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文化共返回1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他山之石 中華傳統在新加坡優化宏揚——參加王總統公子婚宴感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胡炘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宴会 结婚 传统文化

    但新加坡华人结婚,也同我们和中国大陆的习俗一样,如不举行公开的婚宴,是不被人们视为真正结过婚的。王总统这次为他的长子完婚,却没有邀请外国驻新加坡的使节,这可能是鉴于各国结婚方式不同,怕请了外国使节,使那些外国人不习惯婚礼进行的程序或有所不便之处。再说,请了外宾,在接待上也较费心安排,我倒很同意他们这种简单隆重的婚礼方式。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大登科和小登科,结婚是小登科,是人生一件大事。古时婚礼,是有些繁文缛节。现在,海外华人固多保有我们中华文化

  • 文章三十六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6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80-02-15
    关键字: 传统文化 思想 “三十六悌”

    悌的定義人類本性,潛伏着兩種氣質:其一,愛與讓。其二,恨與爭。發揚前者,天下太平;倡導後者,天下大亂。愛的最高表現是孝,前已寫過三十六孝以資示範。讓的最高表現是悌,茲再寫三十六悌以作榜樣。在沒開筆之前,仍依三十六孝往例,先給悌下一定義:「悌,是兄弟、姊妹、姑嫂、妯娌之間,在合情、合理、合法及不違禮的條件下,謙讓、服勞、護衞、諫正、長先幼後,長友幼恭等項美德。推而廣之,對日常接觸之人,也同樣謙讓、恭謹。」茲說明如下:①悌——說文新附:「悌,善兄弟也。」論語...

  • 文章國劇改良問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張大夏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国剧 改良 传统文化 古典戏剧

    在個人記憶中,「改良國劇」,已喧騰好幾十年了,雖非毫無績效,但無可諱言,收獲甚微,何以故?個人接觸此一國萃藝術,將近一周甲,做過科班的旁聽生,登過台,硏究過理論,編過劇本,幫人排過戲—只限於自己編的,辦過戲劇敎育,領過變相的劇團。就一個外行而言,所瞭解者,不可謂不深而且廣,可是今天談到改良國劇,竟不敢提出比較具體的意見來,原因是感覺到人們對改良國劇的看法,矛盾太多了!同時,有許多問題,亙於胸臆,百思莫解。我想這可能就是改良國劇的礁石,現在讓我約略擧出,請...

  • 文章中國自身何以無有形式及組織之宗敎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1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5-02-20
    关键字: 宗教 传统文化

    爲欲解答此一宗敎問題,我們應該先將中國人對於「天」與「神」的槪念,作一簡單的說明如下:天原是對地而言,環繞着地球的境界是天;簡言之,就是「地的環境」;合而言之,就是自然界。如天與人並稱,有時亦就是指人的環境,環境的因素極複雜,須得十分注意,宜加敬畏,故曰「不可爲而爲者天也」,因此人應「敬天」與「畏天」。又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此言如果環境造成的罪惡,還可原諒或抗拒,自己造成的罪惡,那就無法原宥的了。政府的四周環境就是人民,所以有時亦比喩民...

  • 文章拆字占卜——漢字拾趣之四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6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0-12-15
    关键字: 拆字 汉字 占卜 传统文化

    中國文字因其特殊的形體結構,有許多獨具的特性,可拆可合即是其中之一,因而衍生出拆字(也稱測字)之術。就是拆合字形,以言休咎。相傳始於周代,但未見實據。後漢書五行志載:「獻帝踐阼之初,京師童謠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按千里草爲董,十日卜爲卓,此爲拆字見義之始見於正史。而隋時謂之「破字」,宋時謂之「相字」,唐之袁天罡、李淳風,宋之邵康節、謝石,皆擅此道,以此著名。玉堂雜記:「謝石善拆字,有士人戲以『乃』字爲問,石曰:『及』字不成,君終身不及第。...

  • 文章朱熹與福建的勝蹟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6  作者:李册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朱熹 理学 传统文化 福建 名胜古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 文章太極拳運動新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4期  作者:鄭曼靑 蘇紹卿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太极拳 学者论述 传统文化

    鄭曼靑遺著蘇紹卿恭錄太極拳何謂其然也,以其窮陰陽剛柔之變化,而且有太極之體用與至理。譬如:動則筋柔,屬乎陰。定則氣剛,屬乎陽。是以柔形於外,剛藏於內。然則屬於氣,內斂入骨,柔屬於筋,外縈四體,故陰極陽生,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各至其極,而生變化,是謂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天地也,是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譬猶彼之與我,男之與女,陰之與陽,剛之與柔,開之與合,虛之與實,浮之與沉,呼之與吸,此皆有內外合步取捨之別。故此運動之練習,貴在二人合步而推手,倘不得其人而同習...

  • 文章寓臺建譜總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1982-03-20
    关键字: 宗谱 族谱 考证源流 传统文化

    一、中華民國四十五年歲次丙申之秋,余役於高雄市政府,因事赴臺北,趨候族叔同序魯生公於臺灣高等法院職員宿舍談次,語及來臺族人槪況,間及族譜沉淪,窺瑜無期,乃有纂輯族譜之動機。不期年「魯西尹氏支派系統述略」一萬五千言問世。當時悉憑個人記憶,且屬急就之章,實嫌簡略。嗣後繼續努力,廣徵族人意見與閱覽文獻資料,至五十八年秋「魯西尹氏族譜」初稿成。又八年,臺北新店二城「魯西尹氏家祠」興工,越明年之淸明節,家祠落成,乃恭陳族譜初稿而祭告之,以示對先祖之永思耳。繼獲悉淸...

  • 文章我對儒家「仁」的體認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孔子

    九月二十八日,是文聖—孔子的誕辰,民國四十一年八月十八日由先總統 蔣公明令爲敎師節。民國五十七年,政府應各界建議,規定九月二十八日亦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紀念日。値此節日前夕。謹以孔子「仁」之一字,來闡揚儒家精神之所在。孔子不僅以仁爲人生修養之最高境界。而且視仁爲人生道德之實踐準繩。程明道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莫非仁也」。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者,盡己之謂;恕者,推己之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切行爲準則...

  • 文章從「教孝月」説起(選載)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韓凌霄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传统文化 教孝月

    一政府爲順應海內外同胞恪誠紀念先總統 蔣公忌辰的心願,乃明文規定自六十六年起,定每年的四月爲「敎孝月」。這一則用以紀念 蔣公畢生行孝並以身敎全國同胞之至意;同時也是實踐「復興民族文化」遺訓的基本具體行動。此一舉措,誠旨深而意遠!二「孝」在我民族文化中係居首位,亦是各種美德的根源。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他的學生有若亦云:「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先總統 蔣公更昭示我們說...

共114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