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仁爱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青春不要留白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2期  作者:蔡之貫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青春 仁爱 家庭责任 社会责任

    以仁為本最近常會遇到一些年輕的新夥伴,在參加我們的活動後,總會突然的冒出一句話:「蔡大哥,我們溫青會是否有些較特殊或與眾不同的精神與特質呢?」其實每個社團或組織都有獨具特色的文化,這個獨特文化的形成,不僅反映出組織成員的思想風格,也同時呈現其成員間的精神互動狀態,這些都可說代表一個組織的靈魂!溫州同鄉會的文化精神是什麼呢?若就我所認知與領悟下的,應該可以用簡單的四個字「以人(仁)爲本」來總括溫州同鄉會的精神,也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存在、尊嚴與價值,這就是溫青...

  • 文章總理孫中山先生的道德觀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符滌泉 出版时间:1984-01-15
    关键字: 孙中山 道德观 传统道德 仁爱 修身齐家

    符滌泉先生,益陽人,曾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局長、行政院副秘書長等職,現任行政院顧問、中央日報主筆,為嚴前總統曁孫院長文告講稿執筆人·編者·

  • 文章充實精神生活 實踐民生主義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精神生活 仁爱精神 娱乐设施 教育 体育 民生主义

    十月卅一日是先总统 蒋公九秩晋七诞辰,我今天以充实精神生活,实践民生主义为题,和各位谈谈领袖 蒋公承继 国父遗志,著述「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以及我们在台湾实践 蒋公思想的成就。一 仁爱精神落实于生活各层面一个国家的生存基础,不在于疆域,不在于人种,而在于一种文化的精神。疆域可以改变,人种可以混合;但文化精神虽不断更新,仍有其神髓。文化的内涵至为广泛,凡思想观念、典章制度,以及各种物质建设,无不属之。若论其神髓,主要是一种价値观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

  • 文章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淵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陳應棠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孙中山 思想渊源 三民主义 《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 仁爱

    认为中华民族四千多年以来,只有文明进步,未见民族哀微,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国父思想以仁爱为基础:此源于孔孟的仁爱思想,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言不忍人之政。故中国为最爱和平之民族。只要人不侵我,我绝不侵人。由此仁爱之天性,故酷爱和平,此又是孔子以德服人的敎训。民国初期,中国尙未统一,他认为中国之统一,是由于文化,而非由于武力。这是渊源于中国儒家思想的成果。2在敎育方面:国父认为立国之本,在于敎育,而敎育之要旨,在于人格敎育。他说

  • 文章談「仁心仁政」與「仁民愛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仁心仁爱 仁政 仁民爱物 民族精神

    皆有怵愓恻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鄕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种怵愓恻隐之心就是仁心,有了这种仁心,才有救援孺子的善行,这种行为就是仁爱的具体表现。所以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换句话说,没有仁心善念的人,就不够作人的标准,与禽兽又有什么差别呢!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再问五者为何?答以:「恭、宽、信、敏、惠也。」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在「论语」中先后提到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