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经济教育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金門去來一日記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7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金门 行政 经济建设 教育 简记

    兴建国宅与安老、育幼两院后,认识了战地的社会福利,办得也非常周到,安老所的老人,有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妥善的照顾,育幼院的幼苗,有丰富的给养与良好的敎育,一切生活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五、农、林、鱼、牧:金门的花生与高梁酒是名满海内外的,近年来因实施农地重划,屯垦荒地,改良土壤,故使农作物逐年增产,仅高梁一项,就增产达六十倍以上。造林方面,每年要植树五百万株,对于防风定沙保持水土及美化等作用以外,更能发展经济造林,进入菓化之林业经济价値。金门的大黄鱼在当地每斤祗

  • 文章嵊縣貴門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8期  作者:呂鈞 出版时间:2003-08-10
    关键字: 嵊州 家乡 经济发展 教育 人才

    雅安村有进士、文武举人、秀才、留日本学生,民初有北洋、警政、高等师范生,抗战前后有中央大学生,中小学生不在少数,改制后,北大学生。近年来另外还有很多青年子弟到上海远赴广东谋生,过去贫穷的山村,今日已盖有三、四层钢筋水泥的洋楼,农村老旧的环境已焕然一新。国以民为本,民以教育为先,经济财富充裕,可自高处求发展,推动科技,振兴实业是民富国强的先决条件,过去农村只求粗菜饭饱已满足,今日世界各先进国家要有充实的新科技、国防武力,始美国土地面积只全球有分之六,人口百分之

  • 文章西部大開發計畫中桂林的商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9期  作者:董益慶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桂林商机 桂林物产 桂林经济 文化教育

    在矿产资源部份,已有数种重金属被开采出口,而水泥资源的储量极多,估计有一〇七万千亩可供开采,其数量之大,「一百年都开采不完!」金副市长表示。由于「西部大开发」所需水泥需求量极大,中共经评估后,已选择桂林建一大型水泥厂,目前已与「台泥」连系,希望台泥能前往投资设厂。九五后经济快速成长桂林的经济,是从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获得快速发展,迄目前为止,农民的年均收入虽仅二八七八元,一般居民的年收入也只有六九九〇元,但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桂林预估到二〇〇五年,也就是第十个

  • 文章懷恩師何浩若教授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鄭學稼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何浩若 人物怀念 经济思想 教育事业

    一九二九年初,我在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南京成贤街农场实习,因为畜牧兽医系的必修学分少,想再花一年时间,读完法学院经济系的必修课程。校长张乃燕博士赞同我的计划,并答应给我两个学位。张博士是硏究罗马史的学者,对国家法令,和我一样不明白。农学院有必修课程「经济学」。我选修它十分失望。因为敎它的人,从未曾对我们说明四种价値(客观交换价値,主观交换价値,客观使用价値,主观使用价値)的不同。那时,社会科学书籍多,我曾阅过一些关于经济系的著作,对某敎授的失望,引起我对

  • 文章我的回憶(一)

    来源期刊:《浦東》 第48期  作者:龔文煥 出版时间:1987-04-15
    关键字: 小学教育 海关 经济命脉 抗日战争 武装办公

    我是在上海城区土生土长,初于城中私立紫金小学受的国民教育所得民族正气意识上所受教导之印象最为深刻,上海城区与英法租界接壤,眼见洋人之殖民政策,蹂躏我人民,心意上早具有同仇敌忾之蓄意,吾国溯自鸦片战败以后,列强与我订立之不平等条约,霸占吾海关、控制我经济命脉,国势日颓,不可终日,尤其国内军阀割据,殃民自大,全国造成四分五裂,国将不日,几频列强瓜分边缘,我虽自稔年少力微,但爱国之心,未尝后人,毅然于民国十五年冬,在上海秘密加入了本党,参与北伐地下工作,彼时

  • 文章永春地方掌故(續)

    来源期刊:《永春文献》 第3期  作者:許潔泉 出版时间:1971-12-15
    关键字: 永春县趣闻 风土习俗 特产 教育 政治经济

    林场与矿产,蕴藏铁煤矿物极富,惜未开采,货弃于地。林场遍植杉木松竹,土法制造粗纸,松杉竹纸均经安溪剑口,输往泉州,因经济及交通关系,几与县城脱节。一三都地处永春极西,距城既远,夙称难治,满淸时于一都黄板街置一汎地,驻百总一人防守,与安溪、德化、大田、宁洋等县边境交界,逢旧历二五有会期,远近商贩依时集中交易,男妇老幼麕集,应有尽有,颇为热闹。深山密林中有香菰寮,由浙江省庆元县菰民前往种植香菰,庆元地方贫瘠,农民于秋收后结队成羣远出,每伙数十人,随带工具,长途跋涉

  • 文章憶往夢廻——四十年前的兩個構想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教育文化 合作经济 联谊书局 农村服务社

    抗战时期,在后方流徙他鄕的朋友,都有一个相同的想法,那就是胜利复员回到家鄕,开办点事业,贡献点心力,才觉得踏实些。这显然是生长在农业社会的意识型态,也是叶落归根的情操。在今日的工商社会时代,也许是难以想像的。虽然为时不过半个世纪,但毕竟在这段不算久远的岁月中,时代环境的变化太大了。当时常相聚首的朋友中,都鉴于我们的家鄕,在文化与经济方面比较落后,便想以徐州为据点设立一家书店,和在苏北地区创立农村合作社,以逐步渐进的推展教育文化和合作经济的事业。这两个构想

  • 文章抗日戰時山西敵我交錯區縣長的回憶(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温震東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敌伪交错区 民生经济 国民教育 个人回忆

    的爱国精神,虽未能十足完成,也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六、推行抗战国民教育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铸就的爱国爱家的传统,日本帝国主义者欲以其军事征服,奴化政策来代替,予以反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敌(日伪)我交错区县份加强国民教育尤为重要,汾城县表面日伪控制着九〇%的地区,但我抗日政权的行使控制力可达九九%,人民对我方均能尽其所能予以支持,多村都有小学(四年制),大村有两级小学(六年制),各校校长教师均由我方选委,所授课程亦为我方印发。敌(日伪)也对各学校的校长教师给

  • 文章第一次返鄉掃墓探親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作者:陳有聖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扫墓 经过观感 故乡发展 经济教育建设

    单位负责人商讨,家鄕急需何项业务科技,希于个人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为家鄕父老稍尽义务,为国家民族稍尽责任。原欲于可能范围内,先设立一中级学校,与十个农工商业单位,同心协力,建立建敎合作,使学生就读时,有实习机会,以免纸上谈兵,并可减免费用,且可于读书之外,每人均有一技之长,如果办理结果良好,三年后再增设大学,能入学者继入大学,继续建敎合作,不能入学者,可以就业。依实际情形,在经济状况许可内,学校自行先行设立小型农场、小型工厂、小型商店或公司,如经营良好,逐渐扩大

  • 文章同鄕會加强拓展會務蒭見

    来源期刊:《浦東》 第44期  作者:汪文宗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同乡会 社会关系 传统社会 工商业社会 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

    病情恶化。究竟要去那家医院?找那位医师诊疗?就必须打听淸楚。也可先向同鄕会查询:有无同鄕是某科医师?或在某家医院应诊的医师或护士?只要有一点关系,就方便很多,或者打听有无同鄕患过此类病症?能问到他(她的求医,疗养经过,将是极宝贵的经验,可以少费很多寃枉时间与金钱。有些病不一定西医才能治愈,有时中医亦有奇效,甚至偏方草药,既经济,且奏效。四、台湾学生逐年增加,升高中、大专,一年比一年困难,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家长,对子女升学问题无不万分关切。如有某些课程不够理想,急须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