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行政规划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名都鼎城話安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王革勛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安阳市 殷商时代 历史发展 行政规划

    郭老詩讚:「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舉世聞名的安陽,歷史悠久,文化豐厚,是殷商王朝中晩期的都城,乃全國八大古都之一。殷墟是司母戊大鼎的故鄉,是華夏文字的搖籃,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安陽之名始於戰國,見於《史記》,因趙將廉頗攻魏安陽而得名。戰國當時的安陽城,史稱安陽故城,位於今安陽巿東南四十三里(實際五十餘里),楚旺西南三十里,地處古黃河、漢淇水之北,山南水北日陽,明代教育家崔銑解讀,因於「淇北」,故稱安陽。安陽邑先屬魏國,後入趙國改名寧新中邑,...

  • 文章省、市、自治區口訣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吳以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行政规划 省市自治区 记忆口诀

    我國現有三十二個省、市、自治區,其口訣如下:(重慶—渝,未編入)兩湖兩廣兩河山,雲貴川藏陝青甘。兩寧四江吉安福,海蒙疆台北上天。

  • 文章無錫全縣區鄕鎭名稱十個區二百個鄉鎮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期  作者:正平  出版时间:1971-04-20
    关键字: 民国无锡行政辖区 各区乡镇名称 行政规划

    無錫全縣區鄕鎭的名稱,或許在臺同鄕能完全知道的很少;按我全邑在抗戰勝利後,有十個區,二百個鄕鎭。後於三十八年適應戡亂國策,又有改變。各位同鄕,在本篇上看到了自己所屬的區鄕鎭,就可以指給在臺出生的子女看,並且講述故鄕的情形給他(她)們聽,使他(她)們不要忘記故鄕,並且激起他們愛鄕的觀念而達到早日囘鄕的願望,現在把各區鄕鎭的名稱,寫錄在後面:城中區中一鎭,中二鎭,中三鎭,中四鎭,照井鎭,下凟鎭,惠勤鎭,梨莊鎭,大安鎭,北閘鎭,北塘鎭,惠河鎭,通滙鎭,中倉鎭,...

  • 文章家鄕故居素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趙思源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沁阳市 地理概况 行政规划 民风淳朴 地方物产 村庄简介

    吾鄕古稱河內,又名懷慶。民初廢府改稱河南省沁陽縣。縣城周圍九里一百四十八步,城高四丈,護城河深二丈五尺,寬五尺。城周有四座城門,東有朝曦,西曰萬成,南呌朔南,北稱拱極。北濱沁河,西臨太行山,東爲平原。全縣計分四個行政區,下設聯保,交通便捷。因鍾山川之秀,人才輩出,史不絕書。敎育普及,文風甚熾。產物富饒,所產之筆、墨、紙、陶器等,尤富盛名。惜人稠地窄,生活並不富裕。因此,聯袂結幫,外出謀生,亦極盛行。民性淳樸,刻苦勤奮,自奉儉約,一絲一粒,均甚珍惜。但待人...

  • 文章我們所希望的新中國(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蔣經國 出版时间:1971-02-02
    关键字: 地方自治 工业化基础 城市建设 行政规划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三、血汗和眼泪的奔流建设新赣南,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地方自治,建立工业化基础,过去一年半来的工作,就是照着这个目标前进。现在,首先让我们检讨一下过去所完成的工作:(甲)关于政治方面,奠定地方自治的基础,是中国政治进步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要把政权交给人民的准备工作,所以:1要人民能够自治、自爱,最重要的要和人民密切合作,一切合乎人民的要求,要了解人民的痛苦,这样才能眞正的去解除人民的痛苦。2要严格地监督政府。3要肃淸一切贪官汚吏和土豪劣绅。4要激发民众爱鄕

  • 文章漫談連雲(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3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连云 地方政府 行政规划 筹备建市 日寇入侵 铁路运输 海路运输

    王公璵遺作六、連雲設巿的籌備爲什麼那時不正式成立一個巿政府呢?其原因且略就所知,再加陳述。果公主蘇後,財政民政,都上軌道,不輕言設施,但須合理而期有實效。公文上成立一省轄巿,並增設一個巿政府殊易;但期其能負起了一個新興巿政的建設,自不能徒託空言。蓋以省財政無此預算,而擬成立之「連雲巿」,實爲灌雲縣之第七區;除山嶽地帶外,僅有零星的農村和漁村,地方收入,微不足道,如何供應這項開支?所以要有一個「籌備「階段。籌備的要務是什麼呢?可以說重點是放在巿區內的土地方...

  • 文章樂見沭陽新面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毛善祥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行政规划 人口面积 地理位置 引进外资 建设家乡 家乡特产

    戊寅年五月二日至八日,筆者夫婦作五度返鄉探親訪友及旅遊,同行者沈子斐學長,借住在他爲侄孫沈建國所購的商品屋—類似台灣四樓公寓兩房一廳。原不擬打擾官方單位,但因拗不過徐寶玉鄉兄的家庭餐敘要求,牽引出地方父母官的邀宴再三,謹就所見略述沭陽新面貌於後:沭陽地居江蘇北部黃淮大平原,建縣歷史已逾二千餘年,抗戰期間屬海州專員區—在台灣組織的海州同鄉會是也—中共建政後行政區域迭有更改,將較遠鄉鎮分割出去,如今僅剩三十八個鄉鎮,人口約一百七十萬人,是全國土地人口第一大縣...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