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甘肃共返回6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甘肃童谣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0、71期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甘肃童谣

    「二月二灰簸箕,虼蚤壁蝨咬夥計;打個二月二,二郎爺爺不識字。打個三月三,三四白馬上南山。打個四月四,四個銅錢四個字。打個五月五,五面鑼兒五面鼓。打個六月六,六人六馬六將軍。打個七月七,牛郎織女下凡塵。打個八月八,八果朵子加西瓜。打個九月九,各人地邊各人守。打個十月一,家家門上送寒衣。寒衣擱著後院裡,麻腐饃饃擱著屁眼裡。」「黑芝麻,不開花,還說爺爺不買瓜,買下的瓜他不吃,還說爺爺不買尺,買下的尺他不量,還說爺爺不搭炕,搭下的炕他不睡,還說爺爺不做櫃,做下的...

  • 文章瓜菓蘭州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0期  作者:國語日報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甘肃 兰州 瓜果

    在地理环境上说,兰州是中国的核心地带,也是西北的国门,为甘肃的省会所在地;奔腾澎湃,一泻千里的黄河,沿北面的城墙脚下流过,因之一出北门,除一条仅有的环城马路外,惟有滚滚黄河,渺无人烟。对面是白塔山,陡峭雄伟,高耸云霄。居民各就地势,依山建屋,玲珑壮观,气象万千。夜暮一垂,灯火辉煌,隔水临堤遥望,宛如一座灯山,全幅美景,倒映于黄水波涛间,灯影随波浮动,更为壮观。涉足其间,确有令人如入幻境,宠辱皆忘。似置身画船,随波浮荡,渺不知其所至之感。记得当地山歌中有

  • 文章甘肃文献之刊行及其旨归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4-07-01
    关键字: 甘肃文献刊行 甘肃文献旨归

    本文系应中国地方文献学会之约而作,已刊载于该学会年刊中。因其与「甘肃文献」有关,特移刊于此。我们的**圣战,本质上是中华傅统文化与外来之共产邪说的争衡鬪争。这一鬪争的结果,不但为中华文化存亡绝绩之所系,对于整个世局演变及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深长而重大的影响。所以这一鬪争的进行,时间上固要持久,空间上也须周延。必须持之以恒,从文化的内涵上,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集成整体的进步,才能获致全面的胜利。就中华文化演进的轨道来看:以我们的历史悠久,幅员广大

  • 文章左宗棠与甘肃贡院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王林子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左宗棠 甘肃地理区位 甘肃贡院 科举取士

    左宗棠(一八一二—一八八六),自季高,湖南湘阴人,为有清一代名臣,一生政绩颇丰。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左出任陕甘总督,任内为甘肃办了不少好事,其中在兰州创建贡院一事至今为甘人称道。贡院,又称举院、棘围,是清代举行会试(在京城举行)和鄕试(一般在各省省城举行)的场所。清初,甘肃属陕西省辖地,故鄕试贡院设在西安,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朝廷鉴于甘肃在西北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其从陕西分出,自成一省,辖地包括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及内蒙古的一部分,省会几经变更

  • 文章雲横秦嶺家何在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秦岭 甘肃兰州 坚固防线

    三秦记谓: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也就是说秦岭西起甘肃的兰州,东到河南的陜县,形势非常险要;中国古代的汉朝和唐朝,都以长安做首都,就因为前面有这么一道秦岭,做它的坚固的防线的原故。我们打从倚秦岭而滨渭水的寳鸡南下,过渭河上搭架的木桥,桥长约二华里,直达秦岭山麓,迎面有一个狭长的山谷,形势险隘,那就是陈仓古道,韩信暗渡陈仓即由此以出秦岭,更进而以窥关中,我们今日徘徊其间,还仿佛听到当年金戈铁马之声。打从寳鸡循川陜路西南行,第一关便是秦岭。车子

  • 文章賀馬緒援鄉親榮膺二屆國大代表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8、39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甘肃同乡会 祝词 恭贺

    鄕亲马緖援将军(六十三岁),荣膺第二届国民大会全国不分区国民党籍代表。马将军为甘肃临夏人,是已故前靑海省主席曁我国驻埃及和沙乌地阿拉伯大使马步芳将军侄子,三军大学战争学院毕业,曾任国防部常务次长,现已退役,担任欣雄天然气公司董事长。国民党中央表示:遴选马緖援将军,为执政党籍第二届全国不分区代表,是因为他兼有荣民、军方及回族色彩,而且又是甘肃人,既可代表少数民族,也有甘肃代表的地区象征。在甘肃籍的立监委和国大代表,或已作古,或已退职之后,马緖援鄕亲遂成为广

  • 文章甘肃境内的明长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陳守忠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嘉峪关 甘肃明长城 历史遗迹

    的过程中,洪武三年(一三七〇年)明太祖命大将徐达、冯胜、傅友德等进兵甘肃,在安定县的沈儿峪(今定西巉口)击败元朝残余势力扩廓帖木耳的军队,进取兰州。洪武五年,冯胜、傅友德攻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平河西。于是在肃州以西70里,南凭祁连、北依黑山的咽喉要地筑嘉峪关;关外设七卫(最远的卫在新疆),关外关内均设置屯垦区。明中叶以后屯田渐废,移七卫于关内,同时修筑长城。长城不是一次筑成,而是陆续修建。在嘉峪关附近,为了拱卫这座雄关由关城向南至北大河边,有一段

  • 文章宋文明每年贈人民幣萬元 助辦甘青寧三省女童敎育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甘肃同乡会 捐款 回赠故乡

    八十三年八月,隨同愛國神醫台灣代天協談中心蕭智賢道長,去靑海省會西寧市,參加「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女童敎育國際硏究會」的宋文明和李玉成兩位鄕親,曾在會上,應邀講話,談論「希望工程」和女童敎育問題,深獲與會專家學者認同重視。宋君並且允諾,自九五年起,每年給甘、寧、靑三省主管女童敎育單位,捐款人民幣壹萬元。充其經費。

  • 文章我與秦腔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5期  作者:馬靜亭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秦腔 地方戏剧 甘肃 剧种

    鼓起最大勇气,欣然答应试演「白蛇传」中的「断桥」一剧。近年来,我曾多次登台演唱平剧,且谬承亲友赞誉,不过徒具虚名而已。今又尝试演唱秦腔,当报端报导「国剧票友将演秦腔」的新闻后,未免令人惊异不置。我接到「断桥」剧本,在短促的时间里,凭借着个人的兴趣和毅力,苦苦背词,认眞排练,幸获鄕长辈鼓励支持,及敎师同好指导扶助,得能首次顺利演出,不胜感奋。我的故鄕是甘肃省临夏县的东鄕,它是全省最荒凉偏僻的一个小角落,因受地理形势的限制,可谓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居住

  • 文章我代理甘肃省主席的回忆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2期  作者:田炯錦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甘肃省主席 代理主席 战时教育 甘肃政事 田炯锦

    我的家鄕为甘肃省庆阳县,自民国四年离甘赴平津就学后,二十余年很少有机会回去,更没有在本省工作过。二十五年春,中央任命我为甘肃省敎育厅厅长,始于同年三月初返抵兰州。我回甘肃主持敎育的时会,实属不幸,初到任时,因省府施行合署办公,紧缩编制,裁减人员,麻烦了一月多,方才就緖。不久**自四川窜甘,南部东部许多县受其蹂蹒,省垣人心惶惶,彼时一切为军事,对于发展敎育,省府实感无此财力。匪患尙未淸除,西安发生事变,省府无人负责。二十六年四月下旬省府改组,未数月七七事变

共67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