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篆刻印章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篆印及扇面

    来源期刊:《同安》 第30期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篆刻印章 扇面题字 书法作品

    釋文五月初吉甲申懋父賞正衛馬匹自王用乍父戊寳尊彝

  • 文章南陽黃柄光擅畫工刻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5期  作者:黃士清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篆刻印章 黄柄光与潘愚君 屈原周旦 公孙鞅 陈平魏征 令尹子文五毂大夫

    篆刻在艺术上的地位并不大,它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古代的篆刻多表现在钟鼎及碑碣上,今则随时可以看到的,是公私文书及书画上的印章。因为印是时常要与人们视官接触,所以,它对于人,美与恶的观感,是非常重要。在人际间使用它作为「信用」的凭借,书画上用它作为增加典雅的补白,可惜今人的书画对于题词印章未能重视,实为艺术上之一缺失。柄光先生擅画工刻,早岁从黄君璧国画大师廿年之久,间亦涉猎花卉,均有可观。篆刻为其好而自习,但与金石大师王王孙笃交数十载,柄光先生之作,不无

  • 文章许大钧篆刻专页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许大钧 篆刻 印章

    (注:人到無求品自高)(注:小橋流水人家)(注:瑞安人)(注:將門之豫)(注:甲戌)(注:人生七十稀我年幸過之)

  • 文章篆刻艺术的线条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光啓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篆刻 印章 线条

    的变化。不管在线条或字的结构上,如果「同」的成份太多,会变得呆板、机械、索然无味。如果「异」的成份太多,会变成杂乱无章,不协调,甚至于刺目,要能把握著恰到好处,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三、线条的曲与直印章中的线条,究竟是用曲线还是用直线好呢?这也是大家常讨论的问题,主张用曲线的理由:认为曲线富有变化,柔和而优美,笔划圆颈而委婉,古代彩陶文化的装饰,大部份以曲线为主,中国建筑的飞簷,也是曲线的实现,况且篆字是一种优美

  • 文章论『印』道创『印章水墨画』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2期  作者:蕭建軍 出版时间:2007-02-17
    关键字: 印章水墨画 印章 篆刻艺术

    湄潭 萧建军一、「印」章者,世谓印信,古称玺节,执政以印施治,乃段按印,反印为抑,古文每多反书,而卜辞及全文印字皆正书,无一反书者,印信帝王曰宝曰玺,官吏用曰印,秩卑曰钤记、图记,无永久者曰关防,私人曰私印、图章,民间印章用图记,古为金、玉、角、石、木等材,又分玉印、石印、私印、官印、法印、金印、子母印,以墨印印之曰印书,渐发展成为今日书画金石篆刻艺术,宏扬于世也。二、「道」所行道也,即由此达所行经之路,不变之理曰道,道德者,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文章周亮工先生篆刻书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金石篆刻 印章 周亮工

    余前志中州印人传,曾记述栎园先生事蹟,兹不赘。近检旧谱得先生篆刻自用印凡十一方,为后人所罕见者,敬为集汇藉以阐扬吾豫先贤对篆刻之钻硏之深邃、足为吾辈后学之式范,实较江、浙、徽各派无多让焉,愿吾豫各界有志斯道者共勉之。俟日后再辑夏邑先贤李树谷先生篆刻拓片俾供参阅。

  • 文章(藝文風華)曲園創作方寸之美(下)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5期  作者:翔旗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刻印赠研究会 印章发展史 劲刀爱国 刀工深厚 篆刻情怀

    只须签字即可;而中国却须钤很多印章,这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后者还是一种艺术。印章由来 今昔不同据说早于远古的商周时期已出现过雏形印章。秦统一天下,诏令皇帝所用称玺,官史所用称印,平民所用称章。如此分类,其实是封建社会阶级的划分;现代社会角度来看,就是一向很熟悉的话:「著无庸议」。秦始皇是「始皇」,首度使用秦玺,作为传国之宝,一说为「赵氏蓝田玉」,一说为「和氏壁」。玺文一方为「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一方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篆文是篆书的变体,多作虫鸟之

  • 文章篆刻艺术谈西冷印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9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69-07-31
    关键字: 篆刻 印章 戳子 名家书画 韵石斋笔谈云 和氏璧 金印 铜印 银印 印鉴 西冷印社 宝印山房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自明代文三桥、何雪渔等倡导之后,这种独特的艺术,大有横掩一代,与书画并驾齐躯之势。淸代尙小学,重考古,文人墨客以古相矜夸,印章勃兴矣己。其流风余緖,影向至今。名家书画,皆欲得名印人之刻以相映发,对斯艺之重视,虽时代演变,亦不能废。这实在是因印章具有艺术,实用两种性质,所以能够长期开展下去,而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印章,古称印绶(帝王所用曰蠒),今简称印或章,又俗叫戳子。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蠒节」注:「蠒节者,今之印章也。」春秋以后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