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甲午战争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甲午戰前中日對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6期  作者:沈夏淦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谈判 咬文嚼字 对联

    甲午战争前夕,清廷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双方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各国记者涌满大厅的时候,日方突然袭击,向清臣提出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个上联,只好求教于汉语发源地的人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大厅一下子安静下来。日本人拿出了他们的上联,碗口大的字:「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意思是:我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张的是长弓,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上联的第一、二两句是「拆字」,「骑」拆成

  • 文章唐景崧与甲午战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邵雍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唐景崧 台湾布防 马关条约 战败分析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敌,是唐景崧的一贯思想,在甲午战争中也不例外。一八九五年二月唐景崧致电清政府,「请旨下号召海内豪杰,无论海寇、马贼,有能夺回失地一处者,予爵赏,世守其土;有能捐输枪械助人立功者,爵赏同。」三月,他在台湾会见广东会党首领,听取其制敌对策。唐景崧在汇报时表示,「此辈远胜新募军。……东计迟且危,不如用此辈北上,速且稳。……用此等人行此等政府,难拘文法,……但苟利国家,不敢不陈同年四月十六日唐再次玫电清政府称」观招粤中义士骁将万人,有自备

  • 文章緬甸揚威、孫立人將軍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41期  作者:時作新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尊严尽失 奉命入缅 屡立战功 缅甸扬威

    一发砲弹需要五分钟,而且战到最后砲弹不足,用练习弹充数应战,当然会失败。㈡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一八九四年 <光绪二十年>也就是甲午年,清廷派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所谓「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赔偿日军费二万万两,并开放沙布、重庆、苏州等地为通商口岸。紧接着外国势力纷纷进人中国,例如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数省属英,山东属德,两广、福建属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是最大的受益国

  • 文章甲午之戰憶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顧耕野 出版时间:1975-11-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东清铁路密约

    是人强马壮,淸军是敝甲锈枪,不战而胜败已可预定。当时淸廷派系纷纷,主战主和,各执成见,国际间勾心闘角,阴谋谲诈,风云四起,李鸿章身当其冲,内则上下交谪,体无完肤,外则海陆尽挫,军失战志,于是祇有作城下之盟。一八九五年四月一日(光緖二十一年三月初七)日本提出和议条件:1.朝鲜独立。2.割让台湾、澎湖列岛。3.割让辽东半岛。4.赔偿战费四百万万两(后因李马关被剌减为三万万两)等。条款已成,经俄、法、德三国强力干涉结果,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由我加付库银三千万两,就此签订

  • 文章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日本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5期  作者:朱鼎華  出版时间:1999-05-10
    关键字: 南京大屠杀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在石原愼太郎的眼中,这一切无不散发著当年日人太阳旗留下的光彩。日本侵略中国,自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南京大屠杀之罪行,当然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绝不能、更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容许被窜改。而他在任意践踏历史事实,挑战人类共同的道德意识,并在鼓励日人继续侵华思想。美籍华裔南伊利诺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吴天威先生四月二十五日在纽约指出,第一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造成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世人尙不知的是日本造成中国财政损失高达六万万两银子,而日本

  • 文章劉行道及其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4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刘行道 中日甲午战争 教育事业

    行道小傳氏名行道,字士志,別字臻馗,四川達縣人。少而敏悟,年十二,補諸生。會巴縣潘淸蔭來爲達縣訓導。淸蔭夙嗜宋儒,以同治十二年癸酉鄕試中試,出南皮張之洞門下,更治漢儒之學,爲時名儒。氏因從問學,不數歲盡通其說,光緖十九年癸已,擧於鄕,自是三上禮部,皆不遇,遂絕意科擧。方氏之初試禮部也,値中日甲午戰役後,喪師失地,中外惶然,士之集試禮部者,上書請求變法圖强,氏由是勵志新學,究心時務,每爲文章,指陳得失,若有深憂者。後得其鄕先賢李長祥天問閣集,長祥蓋從張煌言...

  • 文章咏霓公甲午战争笔记辑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王敏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议和 马关条约

    台湾光复五十三周年前公诸于世,藉供国人记取惨痛历史,激发爱国情操,奋发图强。战争情况甲午战争起自朝鲜,朝鲜自明末降清,日本明治维新后,亟谋侵略朝鲜,光绪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日本迫朝鲜订立商约。光绪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朝鲜发生内乱,日本出兵朝鲜问罪,朝廷亦派吴长庆、丁如昌等率兵至朝鲜,先至汉城执大院君归,乱平后,吴长庆留鎭朝鲜,日本亦不退兵,光绪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日军助朝鲜独立党作乱,为清军讨平,次年,日本派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订约于天津,约定两国

  • 文章收囘山西礦權運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抢夺矿产 相关合同 事件叙述 办矿章程

    列强抢夺中国矿产淸光緖廿一年(一八九四),中日以朝鲜问题,发生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赴日订马关条约,中国赔款二万万两,割台湾澎湖、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长沙五处为商埠。中国之惨败,将国势贫弱愚昧,尽行表露国际,中国濒临危亡瓜分险境,各省矿产成为列强垂涎争夺目标。自光緖二十年甲午战争后,至光緖三十年甲辰(一九〇四)日俄战争发生之十年间,中国矿产几尽为各国强行覇夺。如直隶的开平、临城、井陉诸矿为英人控制。奉、吉、黑三省中东铁路沿线诸矿为俄人控制。山东

  • 文章甲午战争」一百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百年纪念 蒋廷黻 九一八事变 明治维新

    公元一八九四年(淸光绪二十年,甲午)七月,中国与日本在朝鲜,在黄海发生陆海大战。那次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成功后,国力大增,于是有「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主张,野心勃勃的向外扩张,我国首当其冲。际此,有朝鲜东学党之乱,淸政府派兵驰援平乱,日本亦出兵朝鲜。乱平后日本拒不撤兵,并蓄意向淸军挑衅,一场令中国人椎心泣血的「甲午战争」,于焉开始。结果,淸政府派驻朝鲜的陆军全军覆没,在黄海上的「北洋舰队」也溃不成军。我国战败,而且败得很惨!战后签订

  • 文章緬懷師尊六十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歐陽煦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缅怀恩师 人物事略 抗日战争 甲午战争 诗文辞赋

    彭澤 歐陽煦南昌一中在對日抗戰八年中,歷經播遷奉新、崇仁、驛前、白水四處,以及勝利後遷返南昌舊址,我都親臨其地。雖然僅在一中初中卒業,但稔識健師(吳校長字健行)長達六十年。而且先父、先兄、舍弟及我四人,均先後在一中唸書,淵源深厚。我兄弟三人,與健師也不只分爲師生,且兼具世誼了。但其中暌違不見,即長逾半個世紀,取得連繫後,承頒手教,卻是在老人家逝世前半年的事!「七七」抗戰前夕,先父在奉新執篆,我適在該縣馮川小學讀書。蘆溝橋的砲火,頓時震驚全國,日本軍閥全面...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