說:七日下午海州雙龍村花園路工地出土一座古墓,連雲港市博物館考古人員趕往鑑定,證實是漢墓。四具棺木中,三具有大批有價値文物,三號棺積滿水中,浮著一具裹著絲織物的女屍,露在外面的脚趾已發黑,但趾紋淸楚可辨,經專家緊急處理,並嚴密保存中。棺中遺物在一片字跡淸晰的衣物疏中(即淸單),有方形漆盒、竹笥,質地如新的梳篦,帶皮絆...

  • 文章甲骨文游藝集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甲骨文 出土文物 甲骨片 甲骨文集 甲骨文研究与应用

    甲骨瑰寶,於清季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發現,光緒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以劉鶚之「鐵雲藏龜」一書刊行而開始硏究,其自序中有云:「去上古愈遠,文字愈難推求,龜版可識者干支而已。」光緒三十年(一九〇四年)孫詒讓著「殷契舉例」所釋:「可信及近是之字一百八十餘。」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羅振玉之「殷虛書契考釋」所舉可識之字遂及五百,硏釋者日衆,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年)李孝定編著之「甲骨文字集釋」問世,得正解字一千七百零三,異說之字七百九十七,待考之字一百八十四...

  • 文章芮城西侯度遺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員創生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山西芮城 侯度遗址 出土文物 古人类文化遗存

    芮城西侯度遺址位於風陵渡鎮西侯度村「人疙瘩」北坡,一九六〇年發現。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考古學家在「人疙瘩」深部平均一米厚的灰白色和鏽黃色的交錯砂層中。先後進行了兩次大的發掘,出土了屬於早更新世時期的一大批古脊椎動物化石和若干石製品,被確定為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也是我國境內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之一,其年代距今一八〇萬年左右,亦稱西侯度文化。西侯度遺址中出土的動物化石,除鯉、鱉和鴕鳥外,還有多種哺乳動物,如刺猬、巨河狸、鬣狗、劍齒象、平額...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