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越剧发展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向高瑾女士致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4期  作者:周富源 出版时间:1983-04-06
    关键字: 浙江文化 越剧发展 《秦香莲》 高瑾

    日前报载,高瑾女士为了振兴越剧,将于三月十五日,假国父纪念舘演出「王魁负桂英」;据说这次演出,在唱腔、配音、灯光、布景等,各方面都有新的创擧。高女士孤军奋斗,情急求变,对于越剧前途,是否是福,实是一次冒险的尝试。多年来,高女士为重振越剧声威,再接再厉,自己出钱出力,硏究创新,深受江浙同鄕敬佩。听说:高瑾女士是上海人,并不是越人,更使我浙江同鄕感到汗颜。我们浙江同鄕在台人数甚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也不在少数。但是,到现在,眼看故鄕文化荒废没落,竟没有一位

  • 文章漫谈越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7期  作者:張玲蕙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绍兴高调 形成原因 的笃班 越剧发展 越剧缺点

    。有些知识程度较高的浙江人,对于「嵊县戯」取代「绍兴高调」的地位而被目为浙江的地方戯,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大概是替「绍兴高调」的命运叹息和「嵊县戯」本身有许多不及的地方所致。再者,越剧一开始就有点投机的姿态。这一切很少为局外人所知。越剧于民国二十年前后发源于浙东的嵊县,该县地处诸曁县和奉化县的中间。它的前身是「的笃班」,是一种很小的戯班子,越剧发展到现在,与发轫时已经面目全非。然而无论如何,它的导源是「的笃班」当不成问题的。早期的越剧,没有大戯班的大锣大鼓

  • 文章紹興戲今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0期  作者:謝玉林  出版时间:1974-10-30
    关键字: 绍兴戏 越剧 越剧演员 发展现状

    的戯路,更能演感情的内心戯,就她这剧艺,恐怕现今一切丑角演员,皆难望其向背,喇叭花实在是位有深度有才艺的优秀演员。越剧在明星戯院的黄金时代一过去,即渐渐走入下坡,剧团解散了,训练班解散了,各个有前途的新秀们纷纷散去,改行的改行、出嫁的出嫁,这美好的一片景秀事业,就此化为乌有,着实令人惋叹。六年前高瑾、甄秀仪自香港来台,本想在台湾大大提倡发展越剧,更想组团、训练新血,怎奈独力难撑大厦,终因力单势孤而失望地返囘香港;在这一阵子,台北的越剧,确曾发出一段的异彩,也

  • 文章漫谈越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8期  作者:吳品道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宗教 越剧 祭祀 发展历程

    便含有一种高度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所引起的快感,与我们在观剧时,所获得的快感正复相同。越剧的轰动台湾除了平剧为政府支持,歌仔戏与布袋戏为本省观众喜爱外,民间流行的越、川、豫、粤四大戏剧当然不可忽视。谈到中国戏曲,浙江一省,对其发展关系也至为密切,根据徐文长的南词敍录,当时四种腔调有两种是出于浙江,其中余姚腔虽年久不可考,但海盐腔予昆山腔的影响却很大。而盛极一时的南戏,则源于永嘉。由这些事实便可以确切证明,浙江一省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占了很重的地位。但是今日硏究

  • 文章从的笃班到越剧(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2期  作者:裘澤人 出版时间:1985-02-10
    关键字: 的笃班 越剧 戏剧发展 演员经历

    戏场日夜两场翻来覆去地搬演的总是那几本传统老戏,如果继续再这样下去,势难满足观众的要求,而且为了巩固并发展越剧的地位和前途,排演新戏已经刻不容缓。此时恰巧有一个杭州人樊迪民(篱)因杭州沦陷转辗从武汉来到了上海,过去和新剧家陈大悲一起演过文明戏,于是姚水娟便请他编新戏,「花木兰」便是他为越剧编写的第一个戏。由于排练时请男班小生张子范来当指导,海报上便贴出「樊篱编剧、张子范导演」。在此之前,越剧是没有编剧、导演那些名目的。过去科班里学的老戏,从来没有一个完整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